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有一种责任叫教育
10279300000048

第48章 指导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

交往体现着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没有交往就没有社会活动,自然也没有教育活动;人们正是通过相互之间的交往才渐渐掌握了生活的本领和做人的规则,让自己变成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

特别是青少年学生,这个阶段的人与人交往是多层面的,不但有横向的人际交往,还有纵向的人际交往。交往使得他们逐渐了解社会、增长才干并且不断成长。所以,教师务必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交往品质,好让他们具备适应生活环境的交往能力,这将有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使他们符合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指导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要求

(一)学生懂得文明交往的意义

每个人从出生到死亡都会与人交往。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生活环境的变迁、活动能力的增强,他们跟外界交往的机会也会越来越多,不同的社会关系会给学生的成长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培养学生正确处理、协调各种人际关系的能力,首先要让他们掌握交往的意义:

1.有利于满足自我需求。每个人的需求都是独一无二的,最基本的需求是衣食住行方面的需求,高层次的是求知、交友、娱乐等精神方面的需求,想要实现这些需求就得进行人际交往。而需求也是永无止境的,当人们获得一种需求后又会产生新的需求,从而促使人们继续进行人际交往。

2.有利于全面认识自己。别人就好像是自己的一面镜子,任何人都要从那里认识自己。美国社会学家所提出的“镜中自我”就是说他人是自己的一面镜子,人只有在交往过程中才有机会通过别人对自己的反映来了解自己。可见,与人交往可以帮助人们正确地认识自己。

3.有利于实现自我完善。每个人都在不断地追求着自我完善,而完善永远与社会所提供的环境条件有关,离不开人的社会活动,也就是离不开与他人的交往。通过交往,每个人都会形成自己的个性,从而发挥出自己在社会中的作用;通过交往,人们得以在德、识、才、学等方面不断充实自己,并渐渐完善自己的人格。学生只有真正掌握文明交往的意义,才能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做到主动出击,使自己各方面得到健康发展。

(二)帮助学生排除交往中的心理障碍

青少年学生习惯以自我为中心,凡事都要求别人理解自己,但却不懂得理解别人。这跟他们所处的年龄阶段有关。这种心态直接导致了他们心理上的苦恼和与人交往的困难,也极大地影响他们个性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健康发展。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交往的时候要强调同学与教师、同学与同学以及同学与家长之间一定要相互理解和尊重,出现问题要及时进行沟通,帮助学生解除交往中的心理障碍。比如,有的学生与长辈没有共同语言,甚至有时候会对着干,此时就需要教师帮助他们梳理心态。

一般说来,老一辈人身上都携带着传统观念的印记,新生代则具有当代思潮的色彩。今天的人们不能将传统观念全盘否定,比如艰苦奋斗和勤俭朴素的优良作风,克己奉公、助人为乐的美好品德以及为国为民建功立业的高尚追求等,这些都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文化的精髓,从根本上能够推动国家事业的发展进程。诚然,老一辈人身上确实有思想不够解放、接受新事物缓慢等保守因素。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与长辈交往时,不仅要能帮助他们了解长辈身上所具有的传统文化精神的宝贵之处,也要理解他们一些脱离社会发展的缺点和不足。青少年身上具备时代精神和勇于开拓的热情,这是当下时代发展所需要的;但他们也缺乏老一辈人的求实精神和严谨作风。因此,教师要利用多种方式来协调和沟通两代人的思想感情,让他们相互理解和包容,最终形成和谐、融洽的交往氛围。

(三)为学生创设良好的交往情境

创设优良的交往情境,为学生创造交往的机会,是提升学生交往品质的重要方式。针对胆小孤僻、害怕跟人交往的学生,教师要为他们创造一个自由和宽松的交往环境,鼓励其他同学主动接近他们;还要鼓励同学之间主动进行交流,为他们的交往制造机会。在平时的班集体活动和课外活动中,也要多多鼓励同学们积极参加,让他们获得更多的角色扮演的机会,通过双方交流增强自信心,从而增强他们交往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特别要关注独生子女,他们无法在自己的家庭中建立同级关系,所以经常很少有机会参加群体活动,这时候,教师应当为他们创造和谐的集体环境和友好交往的条件,让他们在彼此的交往过程中互相学习和进步,共同提高。比如可以通过开展“一帮一”的团结互助活动,让同学们懂得互相帮助的乐趣,并在这个过程中能够有所收获;可以让同学们把自己喜爱的文具、图书拿出来和伙伴们一同分享;互相交流介绍自己的学习方法并认真听取别人的学习经验等。这样可以养成他们团结友爱、互相关心、热爱集体等优良品质,同时又能在同学之间逐步建立起纯真的友情。

(四)指导学生掌握交往的原则

教师应当通过一定的教育方式,使学生们懂得以下几条交往原则:和同龄人交往的时候,不但要正直、诚实守信,而且要能传播健康良好的知识讯息,做到明辨是非、真假、美丑,坚持以有助于自身进步和集体利益为原则,坚决抵制不良思想和行为的侵犯。在现实中与人交往的时候,提倡为了他人和集体,能够牺牲自身利益的优良道德观念。反对只讲相助不讲原则的“哥们义气”,反对利己主义,要知道这些都不符合人际交往的道德要求。

现在再说说青春萌动期的男女同学之间的交往,教师在面对这一情况的时候不要太敏感,千万不要一见到男女学生间的交往就产生压力,急忙采劝紧急措施”加以制止;也不能无所行动,不管不问。正确地做法是首先要进行一些观察和理解,正确划分男女同学之间正常交往与“早恋”的界限,给予学生一定的空间和尊重。比如有些男女学生只是因为兴趣合拍,经常在一起谈论学校、家庭、信念、人生等,就算出去玩也只是找个地方聊聊计划和打算,游览一下名胜古迹而已。对这样的情况不要干预,可以从侧面积极引导,鼓励他们在交往中互相学习、相互帮助,建立纯真的友谊,并以这种力量为依据,时刻督促自己努力学习,天天向上。若真的遇到“早恋”的情况,教师要晓以利害,帮助他们正确处理彼此之间的关系,将这种过早产生的情愫转化为正常的、健康的同学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