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传世藏书:世说新语(上)
10276100000005

第5章 识鉴篇

“原文”

1)曹公少时见乔玄①,玄谓曰:“天下方乱,群雄虎争,拨而理之,非君乎?然君实乱世之英雄,治世之奸贼②。恨吾老矣,不见君富贵,当以子孙相累③。”

“注释”

①乔玄:字公祖,曾任尚书令。

②治世:太平盛世。奸贼:狡诈凶残的人。

③累:牵累。这里指把子孙托付给他照顾。

“原文”

2)曹公问裴潜曰①:“卿昔与刘备共在荆州,卿以备才如何?”潜曰:

“使居中国,能乱人,不能为治②;若乘边守险,足为一方之主③。”

“注释”

①裴潜:字文行,曾避乱荆州,投奔刘表,刘备也曾依附刘表,曹操指的就是这事。

②居中国:占有中国,指处在京都的统治地位上。

③乘边:驾御边境,即指防守边境。方:地区。

“原文”

3)何晏、邓颺、夏侯玄并求傅嘏交,而嘏终不许①。诸人乃因荀粲说合之。谓嘏曰:“夏侯太初一时之杰士,虚心于子,而卿意怀不可交。合则好成,不合则致隙②。二贤若穆,则国之休③。此蔺相如所以下廉颇也④。”傅曰:“夏侯太初,志大心劳,能合虚誉,诚所谓利口覆国之人⑤。何晏、邓颺有为而躁,博而寡要,外好利而内无关龠,贵同恶异,多言而妒前⑥。多言多衅,妒前无亲。以吾观之,此三贤者,皆败德之人耳,远之犹恐罹祸,况可亲之邪?”后皆如其言。

“注释”

①“何晏”句:何晏等三人是三国时魏人,在当时名位都很高,后来都先后被司马氏杀害。傅嘏那时名位未显,看来三人不一定会追求和傅嘏结交,这里所述之事不大可靠。

②好成:指有交谊。致隙:产生裂痕。

③穆:和睦。休:喜庆。

④“此蔺”句:蔺相如是战国时赵国人,因为完璧归赵之功拜为上卿,地位在大将廉颇之上。

廉颇不服,就想羞辱他。他以国家利益为重,不愿做两虎相争之事,总是回避廉颇。廉颇听说后,负荆请罪。下,在下,这里指退让。

⑤心劳:心思劳累;用尽心思。虚誉:虚名;虚荣。利口覆国:用能言善辩来倾覆国家。《论语·阳货》说:“恶利口之覆邦家者。”利口,言辞锋利。

⑥有为:有作为。关龠:门闩,这里指检点约束。妒前:嫉妒超过自己的人。

“原文”

4)晋武帝讲武于宣武场,帝欲偃武修文,亲自临幸,悉召群臣①。山公谓不宜尔,因与诸尚书言孙、吴用兵本意。遂究论,举坐无不咨嗟②,皆曰:“山少傅乃天下名言。”后诸王骄汰,轻遘祸难,于是寇盗处处蚁合,郡国多以无备,不能制服,遂渐炽盛,皆如公言③。时人以谓:山涛不学孙、吴,而暗与之理会④。王夷甫亦叹云:“公暗与道合。”

“注释”

①讲武:讲授并练习武艺。偃武修文:停止武备,提倡教化。临幸:到场。皇帝到某处叫“幸”。

②山公:山涛。曾任尚书、太子少傅,所以下文称山少傅。据《晋书·山涛传》载,灭了吴国后,晋武帝就搞偃武修文,撤除州郡武备,以炫耀天下太平。山涛不同意这种做法。孙、吴……孙武、吴起。孙武是春秋时代齐国人,著名军事家,著有《孙子兵法》。吴起,是战国时代魏国人……著名将领。后世谈到擅长兵法的人,都是孙、吴并称。

③诸王:帝王给同族人的封爵,最高一级称王。诸王都有分封的土地,称为国或王国。骄汰……放纵、奢侈。轻遘祸难:指八王之乱。西晋初大封宗室,诸王拥兵自重。晋武帝死后,诸王互相攻杀,内讧达十六年,史称八王之乱。

④以谓:认为。理会:理合;事理上相同。

“原文”

5)王夷甫父乂,为平北将军,有公事,使行人论,不得①。时夷甫在京师,命驾见仆射羊祜、尚书山涛。夷甫时总角,姿才秀异,叙致既快,事加有理,涛甚奇之②。既退,看之不辍,乃叹曰:“生儿不当如王夷甫邪?”羊祜曰:“乱天下者,必此子也!”

