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精典教育:教育漫话
10284900000016

第16章 德育的具体意见(十)

给予孩子良好的教养

良好的礼仪是一个绅士必备的美德。不懂礼仪的人一般不是忸怩羞怯,就是行为不检点和态度傲慢。要避免这几种情形,就只有好好地遵守一条规则,就是既不要看不起自己,也不要看不起别人。

不要看不起自己,不是让你傲慢,恰恰相反,你不能高估自己,即使你具备人无我有的优势,过于高调反遭人笑话,谦逊行事才能赢得尊重。

不过,如果我们在做自己分内的事,同时别人也希望我们去做,那时我们就要表现得落落大方,无论在谁面前都不必惊慌失措,只要按照各人的地位与身份保持敬重与距离。

有些人,尤其是孩子,常常在生人或他们的长辈面前表现得很羞怯,甚至心里紧张,导致做什么事、说什么话都显得极不自然,有失礼貌,因此不能得到别人的喜欢。

要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方法,就是让孩子广交朋友,多接触上层社会的人,通过练习形成举止优雅、自然的好习惯。

要避免对别人不尊重,有两件事情是必要的。第一要有礼貌,就是有不愿冒犯别人的心理。第二要得体,就是要有表现礼貌的受人欢迎和使人愉悦的方法。这两点是相辅相成的,有了懂礼貌的心情才会有礼貌的行为,礼貌的行为反过来会鼓励他对人更有礼貌。

举止优雅既能体现出自己的绅士风度,又使对方感到舒适愉悦。但是不同国度对礼仪方面的要求千差万别,我们可不能“一招鲜吃遍天”,得入乡随俗,模仿别人怎样做才是表示尊敬,多加练习,以达到自然流畅。

有4种性格会阻碍优雅礼仪的形成。

第一种是粗暴。表现为行事完全依从自己的性子,丝毫不考虑对方的感受,不知道怎样相处才能使对方愉悦,又有哪些事情使对方厌恶。

我认为粗暴是一种兽性,没有人能舒适地和这种性格的人共处。而礼仪却能使粗暴的性子变柔和,使人变得谦逊,自己既会尊重别人,反过来对方自然会表示尊敬和友好。绅士对于粗暴是绝对摒弃的。

第二种是轻蔑。表现为轻视的神态、言语和动作。轻蔑表现出看不起对方,没有人愿意被人瞧不起,所以轻蔑别人的人最终会被别人轻蔑。

第三种是非难。表现为当众指出别人的过失。没有人想将自己的过失告白于天下,一是丢失颜面,二是让别人怀疑自己的办事能力。可偏偏就有一些人成心让别人难过,这样的人通常采取两种非难的方式。

一种是嘲笑。嘲笑时的言辞暗含讥讽,并且常常引起在场的人大笑。一般社会地位高的人就会采取嘲笑这种谈话方式。这种人的话大家都爱听,和他们站在一起的第三方也常常用欢笑去给他喝彩。不过他应该反思一下,是不是大家的欢乐建立在被嘲笑者的痛苦之上。

这会“受害者”的心灵留下深刻的印象,甚至产生记恨的情绪。总之,嘲笑既然是折磨人的作为,绅士绝不该去嘲笑别人。

另一种是反驳。反驳不能一刀切,有一种反驳是必需的,就是有时真理要求我们改正别人的错误,这时的反驳无可厚非。但有一种人不管是非对错,总爱反对别人。这明显是借反驳想让对方当众出丑。

为了避免让对方误以为自己故意非难他,提出相反意见时要态度温和,措辞委婉,同时尽量表现出尊重和善意。

第四种有碍礼仪的行为是刁难。表现为我们生气时对别人无礼地斥责。这对别人是不公平的,白白挨了一顿臭骂。群体中一旦出现这种爱发脾气、刁难伙伴的人,就不会和谐安宁。

其实,懂礼貌的人比能干的人更受欢迎,尤其是有些能干的人经常表现得很严肃,和他们交往自然不会很舒服。凡是不能给对方带来快乐的人是不会受欢迎的。

反之,知道如何使对方感到舒畅,自己又不至于奴颜婢膝降低身份的人,是找到了为人处世的精要,时时处处都会受到尊敬与欢迎。所以,父母在孩子年幼时就要培养他们懂礼貌的好习惯。

