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连环画鉴赏及收藏(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
10275800000027

第27章 所处的地位及继续发展

当前中国连环画所处的地位我们的连环画前些年从辉煌时期猛然族到深深的低谷,而又长期无法摆脱窘境,这不免使一些同志对此感到悲哀和困惑,认为这是极不正常的事情。其实,不管是辉煌还是失落,都不是凭空而来的偶发事件,而皆是当时的社会生活所包含的各种条件的变化所使然。所以,连环画在社会文化生活当中不可能永远占有一个固定的位置,它必然要随着时代的演变而不停地发展和变化。如此说来,它过去一段时间那么辉煌,也未必就是很正常的事情。譬如说,它的出书册数竟占到全国出书总量的三分之一左右,是不是就太多了些?而别的出版物又出得太少了呢?这种失衡的状态正说明:它在辉煌时期即已孕育着跌落的危机了。

可是,在读者需求和连环画生产这一对供需矛盾中是很难做到完全平衡的。它只有在供需的不平衡中逐渐调整关系,才能达到相对的平衡。在我国逐渐走向市场经济的情况下,不管它处于辉煌还是低谷,作为一个阶段来说大体都是处在供需相对平衡的位置上;否则,如果供需严重失调,就会根据市场法则进行调整,最终找到基本相适应的位置。这些变化规律,都不是由我们主观愿望而随意决定的。由此可见,今天连环画生产萧条,正与读者对它的需求冷落相适应。除非我们大力进行改革,找到刺激读者产生新的购求欲望之路,否则,这种状况是很难改变的。

当前是个快速改革的时代,在文化领域中不断涌现出前所未有的新鲜事物和由此而形成的诸多新观念。譬如,电视、音像的蓬勃发展,已走进许多人的家庭,成为人们文化消费的主要项目。此外,在都市里进出卡拉OK歌舞厅、外出旅游等,也成为不少人文化消费的新风尚。所有这些都必然会对旧有的,文化项目造成一定的冲击。所以,惊呼陷入低谷困境的并不只是连环画一家,还有严肃文学、电影、戏曲、甚至博物馆、书店等等,也都产生某种危机,纷纷寻找出路。所以,连环画今天之陷入困境,并不单单是过度辉煌的自我否定,更主要的原因乃在于改革大潮中各种文艺样式形成尖锐的竞争机制,为了争夺社会支持而互相撞击,所形成的一个文化发展的大趋势。任何文艺形式都无法逃避这场生死攸关的竞争。

也只有在这场竞争中,我们连环画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不断革新,才能重新找到在整个社会文化生活中适合于自己的一席位置。

有一个基本的观点,我们是深信不疑的,那就是在可以预见到的将来,连环画是不会灭亡的。因为它的文图相结合的最本质的艺术特点,具有很强的优势,是任何其它艺术形式都无法替代的。群众需要它,它能满足人们在其它文艺形式中无法满足的需要。除了它所具有的文图相结合的独特艺术魅力之外,作为印刷读物,它还有方便易读、经济实惠等特点。它不需要任何复杂的设备条件,不论在何种环境下,只要花少许钱购买一册,即可得到图文并茂的艺术享受。所以,它必然能长期生存下去。它理当在社会文化生活中获得应有的位置。

事实也恰好证明了这一点。虽说我们今天的连环画仍未走出低谷,但是也并不是所有的连环画书都无销路。有不少连环画册,一版都印数万册,乃至数十万册,有的连环画期刊,每期都发行数十万份。这在当前各类文艺读物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算是很可观的数字了。最根本的问题,在于你所编绘的东西能否满足读者的需要。因此,今后连环画在读者心目中究竟会占有什么位置,也只能在不断探索中努力改进我们的工作,以适应广大读者需求当中去寻得。

