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有一种责任叫教育
10279300000061

第61章 什么使孩子这样害怕

性格怯懦不是天生的,俗话说“初生牛犊不怕虎”。每个孩子在自己还没长大的时候,都是天不怕地不怕的,因为他根本不懂得害怕是什么。

怯懦通常是受后天环境影响而形成的,所以家长要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对孩子的培养。

曾经听说过这样一则故事:从前树林里有一只胆小的小刺猬,它整天乖乖地跟在妈妈的屁股后面,不管妈妈干什么,它都要跟着。一天,刺猬妈妈生病了,它有气无力地躺在床上实在下不了地了,只好吩咐小刺猬出门去找一些野果回来。小刺猬很害怕,它这是第一次一个人出门,但没办法,谁让妈妈生病了呢。

小刺猬心惊胆战地走到森林里,总感觉周围都是一片凶险。突然,一个毛茸茸的东西在树枝上动了一下,小刺猬吓得大叫起来:“老虎来了,妈妈快来救我啊!”说着说着,扭头就要跑。

看着小刺猬这副胆小的样子,那个东西哈哈大笑了起来,说:“你看清楚了,我是金丝猴。”

小刺猬踮起脚尖向树上看过去,果然看到了一只金丝猴,哪里有什么老虎啊,都是自己把自己吓坏了!

它继续往前走,不一会儿,树丛里跳出了一只真老虎。老虎看到它,立即张开了自己的血盆大口,要吃掉小刺猬,它吓得赶紧缩成了一个小小团,这下子轮到老虎发呆了,它不禁想这个带刺的“大皮球”一定会把自己的嘴巴和舌头扎烂得。于是,它干脆坐在了原地,眯着眼睛打起了瞌睡。

小刺猬心里着急了,妈妈还在等着他呢。想到这里,他壮着胆子从老虎屁股边滚了过去,一不小心把老虎刺醒了,老虎大怒,但他也不能拿小刺猬怎么着,只好灰溜溜地走了。

小刺猬高兴地采了许多果子回家,并把一路上遇到的事情告诉了刺猬妈妈。妈妈听了小刺猬的话,开心地说:“孩子,你真棒,都能打败老虎了。”小刺猬却心有余悸地说:“我开始可害怕了,但是我滚成了一个球,他就拿我没办法了,所以我的胆子就大起来啦。”

从此,小刺猬变成了一只勇敢的刺猬。

在成长的过程中,谁都会遇到让自己感到害怕的事情。这种性格的养成通常都有一个过程,在发现孩子有这方面的性格后,家长一定要及时找出其中的真正原因,然后再想办法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家庭环境对孩子性格的形成有着不可预估的重要影响,怯懦的形成通常是与家长紧密联系的。孩子从小生活在父母的庇护下,很多事情都是父母出面摆平的,比如家长总是喜欢管孩子的吃饭、穿衣和日常起居等各个方面的事情,这让孩子过早地丧失了独立能力和自主能力。结果,孩子就变成了文章中一开始的小刺猬,因为对父母有了太多的依赖,所以不敢独立做任何事情,这时,孩子的性情就会发生重大转变,从最开始的“不会”变成后来的“不愿”。一旦一个孩子不愿意做什么事情,就很难再培养他的良好品格了,甚至孩子的一生都将会受制于这种性格。

因此,在孩子还小的时候,父母就要积极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父母应当以身作则,在孩子面前树立一个美好的榜样,鼓励孩子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培养勇敢果断的精神需要花费一些时间,因此家长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相信自己的孩子通过努力一定能获得成功,并在孩子付出的过程中,要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另外,恐惧心理也是造成孩子怯懦的主要原因,当孩子产生畏惧的时候,父母要帮助孩子找出害怕的原因。其实孩子的一部分恐惧完全是来自于父母,他们害怕自己的成绩会让父母生气,这样自己就会被责骂甚至打骂,因而常常担心。所以,父母千万不要对孩子过分严厉和苛刻,甚至打骂孩子,这样不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要知道,只有了解孩子的心思,才能真正教育好他们。

同时,家长要知道当你让孩子做某些事情的时候,千万别去吓唬他们,以免有些阴影过早地覆盖在孩子脆弱的心灵上。

全面看待高中生的逆反心理现象

面对逆反心理比较严重的孩子,家长要保持一颗平常心,要知道这样的现象是很正常的,任何人都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孩子之所以叛逆无非是想要保护自己,他们想的无非就是要不要听父母的话等等。面对孩子的逆反心理,做家长的除了要给予他们充分的理解和体谅之外,最重要是要帮孩子分析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心理的根源在哪里,帮助他们做一个透彻的分析,要能够做到发扬逆反的长处、躲避逆反的短处,而不是全盘否定或者全盘肯定。

面对孩子正确的逆反心理现象,家长要学会容忍与宽谅,还要给他们以肯定和鼓励。就像专家说的那样,这种逆反心理现象在一定意义上是科学发展、社会进步、个体健康成长的催化剂。

对于孩子那些不好的逆反心理现象,家长也要敢于站出来给予否定,同时要做到循循善诱,因势利导。帮助孩子减弱甚至纠正这种错误的心理状态,将孩子带到正确的轨道上。

对于孩子正误参半的逆反心理现象,家长要引导孩子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教育分清逆反心理现象的利弊所在,让孩子能够将问题分析地清楚、透彻,避免以点代面、以偏概全、以现象代替本质的错误思维方式,使自己的心理素质得到不断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