“注释”

①行人:指使者,奉命执行任务的人。论:陈述,这里指向上陈述。

②总角:指未成年时。《晋书·王衍传》载当时王衍字夷甫)是十四岁。

“原文”

6)潘阳仲见王敦小时,谓曰:“君蜂目已露,但豺声未振耳①。必能食人,亦当为人所食②”。

“注释”

①“君蜂”句:古人认为蜂目而豺声的人是残忍的人。蜂目,指像胡蜂样的眼睛。振,扬起。

②“必能”句:指会杀害别人,也会被人杀掉。

“原文”

7)石勒不知书,使人读《汉书》①。闻郦食其劝立六国后,刻印将授之②,大惊曰:“此法当失,云何得遂有天下?”至留侯谏,乃曰:“赖有此耳!”

“注释”

①石勒:东晋时代后赵的君主,羯族人,起兵反晋室,公元39年自称赵王。后来攻占了晋朝淮水以北大片土地。到公元330年又自称大赵天王,行皇帝事。

②郦食其:是汉高祖刘邦的谋士。按:楚汉之争,项羽把刘邦困在荣阳,郦食其献计大封战国时代六国的后代,想以此壮大自己的势力,阻挠项羽的扩张。刘邦马上下令刻印章……准备加封。

“原文”

8)卫玠年五岁,神衿可爱①。祖太保曰②:“此儿有异,顾吾老,不见其大耳!”

“注释”

①神衿:胸襟。

②祖太保:指卫玠的祖父。卫玠,晋武帝时官至太保。

“原文”

9)刘越石云:“华彦夏识能不足,强果有余①。”

“注释”

①华彦夏:华轶,字彦夏,任江州刺史,甚得士人欢心,心忧天下,只因不从晋元帝命令,被害。

“原文”

10)张季鹰辟齐王东曹掾①,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羹、鲈鱼脍②,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③?”遂命驾便归。俄而齐王败,时人皆谓为见机④。

“注释”

①张季鹰:张翰,字季鹰,吴郡吴人。他在洛阳当官,看到当时战乱不断,就借想吃家乡名菜为由,弃官归家。齐王:司马冏,封为齐王。晋惠帝时任大司马,辅政,日益骄奢。公元302年,在诸王的讨伐中被杀。东曹:官名,主管二千石长史的调动等事。

②菰菜羹:《晋书·张翰传》作“菰菜、薄羹”,与鲈鱼脍并为吴中名菜。

③羁宦:寄居在外地做官。

④见机:洞察事情的苗头。机,通“几”。

“原文”

11)诸葛道明初过江左,自名道明,名亚王、庾之下。①先为临沂令,丞相谓曰:“明府当为黑头公②。”

“注释”

①诸葛道明:诸葛恢,字道明。所以叫道明,就是志在使道昌明。初任临沂令,后避难渡江……累迁会稽太守、中书令。

②明府:汉代称太守为明府,晋以后也称县令为明府。王导是临沂人所以称曾任临沂令的诸葛恢为明府。黑头公:指壮年时头发还没变白就升到三公之位的人。

“原文”

12)王平子素不知眉子①,曰:“志大其量,终当死坞壁间②。”

“注释”

①王平子:王澄,字平子,曾任荆州刺史。不知:不相知;没有情谊。眉子:王玄,字眉子……是王澄的侄儿,后代理陈留太守,大行威罚,被害。

②坞壁:构筑在村落外围的小型城堡,防寇盗用的建筑物。按:这句指志大其量,就很难有成就,终将在争夺天下的战乱中死于一隅。

“原文”

