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必然灭亡的资本主义”进行无情攻击之后,马克思怀着对乐观自信的亚当。斯密的无限哀怜,对共产主义事业的无限向往,于 1883年走完了他伟大的一生。而就在马克思去世的同一年,一个挽救资本主义的幽灵,一个可与马克思、亚当。斯密共舞的“第三号”经济学家,竟然在亚当。斯密生日的同一天,带着复仇的使命和复兴的抱负,出现在了亚当。斯密的国度里,他就是在“资本主义灭亡”关键时刻发动一场“革命”的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凯恩斯是经济学家中仅有的拥有财富可与李嘉图相比的学者,他虽然经历过费雪的投资失败,但是,由此对“不确定性”的深刻感悟,加上他乐观主义和理想主义的个性,不仅使他摆脱了费雪的困境,成为“亿万”富翁,而且还使他抛弃了正统经济学教条,走向了挽救资本主义的“神坛”。也许著名经济学家和剑桥市长的联袂遗传、俄罗斯芭蕾舞女演员的深情爱恋、大萧条的风暴造就了他伟大的一生。在接下来凯恩斯的人生历程介绍中,本文将以是否对凯恩斯思想形成有重大影响为选择点,而忽略传记作者常有的对传记者的美化(如哈罗德的介绍)和吸引人的伎俩(如斯基德尔斯基对凯恩斯同性恋的过多描述)。值得强调的是本节强调了两个被忽视的凯恩斯思想来源——跨国婚姻和投资经历。
10.2.1幼年求学时期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John Maynard Keynes ,1883— 1946年)于 1883年 6月 5日出生于英国维多利亚时代一个典型的中产阶层之家。其父约翰。内维尔。
凯恩斯( John Neville Keynes)是剑桥大学的一位逻辑学和政治经济学家,著名逻辑学家约翰逊( W。E。 Johnson)和经济学家马歇尔是其亲密朋友,其著作《政治经济学的范围和方法》给予了他作为一名经济学家的持久声誉;其母佛萝伦斯。阿达( Florence Ada),毕业于剑桥女子学院,以剑桥市第一位女市长和热心于公共事务而闻名于世。如果再往上推,他的祖父约翰。凯恩斯做过索尔兹伯里市长,有过经商的经历;他的外祖父艾格尼斯。布朗是一位神学博士,也养过一个奇才儿子。对于是否由于凯恩斯家族和布朗家族的完美组合,才使凯恩斯成为一个聪颖过人的奇才,我们不敢确定,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父母为凯恩斯在青少年时代就有机会同一些经济学家和哲学家接触,并结识一些有文艺才能和创新精神的朋友创造了条件。
凯恩斯从小敏捷、聪颖、活泼,但绝不是什么神童,当别的小孩都去兴致勃勃地玩洋娃娃的时候,他一般会选择静静地思考。由于他经常参与父亲聚会等活动,他 4岁时就能对利息给出让人吃惊的解释。他在幼儿园和预科班的表现也许并没有多少特别的东西,值得一提的是,他父亲不断给予的知识灌输,使他从 11岁开始就成了班里数学第一的学生。由于数学成绩突出,凯恩斯 14岁时获得伊顿公学这所贵族学校的奖学金,虽然主修数学,但是也获得过诗歌、古典文学等奖项,还是一个了不起的辩论高手,他的自信和多方面的兴趣就是在那里培养的。 1902年,凯恩斯以毕业考试第一的成绩获得了“张伯伦奖”。毕业后,凯恩斯以数学及古典文学奖学金进入剑桥大学皇家学院。在学校里,他不仅成绩比较突出,还参加了辩论会等学校活动,并当过学生会主席,这些都为他日后宣传他的政治主张和传播他的学术观点奠定了基础。他经济学的天赋很快被“老奸巨猾”的马尔看出,马歇尔有一段在试卷上的批示,至今还保留着:“这是很有说服力的答案。