前面4种是说在礼仪方面做得还不够的表现,还有一种不懂礼仪的表现是礼貌行为做得过多。

我们有礼的主要目的就是使对方感到舒适愉悦。繁文缛节与其说是尊重别人,还不如说是嘲弄他,根本不会受到对方的欢迎。而且,你容易丢失自己的身份显得过于卑微,反而落下对人家谄媚的话柄。这种事青年人做的比较少,如果有做的人,你就指导他改正错误。

一个懂礼仪的绅士既不自大,也不卑微,从容淡定地真心对待别人,以示尊重之意。

漂漂亮亮的行为举止只是孩子的一种外在装饰,教授他们过多反而有哗众取宠之嫌,更何况真正重要的是孩子的品行,你更应该注意把谦逊和善良教给他们。好礼仪能帮助孩子更受欢迎,不至于遭人轻视。

各个国家的礼仪要求千差万别,如同它们的语言。我们只要正确地想一想就可以知道,把关于礼仪的各种规则教给孩子是没用的,如同一个只和英国人说话的人去学一两条法文的规则一样。

即使你费尽心思教了孩子礼仪的规则,只要孩子身边的人不按规则做,他们也不会按规则做。也就是说,孩子一旦接触品行恶劣的人,他们自己就不会品行高尚。为解决这个问题,父母要请一位受到良好教养的导师。

有些导师教授孩子时,非得让他们在如何脱帽、如何致敬等这些举止方面耗费大量工夫,其实,这样做完全是本末倒置,理由如下。

首先,当孩子心地善良,懂得尊重别人时,他们自然会效仿优秀的人,学会好的言行举止;其次,前面也提到过,孩子到了一定的年纪,一个舞蹈老师就可以把最合适的姿态教给他们。况且,没有人会因为孩子的一点点过失就把孩子怎样。所以,你在这方面也不用过多干涉,除非他们专横跋扈傲慢无礼。

在年轻人中普遍存在一种没礼貌的行为,就是爱在别人说话的时候插嘴,或是反对别人,或是提出自己的观点。

一个原因是青年人争强好胜,另一个原因是他们把这种辩论的方式当作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好像你说对了,别人就能高看你、敬佩你似的。

但是他们考虑不周全,你没等人家把话说完就打断,就是在明显地表示:

第一,你说的话我已经听腻了,我根本不看重你所说的话。

第二,错误地认为在场的其他人也厌烦了这种发言,自己正确的观点可以解救他们。

无论怎样,这都是对人极大的冒犯,肯定会惹恼对方。而且这样做不仅不能证明自己的才华,反而表现出自己的傲慢和自负。

我并不是说谈话的时候不能有分歧,也不是说别人的观点我们不能去反对。而是我们要教导年轻人,在别人说完了的情况下,除非别人问到他们有什么意见,他们才能发表自己的意见,不可中途插嘴。说的时候得用一种请教的态度,不可傲慢无礼,以表示自己的谦逊和虚心学习的品质。

这种礼貌的态度不仅不会掩饰孩子的才华,反而会为他赢得更多的关注。你在表述观点之前要加上几句尊重别人意见的话,便可以使别人得到荣誉,自己得到重视,这是一种谈话的技巧,它所产生的效果是鲁莽行为万万不能实现的。

鲁莽的情形在年轻人身上应该小心注意,从一开始就该养成谦逊的品质,礼貌待人。成年人在孩子面前要尽量改掉插嘴的习惯,否则孩子会效仿,学会争辩。

印度人虽被我们英国人称为“野蛮人”,可他们交谈的时候比我们有礼貌,他们总等到别人把话说完才发表自己的意见,不吵闹,也不动感情。相比之下,我们很野蛮。这里还有一个例子来说明争吵有多么丢失颜面。

有两个上层社会的贵妇人,偶然相对地坐在房间的两边,在座的还有很多人,她们却争辩起来,争得很起劲,以致彼此逐渐把椅子向前移动,一会儿工夫两人紧紧地站在房子的中间。她们全然不顾自己的身份,像斗鸡场上的两只斗鸡一样,引得众人大笑。而两个贵妇人竟一点儿不在意,这全是习惯使然。

我已提到过,想让孩子懂礼貌,仅仅把有关礼貌的规则教给他是不行的,你得注意到伴侣能产生的巨大影响。其实,许多人不惜生命所珍视的礼节,多半是国家的习俗和一般人的生活实践,不是他们的理智。这句话也说明父母应充分重视孩子的伴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