13)王大将军始下①,杨朗苦谏不从,遂为王致力。乘“中鸣云露车”径前②,曰:“听下官鼓音,一进而捷。”王先把其手曰:“事克,当相用为荆州。”既而忘之,以为南郡。王败后,明帝收朗,欲杀之。帝寻崩,得免。后兼三公,署数十人为官属③。此诸人当时并无名,后皆被知遇。于时称其知人。

“注释”

①“王大”句:指晋明帝时王敦起兵反,东下京都一事。

②中鸣云露车:一种车子,或说即云车,亦名楼车,车上有望楼以窥敌进退。中鸣,指云车中设置鼓锣,指挥军队进退。

③三公:指三公尚书。据《晋书·职官志》载,西晋尚书省分吏部、三公等六曹,设六曹尚书。到东晋撤销三公曹只设五尚书。杨朗是东晋人,似不可能任三公尚书。署:任命。官属:官府属官。

“原文”

14)周伯仁母冬至举酒赐三子曰①:“吾本谓度江托足无所,尔家有相,尔等并罗列吾前,复何忧②?”周嵩起,长跪而泣曰③:“不如阿母言。伯仁为人志大而才短,名重而识暗,好乘人之弊,此非自全之道;嵩性狼抗,亦不容于世;唯阿奴碌碌,当在阿母目下耳④。”

“注释”

①周伯仁:周岂页,字伯仁。下文的周嵩、阿奴指他的两个弟弟。冬至:节气名。古人重视冬至节,这一天要祭祖、家宴、庆贺往来,像过年一样。

②度:通“渡”。有相:有吉相;有福相。

③长跪:古人坐时臀部放在脚后跟上,跪时伸直腰和大腿,挺直上身跪着,叫长跪,表示尊敬。

④碌碌:平庸无能。

“原文”

15)王大将军既亡,王应欲投世儒,世儒为江州;王含欲投王舒,舒为荆州①。含语应曰:“大将军平素与江州云何,而汝欲归之?”应曰:“此乃所以宜往也。江州当人强盛时,能抗同异,此非常人所行②。及睹衰厄,必兴愍恻③。荆州守文,岂能作意表行事④?”含不从,遂共投舒。舒果沉含父子于江。彬闻应当来,密具船以待之。竟不得来,深以为恨。

“注释”

①“王应”句:王应是王敦的哥哥王含的儿子,过继给王敦,王敦派他任武卫将军,做自己的副手。王敦病重时,派王含为元帅,起兵再反,兵败后,王含便和王应逃奔王舒,王舒派人把他们沉到长江里。王舒和王彬字世儒)是王敦的堂弟,王敦分调他们做荆州刺史和江州刺史。

②“江州”句:公元322年,王敦起兵攻下石头城时,杀了侍中周岂页。王彬和周岂页是故交,便前去哭尸,并责骂王敦犯上和杀害忠良。同异:偏义词,指“异”,不同。

③愍恻:怜悯;同情。

④守文:遵守成文法;守法。

“原文”

16)武昌孟嘉作庚太尉州从事,已知名①。褚太傅有知人鉴,罢豫章,还过武昌②,问庾曰:“闻孟从事佳,今在此不?”庾云:“卿自求之。”

褚眄睐良久③,指嘉曰:“此君小异,得无是乎?”庾大笑曰:“然。”于时既叹褚之默识,又欣嘉之见赏④。

“注释”

①孟嘉:字万年,江夏人,家住武昌,所以称武昌孟嘉。太尉庾亮兼任江州刺史时,召为从事,也称州从事,是州府的属官。江州的首府在武昌县。

②“褚太傅”句:按:《晋书·孟嘉传》,褚裒当时任豫章太守,正月初一去谒见庾亮时,州府人士聚会在一起,于座中识别孟嘉。所记稍有不同。

③眄睐:观察;打量。斜着眼看是眄,向旁边看是睐。

④默识:在不言中识别人物。

“原文”

17)戴安道年十余岁,在瓦官寺画。王长史见之,曰:“此童非徒能画,亦终当致名①。恨吾老,不见其盛时耳②!”