深信你今后的发展前途绝不止于一个经济学者而已。如果你能成为那样一个经济学者,我深感欣慰。”马歇尔的洞察力为凯恩斯一生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以至于他 1905年毕业后,又回到了剑桥大学,接受经济学泰斗马歇尔的亲自指导,后来还跟随马歇尔的学生和继承者庇古( Arthur Pigou)学习了一段时间。有趣的是,在《通论》中,他不好意思直接批判马歇尔,一把抓住庇古对正统经济学进行了批判,庇古还写了一篇文章对凯恩斯进行了反击,以至于两人很多年后才和好。
这时的凯恩斯虽然对经济学有浓厚的兴趣,但是他的志向还不在于此,或者暂且不在于此。他为了施展“管理铁路公司或组织一家信托公司” 的野心,决定离开剑桥大学,于是,他参加了一次文职考试。这次让他意外的是,他考试的成绩不是第一而是第二,而且,成绩最差的是他最好的两门课数学和经济学,于是,他失去了去财政部工作的机会,而去了印度事务部工作,那是 1906年金秋季节的事情。从此,他离开了学校,走进了社会,开始了品味人生的艰辛。
10.2.2 探索生活之路
印度事务部的单调、无所事事的工作对于一心想有所作为的凯恩斯并不适合,失望之余,凯恩斯开始把精力投向概率方面的研究,并于 1907年 12月 12日向皇家学院提交了一篇申请候选研究员的论文,其结果是,在 1908年 3月 17日举行的评选中,尽管他父亲的好朋友,上文提到的逻辑学家约翰逊是主要考官,他还是被刷了下来。据说因为凯恩斯要回剑桥当专职研究员的事情,还生平第一次与他父亲发生了口角。
正当凯恩斯感到心灰意冷的时候,马歇尔想到了这位怀才不遇的学生,于是写信给他,邀请他申请经济学讲师,而且每年有一笔 100英镑的报酬,以鼓励青年学者参加经济学学位荣誉考试。这是若干年来马歇尔一直设法筹款聘请两位讲师的善举。因为马歇尔就要退休,对于继任者是否会继续这样做,他并不清楚,因而他无法许诺给凯恩斯,只能建议他申请。很快凯恩斯就获得了这个机会,这不仅因为庇古击败了三个候选人而接任了马歇尔的教授位置,而且还因为决定是否聘任他作为讲师的不是别人正是他父亲任主席的经济学和政治学委员会。他因为收入只是在印度事务部时的一半,他的父母还立刻向他追加了每年 100英镑的补助。与此同时,好事接连出现了,半年后,即 1909年 3月,研究员评选委员会通过了他的论文,这篇论文就是 1921年发表的有影响的《概率论》。如果这件事还不足以使他高兴的话,那么,复活节期间写的一篇指数论文的获奖(“亚当。斯密奖”),还给他带来了意外的惊喜。这两件事使他在剑桥大学和皇家学院的地位得到巩固。当然,最让他震惊的是,他竟然在 1911年 10月被任命为《经济杂志》的主编,而凭他的资历和学术地位不可能获得这样重要的职位,那年他才 28岁,又是慧眼识才的马歇尔的极力推荐!凯恩斯没有让马歇尔失望,他干得非常出色。对于凯恩斯来说,这是他作为一个专业经济学者的里程碑。期间,还有一件事情值得一提,那就是 1913年他在印度事务部工作期间写作的《印度通货与金融》出版了,该著作被公认为是金汇兑本位制方面的经典之作。
