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有一种责任叫教育
10279300000019

第19章 让学生具有爱心

2004年底,在印度洋海啸发生之后,某贫困山区的81名小学生省吃俭用共省下81元钱,由老师带着跋涉几十里带到县城,捐献给了中国红十字会。北京的两名中学生带着省下来的200元钱,来到斯里兰卡大使馆……

爱心行动随处可见。印度洋沿岸一些国家和人民的不幸遭遇,牵动了无数人的心,中国的不少中小学生都为此捐献出自己的零花钱,这里面包含着他们的爱心和善心。

不懂得如何爱别人,也就无法得到别人的真爱。没有了爱,世界是灰色的,而缺少爱的人,人生也不算完整。

古人常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句话就是说,千万不要因为只是小善就不去做,也不要因为只是小恶就去做,因为很多的小善积累起来就是一片爱心,而很小的恶积累起来却是大恶。要想培养学生的爱心,激发学生的善心,教师应当带头做出一些良好的榜样。夜深人静的时候不妨想一想,自己是否对年迈的父母足够孝顺?在朋友遇到困难,有求于自己时,是否伸出了援助之手?平常是否积极参加各种爱心活动?千万不要以为这些是小事情,影响不到孩子。其实,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能被学生记在心里,并被他们潜移默化的模仿出来。

也许教师会觉得,现在的孩子都被自己的家长溺爱得像小皇帝、小公主,不好伺候。他们只知道自己,不懂得如何关爱别人。这种说法很对。但不能因为这样就放弃教育这些孩子们,不妨制造一些机会,比如组织学生们参加一些爱心活动,以此激发他们的善心。下面是几个简单的方法:

方法一:让学生学会同情别人。比如,教师组织学生一起观看印度海啸这类的电视报道或者新闻,帮助他们更多地了解灾区人民的真实情况,最终能够体会他们的困难,同情他们的遭遇,激发同情心,学会用爱心去关怀他人。

方法二:让孩子了解父母的辛苦。选个合适的机会带孩子去自己的单位,跟自己上一天班,让孩子设身处地地了解父母工作的辛劳,从而真正懂得关心父母,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方法三:鼓励学生的爱心行为。当学生献出自己的爱心时,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好让他们有信心继续这种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