中国连环画继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当前中国连环画之所以陷入低谷,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我们在上一节中提到的文化战线相互竞争的大趋势之外,还有很重要的一条,在于我们的主观因素,即是说我们今天的连环画基本上仍然是几十年来的老传统、老面孔,尚未能踉着改革大潮的汹涌脚步快速前进。而今天读者的条件和需求却有了重大的变化,我们不能与之相适应,编创的一些作品对他们缺乏吸引力,因而遭受冷落,便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了。

然则,我们应该如何加紧改革的步伐以适应广大读者的需求呢?一方面,我们必须深入了解读者,认识今天的读者着了什么变化?他们对连环画有何新的需求?另一方面,我们还必须深入研究连环画本身,它为何对今天的读者缺乏吸引力?它自身的功能如何才能得到更有效的发挥?我们常说的关连于画的改革,最主要的就是要调整这种供求关系,使之达到相适应的程度。对此,我们有必要对连环画继续发展所面临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再思索,再认识。

(1)寓教于乐

有人讲:过去群众的文化生活贫乏,许多人以看连环画为主要消费方式,现在经过改革开放文化活动方式大为增多,它们吸引了众多群众,因而看连环画的就少了。这话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他们的文化活动方式花样更多,为什么他们的连环画很有读者,而且长盛不衰呢?看起来问题并不这么简单。不久前,在《中国妇女报》、《北京报》发表的调查文章表明:当前仍有50%以上的青年人的业余生活主要还是以读书看报为主。即使是50%,其数量仍是很可观的。他们阅读的对象,则"多为通俗小说、娱乐性杂志以及晚报周末报刊等"。这当中并未提到连环画,说明读者对连环画变得冷淡了。这是否和连环画不能很好的满足他们的消遣娱乐的要求有关?连环画应否是群众娱乐消闲的读物?便成为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了。

我们在前面的篇章里曾经谈到连环画具有教育、认识、审美和娱乐等功能。但是,我们长期以来比较重视其教育性,而忽视其娱乐性,却是个不争的事实。其实,娱乐是人类本能的基本要求,文艺活动是其具体实现。人们只有在文艺活动中得到满意的休息和娱乐,才有精神和劲头去继续劳动和工作。特别是在当前政治稳定、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的太平盛世,文艺的娱乐功能必然会受到群众更多的关注和需求,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教育和娱乐有其矛盾性,强调一方,自然就要削弱另一方。但是,它也有统一性,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寓教于乐",真能做到这一点,文艺便会得到协调和发展。所以,娱乐性较强的连环画;并不一定就降低它的教育性,如中国连环画出版社出版的《笑画连篇》,虽说是娱乐性很强的作品,但大都具有深刻的寓意,能给读者以启迪。否则,你有再好的内容,却无吸引读者阅读的趣味,其教育性也无从发挥。所以,只有强调;"寓教于乐",才能真正发挥连环画的多种功能。

富有教育性,本是中国连环画优良的传统,当然不应丢弃;如果我们能再加强其娱乐性,必能争得更多的读者,占领更广的市场,何乐而不为!这娱乐性方面,我们与外国连环画相比;显然有很大的差距;难怪一些外国连环画,如美国的《唐老鸭》、《米老鼠》,日本的《阿童木》、《机器猫》等,牢牢占领了我们的图书市场,使我们的某些读物败下阵来,就很值得深思。然则,如何创作出富有娱乐性的作品呢?这却是很不简单的事情。它不仅要有引人入胜的故事,还要有美妙生动的绘画。特别强调的是要具有浓郁的趣味性。说到趣味性,它本来是连环画文图结合艺术固有的特点,由于我们的连环画过去对此重视不够,它反而逐渐失掉了自己的本色。在这方面,我们不仅要向外国连环画学习,也要向解放前的旧连环画学习。

当然,趣味性也有高低雅俗之分,我们在创作中要提倡健康有益的趣味,反对庸俗低级的趣味,这才符合"寓教于乐"的原则。

为了加强作品的娱乐性功能,除了强调趣味性,还和作品的不断创新,通俗化,绘画形式有关,我们的将在下面的章节里再具体地加以探讨。

(2)贵在创新

艺术贵在创新,缺少新鲜感的作品,就很难争得众多的读者。连环画亦然。连环画的所谓创新,应包括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我们的连环画过去比较重视形式的创新;而欧美日本的连环画则比较注重内容的创新。所以,尽管百余年来,他们都以漫画为主要表现形式,仍能赢得众多读者,而我们却由于作品缺少新的内容,逐渐与读者拉开距离。由此可见,所谓他新,主要应该开拓新题材、新内容、新主题,总是老一套东西,读者怎么能爱看?