1914年 6月,进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的前夜,距离好战的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只有 1个多月时间,或许是《印度通货与金融》的影响,或许是围绕这次危机他发表的三篇文章的影响,凯恩斯在英国宣战的两天之前,收到了财政部要臣西尔。布莱凯特的一封神神秘秘的信,说为了“国家利益”,需要向凯恩斯紧急咨询。有趣的是,凯恩斯在收到信的当天就坐着他妹夫的双人摩托车去了伦敦。战争和去财务部供职,为凯恩斯施展自己的人生抱负提供了机会,同时也为他与画家邓顿。格兰特的如胶似漆“同性”恋情暂时不得不告一段落创造了条Hill Archibald Vivian)是英国生理学家,因发现了1922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件,因为志向远大的凯恩斯已经没有时间去写“我愿把我的灵魂交给魔鬼” 这样的信件,他需要用全部精力去学习经济学理论和处理实际问题,这已经使他疲惫不堪。
战争显示了一个自由放任国度在应对突发事件时的无力,而这对于才华出众的凯恩斯来说恰恰提供了展示的舞台。他的杰出才能使他有机会陪同英国首相、财政大臣和英格兰银行总裁参加在巴黎或其他地方举行的各种会议,到 1918年战争结束时,他已成为财政部的执行秘书长,这是凯恩斯一生最高的行政职务。 1919年 1月,凯恩斯以英国财政部首席代表的身份,参加了巴黎和会,此会的中心议题是战争赔偿问题,只是由于有包括美国总统和英国首相在内的许多国家首脑参加,他没有成为赔偿委员会的成员。 6月 2日签订的《凡尔赛和约》事后被证明是个失败和约,它无视战败国的偿还能力,只是给战败国以喘息机会,促使战败国发动更大规模的战争以进行报复。现在看来是个非常清楚的事实,而当时只有敏锐的凯恩斯一个人明白,因为他在参加谈判之前,就写过一份历史上收取战争赔偿经验教训的文章。他极力劝阻也无济于事,他的失望可以从他给他母亲的信中看出来:“我已经好几个星期没有写信给任何人,我感到疲惫不堪,部分是由于工作,部分是由于对周围的恶势力感到沮丧。我从来没有像最近两三个星期以来那样地感到难受。这次和约是荒唐无耻的,而且是行不通的,它会促成的只有灾难,再没有别的。”
凯恩斯愤然辞去了财政部的职务,并在和约生效的前三天,对它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从这点可以看出凯恩斯对权势的蔑视和忧国忧民的高贵品格。他怀着满腔怒火,一气写成《凡尔赛和约的经济后果》这部使他一夜间成为世界著名人士的著作。在这部著作中,凯恩斯用了小说家的语言对美国总统威尔逊、法国总理克列蒙梭和英国首相劳合。乔治等参加会谈的大人物们进行了言辞锋利的批评,同时还批评了和约本身。事后的发展人们都已清楚,果然像凯恩斯所预料的那样。为了让没有读过凯恩斯《通论》以外著作的人,对凯恩斯文笔有个全面的了解,这里摘录一段他对法国总理的描述:
他戴着一副灰色的手套,像皇帝一样坐在锦缎面子的椅子上,他的灵魂已经枯竭,对什么都不抱希望,他年老体衰,在那里只是以一种讥讽的心态和差不多顽皮的样子审视着这一切。
在写完《凡尔赛和约的经济后果》之后,凯恩斯不再向往仕途,并希望能像我们前文所讲的西斯蒙第一样,为保持他对政府政策的批评不会受到个人利益的影响而不再参与政治,于是他又回到了剑桥大学,继续他的教书生涯,同时,他也开始谋求经济上的发展,以支持他的学业和满足他已习惯了的奢侈生活的需要。1919年 8月,他利用从家人那里借来的数千英镑,开始从事外汇期货的交易,并逐渐拓展到各种商品期货的交易。在开始的时候,他像其他做期货的新手一样,很容易就赚到了一些钱,仅 1920年初那次外汇套利交易,就使他盈利了 14000英镑(当时他在剑桥大学年收入才 100多英镑),而由于投资者惯有的盈利时“风险偏爱”的天性,接下来的外汇交易使他品尝了费雪破产时的滋味。他预测的美元升值和马克贬值以相反的方式呈现在了他面前。