书城亲子放手,让孩子更优秀
10294100000013

第13章 让孩子养成读书思考的习惯

小明每天晚上,都要在家里大声朗读一篇课文。这是妈妈教给他的一项家庭作业。小明呢,似乎已接受了妈妈的这种安排,吃罢晚饭就主动地当着妈妈大声读书,读完了,还卖弄似地对妈妈说:“妈妈,怎么样?我乖不乖?”妈妈夸他说:“小明就是乖,听妈妈的话,懂得读书的意义。”可是,有一次,当妈妈提问小明:“这篇课文讲了什么道理?你对哪段话印象深刻?文中的那个孩子为什么要那样做?”小明却摸摸脑袋,不是说记不得了,就是说不知道。妈妈生气地说:“你读了,跟没读有什么区别?”

给你提提醒儿

读书的过程,实际上就跟作者进行思想交流的过程。无论是简单的绘本读物还是复杂纯文字作品,都是作者思想的体现,都蕴含着作者对某件事情的看法或对主人公所持的态度。孩子在最初读书的时候,不会有意识的去思考这些问题,他能看到的只是“大灰狼被猎人杀死了”、“公主被骑白马的王子救了”等这样的事实。如果没有成人的引领,他自然不会发表自己对故事和主人公的看法以及评价,然而,对于阅读来讲,能够从中读出自己的观点却又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孩子学会读后思考的能力。

思考是创造力的源泉,创新是民族的灵魂。学习知识要思考,发明创造要思考,完善人生也需要思考。没有提问与思考,或许蔡伦不会发明造纸术,或许牛顿不会发现万有引力,或许爱迪生也不会发明电灯、电话、留声机。

有的孩子阅读后不会提出问题,根源就出在很少读书,或者读书的时候从来没有自己的思考。不会思考,就不会提问题,这是很浅显的道理。不会思考的人,他只能被动的接受别人的观点,对于书中所描述的情节或人物没有什么看法,只是知道了书上是这么说的,至于这件事情的利弊、影响,人物的好坏从来都不考虑,那又怎么能提出问题,又怎么能回答具体?

如果孩子只是一味地读,却懒于思考,其结果必然是读完了一本书脑袋里却空空如也。这也完全证实了为何许多家长总是在老师面前埋怨“为什么我们家小孩书读了不少,可就是不会写作文!”

因此,在培养孩子阅读能力的时候,家长一定要让孩子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从书中找出问题,或带着问题读书。

为你支支招儿

▲和孩子多交流读书心得

学会思考应该从开始阅读起就培养。孩子还在听故事的时期,家长就可以在讲完故事之后提一些问题,如,“你喜不喜欢小红帽啊?为什么啊?”“你觉得小山羊和小白兔哪一个更聪明啊?”“如果你是老山羊,你会对小山羊说些什么?”“妈妈觉得这个故事的结局不好,我们给它改一改好不好啊?”然后让孩子学习简单的评判和思考。也许孩子一开始不会说,这不要紧,孩子不会说家长总应该会说吧。通过家长说自己的看法,孩子也就逐步学会说出自己的观点了。

但是,提这些问题的目的不是为了让孩子知道事情的事实,也不是非要分出谁是谁非,重要的是孩子说出了自己对故事的看法和对人物的评价。所以,在和孩子讨论问题的时候,不要苛求对知识的积累,以免孩子失去了读书的兴趣。

▲鼓励孩子自己思考

孩子的脑里总是藏满了问题,当他急切地来问“为什么”时,家长自然的反应就是尽力给他们答案。提供答案固然可以增加孩子的知识量,但是如果孩子总在被动地接受这些彼此孤立的知识,思维能力很难得到提高。

如果你换一种对答方式:“为什么?”“你认为呢?”“你怎么想到的?”“那样又会怎么样呢?”能帮助孩子探索得更多。另外,孩子在思考这些问题时需要回想以前的经验进行推理,这能帮助他们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学习能力。

例如,找一个孩子感兴趣的话题,忍住告诉孩子答案的冲动,在孩子的“为什么”之后,随即把问题反问回来:“你觉得呢?”你会发现,这种启发式的反问使孩子的脑里开始运转起来,他完全被他自己提出的问题所吸引,饶有兴趣地跟你讨论,甚至在讨论结束后兴致仍然高涨。

▲让孩子经常处在问题情境之中

如果孩子不爱提问题时,家长应该主动“创造”一些问题去考他,或者放下架子向孩子“请教”一些问题,还可以在家庭遇到一些疑难问题时去和孩子商量。这些做法,可以促使孩子主动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