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淬炼金牌优秀员工:职场制胜的88个要律
10283600000023

第23章 要律23 最好别在办公室打听同事的薪水

薪水,永远都是职场员工常谈不衰的热点话题。然而,在办公室里,很多公司的管理人员都十分厌恶员工之间相互打听对方的薪水,因为同工不同酬、同岗不同酬的情况普遍存在,公司采用这种方式给员工发放薪水也是为了激励员工进步。但如果把握不好,就会造成员工之间的矛盾,造成员工和公司之间的矛盾,弄不好还会进一步激化这两种矛盾。

作为一名员工,我们最好不要在办公室里打听同事的薪水。首先,公司不喜欢员工打听薪水的行为,这种行为会违背公司的潜规则。其次,打听薪水会让自己陷入积极和消极的情绪之中,对工作没有任何帮助。如果你打听到同事的薪水没有自己的高,你可能会在心里暗自得意;如果你打听到同事的薪水超过了自己的,你可能会觉得不公平。你也许会气愤地问自己:“明明大家的工作内容一样,而我表现得更好,为什么薪水没有他(她)的高?”这种消极情绪一旦产生,对你工作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而且也会影响你和公司、上司、同事之间的关系。你对公司、上司和同事产生不满后,接踵而至的麻烦事马上就要纠缠你了。

三年前,柴胜进入一家食品公司做业务员,他当时的薪水只有1200元。经过三年的努力后,柴胜在2012年夏天成为公司的一名区域经理,负责华北地区的销售业务,他的月薪也涨到了6000多元。他对此非常满意,工作起来也更加卖命了。

不久前,柴胜在总公司组织的一次会议中首次遇见了负责其他几个地区的区域经理,他们相谈甚欢,会议结束后,柴胜忍不住偷偷向他们打听了薪水。这一打听,柴胜吓了一跳,原来他们同处区域经理的职位,其他人的薪水竟然比他高出一倍还要多!

从那天起,柴胜心里便种下了一根“毒刺”,他总觉得自己为公司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甚至比其他人差了很多很多。他开始怨恨公司,在工作上不再像以前那么专心了,对待上司和同事的态度也变得极端起来,周围的人渐渐都和他疏远了。

由于柴胜整日沉浸在不平衡的心态中,他的销售业绩很快就下滑了。最后因为他的业务量急剧下滑,公司不得不将他降职为普通的食品业务员。

柴胜心里沮丧极了,但也只能无奈地接受公司的重新安排。其实,如果他当初没有打听其他同事的薪水,如果他没有因为那么强的怨念而耽误工作,以他的聪明才智和之前的冲劲,经过努力,他完全可以得到更高的职位和更多的薪水。

由此可见,打听同事的薪水最终会给自己带来不幸。在办公室里,薪水的多少是一个秘密,打听不得。你要心里明白,发多少薪水是公司对自己劳动价值大小的肯定,不能自己去衡量。再说,每个员工的背景、学历、能力、经验、工作年度都不尽相同,薪水自然也会有所差别。所以,为了避免徒增烦恼,你最好不要随便去打听同事的薪水。

事实上,你打听到的薪水只是一个数字而异,但对公司而言却是一个经过全方位衡量后的结果。当然,很多员工打听同事的薪水后,自然就会和自己的比较。比较薪水的多少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与同事比较薪水只会让你失去方向,迷失在眼下的利益得失之中。

因此,对待薪水问题,我们最好避而不谈。这就要求我们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和自己比较。在对待薪水问题时,我们应该将目光放长远一些,不要只看到眼下的利益,而要重视一路上的学习和进步。我们应该纵向和自己比较,当我们进步的时候,我们的薪水自然会随着我们能力的不断提高而节节攀升的。

第二,扼杀自己的好奇心,不去打听同事的薪水,更不要去比较。你去打听、去比较说明你在计较得失,而在薪水上计较得失是最不明智的举措。比较薪水衡量得失是一种本末倒置的行为,并不可取。因此,我们必须忍住自己的好奇心,相信天道酬勤。

第三,巧妙应对向你打听薪水的同事。为了应对向你打听薪水的同事,你最好早做打算。你可以在他引入话题时用“公司有纪律不让打听薪水”来回绝对方,也可以给对方一个笼统模糊的答案,比如,你可以这样说:“我的薪水买菜足够,买房不够,房价涨得多快啊!”。你说的是实话,既回答了对方,又没有泄露具体的数字,当然就不会破坏同事之间的关系了。如果对方打听薪水时先自报薪水多少,你千万不要因为那个数字而失衡。暂时的薪水不能说明任何问题,只要你不断努力,相信有一天你终会在职场中立于不败之地的。

“要律箴言”

同事的薪水高低和你没有关系,即使你们的工作一样,那也要看平时的表现、工作时间的长短以及对公司贡献的大小。打听同事的薪水并不能给你带来任何好处,如果你不想遭致上司的讨厌和同事的嫉妒与白眼,那么,在办公室里就把“薪水”二字封杀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