“侥幸心理和风险意识的不足”投资者初期最易患上的毛病,使他在 4月初至 5月底之间的交易亏损了 13125英镑,还不包括道义上负责的投资亏损 8498英镑,幸好一位金融家给了他 5000英镑的贷款才使他清偿了债务。然而,凯恩斯的高明在投资上展现了出来,这次失败,使他对世界的“不确定性”有了深刻的认识,他像一切成功的投资者一样知道了“控制风险”才是期货成功的关键,加上他非凡的金融判断力,使他在 1924年金融净资产就达到了 57797英镑。1929年开始的那场大萧条,凯恩斯与费雪一样误解了那个时代,他几乎被股市崩盘洗劫一空,净资产缩水 3/4,他再次感受到了经济的“不确定性”,原来连自认为“理性”的他也不过是“血气方刚”具有“动物精神”的人,这一非同小可的认识,不仅为他日后成为超级富翁奠定了基础,而且也为他革命性的著作《通论》扫清了障碍。
处于对当时通货膨胀问题和孪生的是否恢复金本位政策的关注,他从 1921年开始向《曼彻斯特卫报》《泰晤士报》《纽约世界》等投稿来阐明其主张,并于 1923年出版了《货币改革论》。在该书中他“追随的是庇古教授和马歇尔博士的一般思路” ,根据传统的货币数量论,得出了如下的结论:“国家必须执行货币政策来驾驭经济的运行;但驾驭的目的不是像《通论》所主张的那样,去稳定就业量和国民收入,而是像当时许多传统学者所赞同的那样,去稳定物价。”
10.2.3 走向学术神坛
1925年是凯恩斯生活的一个转折点,这不仅因为他历尽周折娶了一位如花似玉的芭蕾舞女演员,而且还因为具有重大影响的《货币论》已进入了酝酿和写作阶段。也许是实际遇到问题的需要, 1925年凯恩斯的注意力已经“从财政金融复兴问题转向优先考虑失业问题” ,而且出现了从自由主义向国家干预主义转向的明显迹象。对于这种转变,我们首先给出学术界,尤其是传记作者给出的解释,然后把视线适当转向他那位俄罗斯妻子。
如果说《货币改革论》仅仅是为了实际的需要,凯恩斯把它写给一般关心政策的读者的话,那么到了 1925年,凯恩斯试图要写出一部货币理论著作给专业的学者。除了与罗伯特等当时正在研究货币问题的一些学者探讨外,凯恩斯反复阅读和思考了瑞典学派创始人威克塞尔的《货币与物价》一书,他在《货币论》中采纳了许多威克塞尔的思想,虽然随着他的思想发展,《货币论》正式出版时已减少了不少威克塞尔的东西,但是把威克塞尔作为凯恩斯的先驱那是当之无愧的。1927年凯恩斯完成了初稿,然后在课堂上讲授,并让学生团体每周和他进行讨论,到 1930年出版时,《货币论》是《通《货币论》已经过了多次的论证和修改。论》之前,凯恩斯最抱雄心和最有建树的一部著作,包含了“流动性偏好”理论的重要特色,其结构之清晰、逻辑之严谨,毫无疑问已远远超过《通论》。
接下来我们就来看一看那位俄罗斯芭蕾舞女演员的影响。时光还得先回到 1925年之前。当 1919年 6月 5日凯恩斯在巴黎的病床上度过他 36岁生日的时候,“幻想”芭蕾舞剧团正在英国的阿尔哈不拉剧院进行首场演出,对俄罗斯芭蕾舞女演员莉迪亚。洛波柯娃( Lopokova,Lydia)名字的激情高呼是他回到英国才知道的。凯恩斯被人们对这场演出绘声绘色的描述所感染,他很希望一睹莉迪亚的风采,但是红极一时的莉迪亚在那场演出后就暂别舞台了。机会总是降临在有准备的人身上,1921年 5月 26日,莉迪亚再度复出,使他不仅远距离感受了莉迪亚的“美”和“魅”,还凭借自己的社会影响,与她共进了晚餐,只是一同进餐的还有莉迪亚的丈夫。莉迪亚并不喜欢与 1.92米身高的凯恩斯跳舞。在随后的几年里,凯恩斯以锲而不舍的精神,在家庭和朋友都反对的情况下,帮她办理了离婚手续。在凯恩斯 42岁、莉迪亚 33岁时,他们携手走进婚姻殿堂。 1925年 9月 3日,凯恩斯和莉迪亚动身去前苏联进行了为期两周的访问。