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说:“道不同,不相为谋。”说的是两个人若是意见不同,对于事物的看法相左,没有共同的兴趣志向,是无法走到一起的。 实质上,这是一条通用法则,但放在今天的人际关系上,还可以稍微做一下修改:道不同不相为谋,道不同亦可为谋。只是我说的这个道,是指在在与人交往中,既要考量对方的品德,也要吸取对方的长处,用宽广的胸怀去接纳对方做的不对的地方,从对方做得不妥当的地方吸取教训,不断地修正自己的价值观和生活理念,提高自己看待事物的高度。这样才能让自己从不同的朋友身上,获得生活的感知和经验。
二十几岁的人,把交友视为乐趣,但是因为自己的鲜明个性,也会果断地拒绝和自己不喜欢的人来往;相交多年的朋友,可以因为一句话不和而分裂,也能和一个人通过几分钟的交流而获取信任。只要是和自己意见相同的,都是朋友,只要和自己意见相左的,都是敌人,将朋友界定得非常清楚,可谓爱憎分明。
实际上,这会陷入一个人际交往的误区:只与自己意见相同的人交往,而忽略那些和自己意见不同的朋友。这样做的结果,会使你逐渐变得骄傲自满,导致性格变得刚愎自用,别人赞美自己会情不自禁地沾沾自喜,而对他人的告诫则充满敌意,久而久之,身边能说话的朋友就会越来越少。因为,真正的朋友,心会和你在一起,但是彼此之间的智慧交融,则体现在对于事物的不同看法中。
很多年轻人对我说,偶尔打开电话本,上百个号码,能够被自己任何时候打扰的朋友太少了。原因就在于平时都太关注自己的所思所想,那些附和自己的人,来来去去没剩下几个了,而真正愿意和自己交心的朋友,又因为自己平时的情绪所致,也慢慢地疏远了。
只和志同道合的人相交,热情就会越来越少,因为该说的话都说完了,该交流的也交流完了。就像你进入一个0Q群,起初大家都还挺热情的,跟这个打打招呼,跟那个聊聊天,每天都聊的是同样的话题,即便有人说上几句,也是附和的声音多,反对的声音少,慢慢大家就会失去激情,懒得说话,都潜水去了,或者哪天觉得这个群太闷了,干脆一声不响地退群算了。
我有个做广告策划的朋友说,几乎所有优秀的广告策划,都是通过头脑风暴激荡出来的。把产品摆在大家面前,不设任何限制,大家可以无所顾忌地说自己的想法,通过不同的意见交流,选择最合适产品宣传的文案和设计方案。在这个过程中,所有的不同都是为了最后的相同,是为了产品的宣传,所有的分歧都是为了做出精彩的策划方案。只有通过不同的思维碰撞,才能做出优秀的创意,如果都是一言堂,客户说什么就做什么,那还要策划干什么呢?
遇到问题时,集思广益,才能在不同中发现智慧;广开言路,才能在不同的说法里找到最合适的解决方法,才能更大程度地了解事情的真相。一个人的智慧总是有限的,集体的智慧则是无限的。
所以,二十几岁的人,既要小心谨慎地选择和自己志同道合的人交往,也要有选择性地与自己思想有分歧的朋友进行交流。有很多事,当你通过平常的思维方式无法解决时,也许,一个与你完全不同的想法,就能完美地解决你的难题,让你在处理事情的技巧和视野上,得到不同的提升。
当你吃饭时,面对满桌的菜肴可以无所顾忌地吃个不停,最后还要满意地说:真是太丰盛了。放在人际关系上也是一样,只有与不同类型的人交流,与不同个性的人交往,与不同的思想交融,才能在各种纷杂的人际关系里,求同存异,寻找到自己的价值和乐趣。
今天,当你走一条路,与你背道而驰的那个人,可能明天也会与你同行,而今天和你同行的人,明天也有可能离你而去。今天和你意见不同的人,可能你会与他发生冲突和分歧,也许明天,你会觉得对方的做法比你的更好。
二十几岁的人更要懂得,志同,道不合,亦可为谋。只要出发点是对的,只要目的是相同的,那过程中意见的分歧和不同,又算得了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