“注释”

①致名:得到名望。

②盛时:指盛年,青壮年,即指富贵显达之时。

“原文”

18)王仲祖、谢仁祖、刘真长俱至丹阳墓所省殷扬州,殊有确然之志①。既反②,王、谢相谓曰:“渊源不起,当如苍生何?”深为忧叹。刘曰:

“卿诸人真忧渊源不起邪?”

“注释”

①殷扬州:殷浩,字渊源,年轻时名声就很大,可是长期在祖先的墓地里结庐隐居。王、谢等人以为他的出处关系到东晋的兴亡,所以去看望他。后来出任建武将军、扬州刺史。确然:

形容坚决、坚定。

②反:通“返”。

“原文”

19)小庾临终,自表以子园客为代①。朝廷虑其不从命,未知所遣,乃共议用桓温。刘尹曰:“使伊去,必能克定西楚,然恐不可复制②。”

“注释”

①“小庾”句:小庾指庾翼,是庾亮的弟弟,在庾亮死后,任安西将军、荆州刺史。后来病重……上奏章推荐二儿子庾爰之代理荆州刺史一职。园客就是庾爰之的小名。

②西楚:一个区域,各时代所指具体地区不一致,这里指晋国西部地区。按:庾翼死后,任桓温为安西将军、荆州刺史,桓温首先起兵西伐,平定蜀。

“原文”

20)桓公将伐蜀,在事诸贤咸以李势在蜀既久,承藉累叶,且形据上流,三峡未易可克①。唯刘尹云:“伊必能克蜀。观其蒲博,不必得,则不为②。”

“注释”

①“桓公”句:公元346年桓温率水军伐蜀,当时李势正继承父业,占据蜀地称王,国号为汉……到公元347年桓温攻入成都,李势投降,汉国亡。累叶:累世;好几代。

②蒲博:蒲指樗蒲,是一种赌博游戏。

“原文”

21)谢公在东山畜妓,简文曰①:“安石必出,既与人同乐,亦不得不与人同忧。”

“注释”

①妓:歌女、舞女。按:谢安石隐居会稽郡的东山时,常和王羲之等纵情山水,每次出游,都带着歌舞伎。简文:谢安隐居时,简文帝司马昱尚未登位,仍任丞相。

“原文”

22)郗超与谢玄不善。苻坚将问晋鼎,既已狼噬梁、歧,又虎视淮阴矣①。于时朝议遣玄北讨,人间颇有异同之论②。唯超曰:“是必济事。吾昔尝与共在桓宣武府,见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亦得其任③。以此推之,容必能立勋。”元功既举,时人咸叹超之先觉,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④。

“注释”

①问晋鼎:指篡夺晋室政权。传说夏代铸九鼎,后来作为国家权力的象征,成了传国之宝。

《左传·桓公三年》载,楚王出征,到达周朝境内,问起九鼎的大小轻重,以表示要夺取周朝的天下。梁、歧:晋孝武帝宁康元年公元373年),前秦苻坚攻占梁州、益州。歧,可能是益字之误,也可能是指歧山。到公元379年,苻坚南犯,沿淮水的各郡县多沦陷。公元383年又大举南侵,企图灭晋,因此有淝水之战。所说“虎视淮阴”,即此期间事。淮阴,县名,属徐州广陵郡,在今江苏省淮安县西北。

②间:悄悄地;私下里。

③“吾昔”句:谢玄曾被桓温召去任军府的属官,后来调任征西将军桓豁的司马。苻坚南侵时……谢安推荐他,当时中书侍郎郗超认为谢玄有才,不会辜负重任。于是调为建武将军、兖州刺史、监江北诸军事。后连破苻坚军队,直至淝水之战,大败苻坚。郗超在桓温任征西大将军时也任军府的属官。后来桓温升任大司马,他又调为参军。履屐,都是鞋,这里比喻小事。

④元功:大功。先觉:有预见。

“原文”

23)韩康伯与谢玄亦无深好。玄北征后,巷议疑其不振。康伯曰:“此人好名,必能战。”玄闻之甚忿,常于众中厉色曰①:“丈夫提千兵入死地,以事君亲故发,不得夏云为名②!”