关于形式的创新,下面再谈。这里先谈内容的创新。我们的连环画之所以长期不重视内容创新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靠改编为生的依赖性。可是,现在继续这种吃现成饭的老路有些走不通了。因为一些古老的传说故事和古典文学名著、历史、传记等,差不多都做过了,有的还是做了再做,可以列出许多版本。而新出版的一些文学作品,它本身常常没没有多少读者,拿来再移植为连环画也不会有多少销路,所以各出版单位今日已很少再搞这类选题。特别是在我国著作权法实施以后,再不能像过去那样任意改编他人的作品,而是要经过原作者和出版者的同意,也增加了搞此类选题的难度。总之,当前连环画继续再走改编之路,的确已进入一个死胡同,不改弦易辙,前途难见光明。

提倡创作连环画脚本,已经呼吁了许多年,却始终未取得多大成效,足见开展这项工作难度很大。因为,第一,它是一种特殊的文学创作。如果你以为连环画文学脚本的创作和一般的文学创作一样,那你创作的脚本就不一定适合绘画,或者还得进行再改编才成。目前的状况是:一般作家不善于或者不屑于从事这项工作,而一些熟练的脚本改编家,又大多不具有文学创作的实力,难于当此重任。于是便形成了连环画脚本创作空缺区。虽有一些同志对此作过探索和尝试,但始终未形成气候,更没有总结出一套完整的经验来。第二,它还是一种文图相结合的创作,需要文图作者密切合作。过去靠改编,由于有原作为合作的基础,文图作者分工合作还比较容易实现。现在来搞创作,便是从无到有,而且以画面表现为主,过去那种先有脚本然后绘画、文图作者各管一套的作法便有些不能适应了。它需要文图作者共同构思故事和画面,文画创作同步进行,真正的密切合作。据介绍国外连环画的创作方式,一般有下述两种:一是由数人(包括文图作者)合作组成一个创作集体;另一种就是由一人自编自绘。这两种方式都可以使连环画文图达到真正亲密无间的结合,值得我们借鉴学习。在市场经济的范畴中,创作集体可以自愿组建,成为专业户。但是,目前的市场机制尚不健全,若组建创作集体,则需要与出版单位挂钩,形成供需关系,订立必要的合同,才能保证作品的出路,不致无效劳动。关于自编自绘,有不少同志都曾经尝试过,它的优越性不少。但是他们大都是改编他人之作,真正从文到图整体创作的人还不多见。我们应该有一个明确的观念:

自编自绘是连环画创作的最佳方式,既能编又能画才是最理想的连环画艺术家!

(3)通俗艺术

一般说来,通俗艺术因为具有适应大众欣赏的特点,所以大都拥有广大的群众。当前流行的通俗歌曲、通俗影视、通俗书刊、通俗曲艺、通俗戏剧等等,莫不如此。连环画亦属通俗艺术,过去本也拥有广众的读者,可是近年来它却被不少读者冷落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是否在通俗化方面也出了问题呢?