在莫斯科,凯恩斯同前苏联国家计划委员会官员和中央银行的官员进行了会晤,会见了《共产主义 ABC》一书的合著者,还为前苏联的学者进行了题为“英国的经济状况”和“英国的经济转型”的演讲。凯恩斯回来后写了几篇文章并以《俄国一瞥》(又译为《俄国掠影》)为书名出版。对于这次访问和后期一次访问,以及日常生活中莉迪亚对前苏联情景的描述对凯恩斯有多大影响,我们不得而知。在《俄国一瞥》中,他也对前苏联制度进行了一些批判,说明他不是一个社会主义者,但是很难否定他的思维模式没有受到他妻子的影响。虽然不能从他次年即 1926年发表的《自由放任主义的终结》中就很有把握地说出我们的猜测。也许,奥斯汀。罗宾逊的评价值得我们重视:“凯恩斯得到这样的伴侣之后,才从二十年代热情奔放的说教者逐渐成为三十年代创造性的思想家和学者,然后成为四十年代的哲学家和政治家。”
如果说 1926年发表的《自由放任主义的终结》标志着凯恩斯在思想上已初步完成从“自由主义”向“国家干预主义”的转变, 1930年出版的《货币论》标志着他从理论上已初步完成了与正统经济学“决裂”的话,那么 1929— 1933年的大萧条,迫使凯恩斯从理论上来论证这种干预的合理性和其限度,其结果就是《通论》的问世。从《货币论》到《通论》发表的 6年时间里,凯恩斯仍然通过讲课和讲座向学生传递着他对货币等问题的进一步思考,尤其是 1932年 10月 10日开始的八次讲座,已经蕴含着凯恩斯革命的到来,而愈来愈严重的英国失业问题加快了这一进程。 1934年《通论》完成,送给许多评论家以征求意见,尽管有许多人给予了批评,但是凯恩斯坚信他们都误解了他书中的要义。他在 1935年 1月致乔治。肖伯纳的信中满怀信心地写道:“我自认为在撰写一部颇具革命性的经济理论著作。我不敢说这本书将会立即改变全世界对经济问题的看法,但是在未来的十年,它对经济理论必将产生革命性的影响。”
10.2.4 悄悄落下帷幕
《通论》发表后引起的巨大反响,使凯恩斯再也没有更多时间去休息,而此时,他的健康状况很差,这使得他重写和锤炼《通论》的想法再也没有实现。 1937年 3月,凯恩斯被查出患有冠状动脉血栓病。此次重病之后,他不得不放弃许多活动,于是在蒂尔顿向皇家学院租得 300英亩土地,开始了一个农场主的生活。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凯恩斯应邀出任英国财政大臣的顾问,全力研究战时财政问题。在他的倡议下,英国政府开始编制国民收入统计,使国家经济政策有了必要的工具。 1944年 7月凯恩斯率英国政府代表团出席布雷顿森林会议,并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与开发银行(世界银行)的英国理事,在 1946年 3月召开的这两个组织的第一次会议上,当选为世界银行第一任总裁。在凯恩斯多次出使美国,殚精竭虑为之奔走的时候,莉迪亚一直对他悉心照顾,许多传记记者对此作了很详细的介绍,也许正是这位楚楚动人的有着婚史的俄罗斯芭蕾舞女演员,而不是一度让他心烦意乱的剑桥大学的学生,才铸就了他的辉煌。
1946年 4月 21日,复活节的清晨,他母亲听到他房间的咳嗽声,便去找莉迪亚,莉迪亚来到后,并没有能够阻止他的行程,他已经完成了他的历史使命,需要长时间的休息,而这一休息,莉迪亚却苦苦等了 36年也没有回来。凯恩斯离开时还不满 63岁,他 93岁的父亲和曾经做过剑桥市长的母亲亲自参加了他的葬礼。凯恩斯没有后代,只有他永爱的莉迪亚和开创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