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石雕鉴赏及收藏(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
10276800000004

第4章 最古老的石雕

我们把旧石器时代中期(距今约一二十万至五万年)就出现的典型“阿舍利手斧”称为石雕艺术的杰作,这恐怕是没有任何异议的。

阿舍利手斧是用极易加工的燧石制作的,所以它对称优雅,刃部平直而锋利,既合乎实用,又能给人以审美的愉悦。它的出现标志着人类的智能和文化上的划时代飞跃。事实也表明,它的发明者早期智人,与更早的古人类比较,已成为人类进化得最好的典范,与现代人相比,两者已属同一类型,他们只有亚种上的区别。也就是说,如果将早期智人现代打扮,让他出现在街头,可能也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从早期智人制造的石雕杰作出现,我们也可察觉到,凡历史上产生杰出的艺术品,必是人类社会发生重大转折的结果。

早期智人化石,在中国南北皆有考古发现,但由于中国缺乏燧石,所以极难见到类似阿舍利手斧和莫斯科尖状器那样的精美石器。

迄今,中国所见的最早的石雕制品,应数山西襄汾“丁村人”(早期智人)制造的“似手斧”和“大三棱尖状器”。它们都造型工整,尤其是三棱尖状器,左右对称,使成一尖,便于手握,美观大方,表明古人类已掌握了各和几何形式的特性,并在实现实用功能的同时融入了审美的意识,从而才产生了具有艺术和谐感的石制品。

早期智人能制造精美的几何形石雕制品,也可印证“冰川造人”的学说。大约在距今10万年至1万年前,是欧亚大陆最后的一次大冰川活动(玉木——大理冰期)频繁进退的时期,干冷的天气使大片森林减退而变成苔原,人类许多赖以生存的动物大量绝灭和南迁,许多原始人不得不从事单一的狩猎。但异常艰险的环境却锻炼了他们的才智,并根本性地改变了他们的生物遗传,许多重大的发明也一应俱生,如人工取火、衣服缝制、建造房屋。这些生产力的解放才使他们能战胜冰川,乃至远渡重洋到达美洲。

由此,我们也不难发现,人类的艺术创造在走向文明的过程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早期智人制作细石器并不是纯粹为了观赏,这种专门用于狩猎的武器,必须精巧锐利,才能与木枝棍棒组成复合工具,这样弓矢矛枪和鱼镖才会使动物成为人类可靠的日常食物。所以我们说,是人类最早发明的,且具有功能美学意义的石雕奠定了“现代人黎明”的基础。

到了旧石器晚期(距今5万至1万年前),早期智人已进化成晚期智人,后者与现代人可说几乎是没有什么区别了。晚期智人全新的头脑和智慧,当然也会使我们对其所作所为感到万分惊异和赞叹不已。

晚期智人化石及其文化遗存,考古发现可说是遍布大江南北,其著名的古人类化石有广西的“柳江人”,北京周口店的“山顶洞人”,黄河河套地区的“河套人”。

从当时古人类雕琢(或加磨)的石制品来看,古代的石雕工艺已达到一个崭新的水平。如山顶洞人的串饰中,除了骨管,穿孔兽牙,还有穿孔的小石珠和砾石,它们皆琢磨精致,体现了原始先民细腻的审美情怀。经琢磨而成的穿孔砾石,我们在广西柳州白莲洞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中也曾见到,这反映琢磨石器的技术在当时已被古人类熟练掌握,这就为新石器时代的到来和石雕艺术创作的发展奠定了十分重要的技术基础。

石器时代精湛的石雕制品,还是集中反映在细石器上面。前面我们说过,中国缺乏燧石,燧石细石器一般多见于华北,且多集中在北方草原地区。远在旧石器晚期,华北的细石器就体现了较为精美的造型技艺,如宁夏灵武水洞沟出土的小尖状器,器形工整,二次加工十分对称。河北阳原虎头梁出土的圆底端尖状器具有阿舍利手斧的优雅风格。山西沁水下川文化的典型细石器,都是用直接法打片,压制法修整的产物。其中有剥离的三棱形长石叶,二次加工即可作刮削器、石矛头等。其石镞的加工也体现了勒瓦娄哇技术,两面都经过精细的压制加工。这种技术制成的细石器一是体现了制备雕琢石器的系统性和规范程序,同时也体现了雕琢者追求几何造型完美的理想。

在中国华北,这种类似于欧洲梭鲁特文化细石器的石雕制品,在距今1万年前后的中石器时代尤为盛行,此后随新石器时代革命的发生,它就局限于在北方边陲的草原地区继续留传。

正是在这种石雕母体艺术的基础上,原始艺术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开始绽放出夺目灿烂的光彩。

