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有一种责任叫教育
10279300000033

第33章 教会学生生活

随着中国独生子女数量的增多,宠溺孩子的家庭也越来越多,这直接导致很大一部分中小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有所下降。有的孩子上了小学三年级了都还不能自己穿衣服,鞋带松了也不会自己系;有的不会打扫卫生,父母要替他们才行;有的甚至都不会佩戴红领巾,如果不小心松了,就只能等着别人帮自己。怪不得日本人会对中国的孩子下这样的定义:同一时代的,中国的孩子远不如日本的孩子。这样的现状引起了家庭、学校、社会的高度重视,尤其是学校,教师应当加强对学生生活能力的培养。

每个家长都爱自己的孩子,但并不等于他们都“会”爱自己的孩子。“只要你把学习搞好了,别的不用你操心”这是大多数中国家长的口头语,站在孩子面前,家长负责包揽一切,这才导致孩子们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坏习惯。到了学校,老师们看重的依然是成绩。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就算他的品德太差,也会深受老师的喜爱。另一个极端就是成绩差的孩子,他们也很容易引起老师的注意。孩子的自理能力正是在这种体制下被一点点扼杀掉了,然后给孩子带来了很强的依赖感。

天才少年恶补“自理课”,这是对教育工作者的最大讽刺。在现实生活中类似丁善龙这样的例子还有不少,比如,有的大学生只嫌天气不好就要退学,有的大学生竟把脏衣服打包回家交给父母“代劳”等等。我可以肯定的说,造成这些事件的根本原因早已在这些人的中小学阶段就埋下了隐患。这点必须引起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怎样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提高其适应各种环境的能力,已经不能只是停留在口头上,而是要狠下心来让孩子经历一些必要的锤炼。

据“中国城市独生子女人格发展与教育”大型调查组反映,在他们针对10~14岁儿童从事家务劳动的状况做了调查后,得出这样一组数字:将近69.7%的学生从没做过家务;将近63.2%的学生从没洗过衣服;将近48.1%的学生从没做过洗碗等这类力所能及的小事。

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这个社会需要更多的人才,这让人们加快了储备和掌握各种能力的步伐。但就在这个时候,我们也深刻地感受到当前青少年生活能力过低,这与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存在着显著的差距。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成了教育工作者的第一要务。

现代社会处处充满激烈地竞争,同时这也是推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不断向更高的阶段迈进的根本因素。当今的客观世界瞬息万变,要求人们必须跟上时代的脚步。一旦缺乏应变能力和不断学习更新自我的能力,那么人类就很难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来。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1995年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里,就将“学会求知”四个大字作为未来社会教育的一项重要支柱。这就意味着生活在21世纪的每一个公民都应当认识到“必须终身不断地学习”的重要性,让自己具备更多与时俱进的能力,不断地完善、发展适应和改善环境的能力……而这些能力都从各个角度代表着一个人的生活能力。这是每个学生能够适应当代社会竞争的必要前提。那么,应当怎样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呢?

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

1.与家长协作,在家庭劳动中培养

目前很多家长在孩子家庭劳动上存在着很多误区,比如为了不耽误孩子学习,就不让他们做家务。其实做孩子做点家务不但丝毫不影响他的学习,还能为他带来不少好处。比如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他的心理素质,帮他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增强责任心等。劳动是生存的基本能力。古人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所以要想让孩子取得更大的成就,必须加强对他的劳动培养。所以,教师要指导家长为孩子创造能够参与家务劳动的机会,告诉孩子要学会处理自己的事情,并给孩子设立相应的劳动岗位,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其次要鼓励孩子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公益劳动,锻炼孩子的劳动能力。

2.在社会实践中培养

在美国,小型活动是寓教于乐的常用手段。比如组织缝纽扣、洗衣服以及叠被子等各种比赛;教师连同家长让孩子试着“当一天家,理一日财”;还可在节假日期间开展一些活动,比如在过新年的时候让学生们自己动手做贺卡或者下厨做菜等;或者是组织女同学一起编织帽子和围巾等。这些活动都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增加生活的乐趣,同时也能够锻炼他们的学习能力。

3.开展挫折教育让学生经受挫折

苏霍姆林斯基说:“幼年和少年时期过着无忧无虑、心满意足的生活的年轻人,在他们刚刚跨进独立的劳动生活时,往往会感到精神颓丧,对前途失去信心。”

生活不会一帆风顺,人的一生总会遇到各种挫折,如果从小就缺乏磨炼,那孩子将来一旦遇到挫折,就会感到难以承受,更甚着会因此而走上不归路。所以一定要及时培养孩子能够接受挫折的勇气,磨炼他的意志,这样在他人生失意的时候,才能积极对待困难,成为生活的强者。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远足训练,或者组织一些手工制作和技能比赛,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克服困难。在学习上,教师要对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有所推迟,必要的时候给予适度地点拨就行了,这样能帮助学生拓展思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正视困难的勇气,增强信心和勇气。

4.创造交往机会、教学生学会交往

新型人际关系的意思就是大家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教师要帮助学生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错误思想。通过组织带领学生参加社会调查、访贫问苦等社会活动,创造出各种机会让学生能够同形形色色地人群交往,以此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比如访问老干部和老红军,开展敬老助残活动等。此外,班主任还要负责组织学生多开展一些别开生面的活动,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精神,指导学生广交朋友,扩大自己的交际圈子。在交际活动中学会非原则性问题求同存异,凡事要懂得顾全大局,就算是必须寸步不让的原则性问题,也要讲求表态时机等。

5.教学生学会生存

在日本,一些学校故意将学生带到荒无人烟的小岛,并让他们在那里生活几天。孩子们不得不自己搭住处、找水源和生火做饭,必要的时候只能采摘些野果来充饥,这样的教育方式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很值得我们借鉴。现在我们国家举行的一些学军、学农活动就是一个锻炼自我的好机会,可是有些家长却执意阻拦孩子参加,这种做法是错误的。作为家长,应当积极鼓励和支持孩子们多多参与这样的活动,要知道“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当今社会,学校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越发超过了对其知识的培养,我们的教师不能按照应试教育的标准来施行,到最后只培养出一些“高分低能儿”。实施素质教育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其中生活能力的培养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今天教师所做的一点一滴,都会在孩子将来的生活中起到重大作用,由此,教师对新世纪学生的生活能力的培养刻不容缓,这比教会学生知识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