“注释”

①厉色:神色严厉。

②君亲:君和亲,偏指君主。发:出兵。

“原文”

24)褚期生少时,谢公甚知之,恒云:“褚期生若不佳者,仆不复相士①!”

“注释”

①相士:观察士人的命相以鉴别人才。

“原文”

25)郗超与傅瑗周旋。瑗见其二子,并总发①,超观之良久,谓瑗曰:“小者才名皆胜,然保卿家者,终当在兄。”即傅亮兄弟也②。

“注释”

①见:引见。总发:即总角,指幼年、未成年时。

②傅亮:晋宋时人,曾任尚书令、左光禄大夫,后因罪被杀,他哥哥傅迪,位至五兵尚书。

“原文”

26)王恭随父在会稽,王大自都来拜墓,恭暂往墓下看之。为人素善,遂十余日方还。父问恭:“何故多日?”对曰:“与阿大语,蝉连不得归①。”

因语之曰:“恐阿大非尔之友,终乖爱好。”果如其言。

“注释”

①蝉连:连续不断。

“原文”

27)车胤父作南平郡功曹,太守王胡之避司马无忌之难,置郡于酆阴①。是时胤十余岁,胡之每出,尝于篱中见而异焉。谓胤父曰:“此儿当致高名。”后游集,恒命之。胤长,又为桓宣武所知②。清通于多士之世,官至选曹尚书③。

“注释”

①车胤:字武子。少年家贫,夏夜则用袋装萤火虫来借光读书,车胤囊萤的故事就是指他。功曹:官名,郡守的属官,掌人事和参与政务。司马无忌之难:南郡、河东二郡太守司马无忌的父亲司马承原为湘州刺史,在王敦起兵叛乱时被俘,押送途中,王敦派王廙在半道上把他杀害了。王廙的儿子就是王胡之,怕司马无忌为父报仇,就想避开无忌。

②“又为”句:桓温任安西将军、荆州刺史时,召车胤为从事,渐升为主簿、别驾、征西长史……终于名显于朝廷。

③清通:清廉通达。多士:人才众多。选曹尚书:吏部尚书。吏部在东汉时代称为吏部曹,末期改称选部曹,魏晋以后又称吏部,掌管用人之权。

“原文”

28)王忱死,西镇未定,朝贵人人有望①。时殷仲堪在门下,虽居机要,资名轻小,人情未以方岳相许②。晋孝武欲拔亲近腹心,遂以殷为荆州。

事定,诏未出,王珣问殷曰:“陕西何故未有处分?”③殷曰:“已有人。”

王历问公卿④,咸云:“非。”王自计才地必应在己,复问:“非我邪?”殷曰:

“亦似非。”其夜,诏出用殷。王语所亲曰:“岂有黄门郎而受如此任!仲堪此举,乃是国之亡徵。”

“注释”

①“王忱”句:王忱原任荆州刺史,荆州是晋朝的西部重镇,历来都派重臣镇守,所以大家都想得到这一职位。

②门下:官署名,即门下省。按:殷仲堪当时为太子中庶子,职责如同侍中,又兼任黄门侍郎。黄门侍郎是门下省官员。方岳:四岳,指四方诸侯国,这里指方镇,即镇守一方的长官。

③王珣:当时任尚书左仆射。陕西:指荆州。按:周朝的周公、召公是辅佐王室的,两人所管辖的地区以王畿陕地分界,周公管陕地以东,召公管陕地以西。而东晋时代,护卫首都的两个重镇是西部的荆州和东部的扬州,所以就用周公、召公分陕而治一事来比拟,称荆州为陕西或西陕……处分:处理;安排。

④历:逐个。公卿:三公九卿;大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