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二十几岁,别把世界看错了
10279600000023

第23章 误区做事仅凭心血来潮

现在很多年轻人做事,都喜欢随自己的心意,心血来潮,想到什么就做什么,没有事先考虑好就立即投入一个领域或者一项事业,往往输得惨不忍睹。

闲来无事,发现身边的人都在开网店,心血来潮,也去注册一个,结果两三个月也没有一个成交量,天天等在网上,心情从高涨到失落,起伏很大。

看见很多人去摆摊,也跟着去摆一个,结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钱没赚到还赔了路费。

发现身边的人都在炒股,也跟着凑热闹,结果赔了夫人又折兵。

很想学好一门外语,连名都报好了,学费也交了,但是嫌单词记得太麻烦,上课又太晚,干脆连学习卡都转让掉。

这些,都是因为做事之前欠缺考虑,三分钟热度,本来规划得好好的事情,因为不能坚持,毅力和定力不够,在中途碰上个什么困难就赶紧退缩了,或者在心里激动那么一阵,对事情的热情就消逝得无影无踪了。

无论为人处世还是做事业,都不能仅凭心血来潮去做,如果做什么都随着自己的性子来,没有规划,没有定位,想做就去做,想放弃就放弃,就容易养成做事虎头蛇尾的习惯。

我有个朋友的妹妹,大学毕业两三年了,为人很开朗,就是脾气有点任性,心情好的时候对谁都乐呵呵的,心情不好的时候则对谁都板着一张脸,心情起伏不定,情绪说变就变,常常弄得周围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做事也是三分钟热度。这个月在这家公司上班,过几个月可能又跳槽了,电话也是经常变来变去,一会这个号码联系,一会那个号码联系,要想知道她人具体现在在干吗,只能打电话找她哥和老爸老妈。

前段时间还听说她也在开网店,缠着她哥帮她从网上进了一批衣服,结果一件没卖出去,全自己穿或者送给朋友了。

后来偶然遇到她,问她最近在干吗,她说,正学着做金融投资呢。我说你都走出校门好几年了,还没想好自己到底要做什么呀?她回答说:别急,一个职业一个职业地试,也许能找到更合适的呢。

她还真是有时间,一个职业一个职业地尝试,这世界上的职业可是多了去了,每个职业都试一遍,估计也都七老八十了。

所以说,二十几岁的人,一定要学着冷静处事。不能因为情绪高涨,就呼啦啦跑去做一件事,一会思维转换了,又火急火燎地做另一件事,转来转去,什么也没得到。而且,二十几岁的时候,正是学东西最快、接受能力最强的时候,这个时候去努力积累自己的职业素养和生活经历,是最合适不过的。

生活或者工作,永远都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想选择合适的职业,不一定非得每个职业都去尝试,而可以慢慢从工作中发现自己的长处,逐渐转型。

天生就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的人,毕竟是少数。比如朗朗,他的父母从他小时候就发现了他弹钢琴的天赋,所以才能摒除杂念,一心一意练钢琴,最后成为钢琴家。但是并非人人都能一开始就发现自己的长处,而是必须在工作和生活中,逐渐挖掘自己的潜力。

有些人,数十年如一日地做着自己的工作,最后到了别的领域才发现,自己还是最擅长做原来的工作。也有些人,工作了几年之后,就发现了自己的长处,通过不断积累自己的经验,在这个领域发挥所长,最后成为专家。

但是所有的成功都不是偶然得来的,必定是经过漫长的积累才能有所建树。

比如我一个好朋友,她从三岁开始弹钢琴,现在也只是偶尔弹弹罢了,因为她最热爱的工作是摄影和画画。她弹了将近20年的钢琴,突然有一天发现,她离钢琴的世界很远,也不想成为钢琴家,只是想背着相机和画夹,行走在路上。

她可不是心血来潮,而是经过了漫长的Z0年时光,才发觉到自己的长处,于是毅然放弃,用全新的热情投入到她热爱的工作中去。她现在的成就,可比20年弹钢琴的成就要大得多,因为她的心灵是快乐和自由的。

所以,我想告诉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当你决定要去做一件事时,最好能够冷静地为自己规划一下,问一问自己:这到底是我一直想做的事吗?我是否能够为了这件事付出巨大的努力,不怕艰难险阻?如果只是三分钟的热度,最好还是放弃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