欧洲大陆遗留下来的旧石器时代晚期艺术,被誉为“现代人的黎明”,那些精彩的壁画和石雕像,均能证明它们是有经验的艺术家们创作的。这些作品今天之所以能让我们着魔神往,是因其刻划的形象极为准确和生动,色调明快和谐,尤其是作者所要表达的意图都能通过恰如其分的手法和形式再现出来,因而晚期智人创作的以狩猎内容为主要题材的艺术品,皆可同任何时代的卓越艺术相媲美。而且,原始人还采取艺术这种喜闻乐见的形式,去记录反映他们的宗教思想、科学思维、机械发明(如重力捕机)、狩猎的情景、对动物的精确观察、乃至自己心目中崇拜的女神偶像(如维林多夫的女神石雕像)。

在这些作品中,可见原始艺术家十分长于雕塑、浮雕和线刻。起初晚期智人只是在洞壁上刻划出兽类的轮廓,较后的艺术家便进一步发展出更高的技术,常常利用壁面来雕刻出凸起很高的浮雕。例如,欧洲著名的布兰克岬群马石雕,整座浮雕有12米长,其中最大的马长2.1米。浮雕的马身显示出雕刻者曾以极高超的技术来利用石壁的自然曲线。而且,石雕还是艺术家集体完成的作品。

晚期智人还能雕刻出完整的圆雕像。其作品能使我们更深层地了解石器时代人类的生活和思想。这些雕像影响深远,我国新石器时代的红山文化女神雕像就是这种艺术形式的遗留。晚期智人创作的这些小雕像,其中石雕不少,从欧洲到西伯利亚的石器时代遗址都有出土。各地雕像尽管形式各异,但皆有重要的共同点,雕刻者显然注重刻画躯干,腿与手臂的比例都很小,头部也小,作者也没有刻意表现人物的表情和头部的特点。但是女性的躯体和性征——乳房、腹部和臀部,都被强有力地夸张刻划了。

专家们认为原始艺术家是为了把母系氏族社会德高望重的女祖先神化,采用夸张手法强调女子的性征,以祈达到丰产和顺的目的。在西伯利亚等地发现的这类小雕像,大都被安置在住所的壁旁和灶边,这至少可证明雕像是女守护神的象征。

具有生殖能力的神秘,使女性不仅成为家族和生命的守护者,而且她们还被雕成女神供人膜拜,以使之能给世人带来丰产和好运,这使我们联想到为什么在石器时代乃至整个文明时代,女神偶像都经久不衰的缘故。从石雕艺术的起源发展,事实上我们也可清晰地看到人类思想和文化的源泉。

回到艺术上来说,原始雕像为什么会使连毕加索在内的现代艺术大师都感到震惊而折服,其原因就在于,不加掩饰的真情流露,对事物观察的敏锐直觉,简练抽象和明快的风格。人类审美理想的初露租艺术天才火花的进发,都在这些早期艺术作品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相较而言,中国境内的旧石器晚期艺术品发现较少,称得上石雕作品者也仅有阴山岩画中的部分作品。其中的大角鹿和鸵鸟图,是采用敲凿的手法,在山野的露天石岩上,留下了原始先民对野生动物的投影记忆,它们显得稚拙古朴,却生趣盎然,可窥见作者凝视和情感融入自然的心境。

从阴山岩画的风格,我们也可以体会到东亚与欧洲在艺术表现上的明显区别,而且,这种迥异的风格差别还可追溯到旧石器时代中晚期的石雕作品。

阴山岩画抽象稚拙,而且是简练、概括的黑影表现手法,但我们从其依稀可辨的形象中仍可察觉到它表现的是何物,因为它终究还是反映了作者具有抓住对象最主要本质特征的抽象概括能力。它与西方艺术注重再现和强调细节描写的风格明显不同,这就意味着中国传统艺术,它从一开始,就走向了与西方艺术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就是这种高度的抽象能力,不仅促进了后来汉字的发明和演变,也深刻地影响了悠悠岁月中的历代艺术创作。

岩画的形式在今天已被列为一种专门的艺术类别,供人们研究和吸取创作的灵感。如今,人们也仅仅是注意到它是在少数民族边区流传较广的事实。殊不知,其创制的手法却来自石雕技艺。反过来说,石刻岩画的技艺被移植到古代石雕艺术的创作中,它又成了运用得最为广泛,时代流传最久的形式。从隋代李和墓石棺雕像到苏州的清代“孙子石碑”画像,我们都不能不承认它们实际上都是起源于史前时代的石雕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