通俗艺术最本质的特点,就是它的大众化和普及性。这本是我们连环画艺术固有的特性和独特的优势,而今不少读者却反映:他们看不懂某些新版连环画;他们爱看过去出版的旧连环画,不爱看当前出版的连环画。这说明我们当前出版的一些连环画通俗化的特性淡薄了,优势削弱了,背离了广大读者的欣赏口味,其结果自然要丧失众多读者。这,不能不引起我们深思。

一提到连环画的通俗化,我们便常常会被两个问题所困扰:一个是对通俗化的轻视;一个是对俗与雅的辩证关系纠缠不清。固然,连环画的故事比起文学巨著来,要简单许多;连环画的图画比起精美的油画、国画创作来,也显得粗糙。但是,这是不同艺术的需求所使然,这并不说明它的品位就低级,它的艺术价值就低级,它的作者创作才能就低级。同是一个画家,他既可创作高水平的连环画,也可创作高水平的油画或国画,即是证明。

社会上的确有些人对连环画这门通俗艺术有些瞧不起,这是由于他们不了解这项工作,因而产生了曲解和误解,这不能怪他们。问题是我们从事这项工作的某些同志也存在这种灰暗心理,看不起所从事的工作,因而也就没有兴趣,没有心计去做好连环画的通俗化工作,这才是问题的核心。其实,连环画这门通俗艺术,真正做到既有通俗性又有艺术性,为群众喜闻乐见,亦并非易事,不花大力气下苦功夫是难于做出成绩的。

关键在于我们是否真正具有致力于通俗艺术的信念,是否了解大众的需要,能否创作出大众喜闻乐见的作品来——即在思想内容方面,做到浅显易懂,符合平民百姓的审美情趣与欣赏口味;在形式方面,能够赏心悦目,符合普通群众的观赏习惯,最终使广大读者在消闲娱乐中获得精神生活的满足。而今的某些连环画作品,由于文字说明未加斟酌或是画面离开文意别有所求,连最简单的明白易懂都做不到,还怎能谈到是通俗艺术呢!

连环画本是通俗艺术,而今也出现了一些高雅的作品。

这,一方面是由于有些高水平的作者参与了连环画的创作;另一方面也由于有些高层次的读者需要此类读物。所以,它的存在是自然的合理的。它的出现对提高连环画的质量、扩大连环画的影响,都起了积极作用,因而是值得欢迎的。但是,连环画的高层次读者毕竟还是少数,不可能成为销售的主流。如果我们过分强调这些高雅的作品,把它列为出书、展览、评奖等一切工作的重点,那么势必要削弱对适应广大读者需要的通俗作品的关注和扶持。这点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注意。在工作中,我们应该牢牢把握连环画艺术通俗化的方向,始终把力求作品的大众化普及化列为我们一切工作的重点。

(4)绘画形式

当前,我们连环画的绘画形式,基本上可分四大类:一个是传统的线描形式;一个是注重光影明暗的西画方式;一个是连环漫画;还有一个即是变形绘画。它们都产生了一些优秀作品,都拥有一定的读者,也都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值得我们加以研究探讨。

线描是我们连环画的传统形式,建国以来,得到长足的发展,提高很快,出现了像刘继卣、王叔晖、华三川、顾炳鑫等著名的画家,创作出《武松打虎》、《西厢记》、《白毛女》等许多高水平的作品。它为几代读者所喜爱,长久以来一直在连环画坛居主导地位。但是,近年来由于大量引进国外连环漫画,充斥市场,使它的地位受到了不小的冲击。如今二三十岁以上的老读者,因少年时多看线描连环画仍然对此青睐以外,一般十多岁的青少年,因从小看漫画较多,对线描则兴趣不大,产生了隔膜。这是一种很难抗拒的潮流。线描形式要争得更多的读者,必须深入研究读者的需要,不断改进自己,靠拢读者。

也可吸收连环漫画活泼生动的长处,如采取一面多幅的形式,减少对文字的依赖,充分发挥以画说话的功能等。喜新厌旧,是读者一种正常心理。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争得更多读者。

黑白素描西画形式的连环画,由于它表现力丰富,很受读者喜爱,近年来发展较快,出现了像《地球的红飘带》那样雅俗共赏的高水平的长篇巨著,令人兴叹不已。还有不少画家采取以黑白素描与线描相结合的方式,来加强作品的表现力亦收到良好的效果。这种中西合璧的尝试,比起那种过分强调黑白效果,致使形象模糊的作品来,更易为广大读者所喜爱,值得大力提倡。

