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连环画鉴赏及收藏(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
10275800000005

第5章 脚本是连环画的基础

连环画脚本一词,是建国之初才在连环画界出现的,从前并没有这个名称。所谓"脚本",本是剧本的统称,一般指在排演过程中角色使用的底本。另外,脚本也有书稿底本的意思。连环画脚本既是画稿的底本,又是故事中各类角色活动表演的底本,因此,把连环画的稿本称之为脚本,还是比较确切的。

我们说脚本是连环画的基础,那么从前既然没有脚本,那时的基础又是什么呢?我的回答仍然是脚本。不过从前的脚本和从前的连环画一样,既没有统一的名称,又没有固定的格式,还处于孕育状态,正在发展演变之中。由于史料的缺乏,古代连环画的创作程序究竟如何,已很难详考。但从现存的一些作品来看,仍有踪迹可寻。例如古代墓室和寺庙的连环壁画,其作者不管是成名的画家或无名的民间艺人,恐怕都不是想画什么就画什么,而是根据主人的要求来进行创作的。而且,不仅是奉命作画,还常是命题作画,即画什么具体的内容,也都要由主人作出规定。不论它是文字材料还是口头吩咐,都可以说是一种雏形的脚本。如上一篇我们曾介绍过的《护乌桓校尉画传)、(敦煌连环壁画》、《纯阳帝君神游显化之图》等,大概都属于这种情况。至于顾恺之画的《洛神赋》和明代雕刻的小说、戏曲连续性插图等,那更是以原作的故事为本,选取适当的情节来作画了。原作就是绘画的根据,选取情节就是加工和改编。这就是当时的脚本和它所起的基础作用。

到了本世纪二三十年代,连环画已经定名,并成为一种独立艺术,但在一段时间内脚本并未出现,配文只居附属地位。

据老连环画编文作者卢世澄回忆说:"那时候,大多数连环画即使是一个不像样的脚本也是没有。由绘图者自编自绘,说得确切一些,乃是边想边绘,想到哪里就画到哪里。每画好一幅,在画旁注上几个字的内容大要。绘图者完成人物画稿,然后交由布景者配景(绘图者一般只画人物不画背景),最后交由缮文者配文,即是根据绘图者在每幅画旁所注的内容大要或仅凭画意,用毛笔在画内配文缮写。"我们知道当时的连环画有一部分是画家自己编造的故事,虽然低、劣、粗、滥,但必先有一个故事梗概或者腹稿,才好连续作画。即使是边想边画,也要想出一段前后相连的情节来,否则也很难作画。而当时根据古旧小说和戏曲、电影等改编的连环画,更都是有所本(即原著)而作,尽管此时的脚本一般都不成文,而只是画家某些连续构图设想,是一种很简陋的,甚至只是心中的脚本。

总之,当时的连环画实际上也不可能离开脚本这个基础,只是当时的基础还很不完善罢了。正因此,它不仅限制了连环画数量的发展,更阻碍了连环画艺术质量的提高。解放之后,党领导的文艺工作者为了改造旧连环画占领了这块重要的宣传阵地,而改造的首要任务就是从改造作品的思想内容入手。因此,大力去抓连环画脚本的工作,便是当务之急了。最初编写的连环画脚本,只是一个分幅提纲,后来才发展成为今天脚本的样子:有了固定的格式,文字由画内移到画外,增强了说明词的连续性和文学性,真正达到文图相结合的艺术水准。就这样,正式定名的连环画脚本,终于经过长期的孕育诞生了。

连环画脚本一经出现,便充满了活力,成为连环画繁荣发展的一个特别积极因素。因此,可以说连环画脚本的诞生,在中国连环画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在下述几个方面为中国连环画开辟了新天地:(1)它改变了长期以来对连环画脚本的模糊认识,确认"脚本是连环画基础"这一新观念。从而使脚本的地位由被动变为主动,由附庸变为统帅,大大促进连环画思想和艺术水平的提高。(2)它由旧连环画制作主要是由画家带徒弟自编自绘的旧方式,发展为文图作者分工合作的新方式,从而大大扩展了连环画的编绘队伍。(3)由此而建立的日益壮大的连环画编文队伍,源源不断地为画家提供新脚本,使中国连环画达到年出版数千种、印行数亿册,成为最畅销的读物。(4)新连环画的内容,有革命的文艺,还有中外古今名著和有益无害的传统书目,使以改编为主的连环画大大开拓了视野,出现了文学名著通过连环画大普及的盛况。

(5)由于脚本内容的多样化,也促使连环画绘画形式的多样化,不仅使用传统的中国画技法,也采用西洋画的多种手段,使连环画的表现形式,真正达到了百花齐放的境地。当然,连环画的迅速发展和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能全归功于脚本的出现。但无疑脚本的出现在这当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它为连环画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