连环漫画本来是连环画家族中的重要成员。我们在前一章里曾加以说明。在国外,无论欧美日本,他们的连环画都以漫画形式为主,已经延续了一百多年。但是,在建国以来的几十年间,我们的连环漫画却并未跟着传统线描连环画的兴盛而同步兴盛。究其原因,赊了这方面的专业人材较少和缺少专门发表这类作品的园地之外,也还有认识上的偏颇,即认为连环漫画为漫画界的事,与传统的连环画并非一体。所以,两家的界限若即若离,两家的关系也并未联成一族。

近年来,由于国门大开,引进不少外国连环漫画,很受读者、特别是青少年读者的欢迎,这才逐渐改变了人们的观念,漫画界与连环画界的协作关系,也得到加强。连环漫画的作品增多了,如何发展连环漫画的讨论也引起人们重视了,连环画界的同志们也普遍认为发展连环漫画为连环画事业开辟了新途径。

但是,要发展连环漫画,却也不是很简单的事情。首先是人材缺乏,因为它要求具有编创合一的本领,这种人材不易多得。其次是发表园地太少。连环漫画和一般的连环画册相比较,有一个明显的不同,即它短小精悍,时效性强,常以报刊专栏为家。有此固定的园地,才能和读者经常见面,广交朋友。在国外一些连环画发达的囱家里,有许多专门刊登连环的期刊,如日本就有2300多种。在欧美一些报刊上也多设连环漫画专栏,长、短篇连环漫画比比皆是。有的连环漫画物的生命,可以延续几年到几十年。而今我们的连环漫画,在报纸上很少看到,刊登连环漫画的期刊也不多见。没有阵地的散兵游勇,怎么会有战斗力呢!

最近,有不少同志呼吁要效法国外的模式,来创造我们自己的连环画"明星"。但是,要在"连坛"上创造一个具有生命力的家喻户晓的漫画人物,不仅创作难,持久生存下去更难!它必须依赖报刊媒体的传播,否则,即使创作出来,没有和读者沟通的渠道,亦无法建立密切的关系。所以,要让连环画明星诞生和生存下去,必要有一个诞生和生存的条件。目前国内报纸印张不多,版面拥挤,连环漫画较难获得生存空间,这自然是客观的因素。但是,报刊的主编们在主观上也还未真正认识到连环画明星既可以为他们争得众多读者,又可带来无穷效益的巨大作用,所以;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可是,有些聪明的企业家早看准了这步棋,他们在报纸上大作连环漫画广告,这难道不可给予我们某些启示吗?我们相信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经济基础变了,文化环境也会跟着变。连环漫画以它趣味性强、讽刺性强、娱乐性强的种种优势,必然会在不久将来的中国连坛上独领风骚,大放异彩。

变形的绘画形式,在近年来连环画的创作中颇为盛行。它借助于夸大、怪诞、抽象、装饰趣味乃至丑化等种种手法常,能收到一般正规画法收不到的艺术效果。因而亦颇受读者的欢迎。但是,对此也存在不同的看法。有的作品离开内容和审美的需要,为变形而变形,追求形式主义,那就只能收到相反的效果。同时,我们更不应该忘记连环画是通俗文艺,要照顾到群众的欣赏趣味和习惯,不能脱离群众,只有一般读者能看得懂、并且喜欢看的作品,才能被群众所认可。所以,关于变形问题的讨论,并非是否需要或者是好是坏的问题,关键在于怎样变,变得是否有道理,是否真正能为群众所接受?万变不能离开这个"宗"。

(5)市场问题

在我国步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连环画的商品属性更加显著。当然,它还具有精神产品的特殊属性,其价值不能完全物质化,不可能完全等价交换。譬如两本价格相同的书,可以产生截然不同的社会效果。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发展的阶段,我们最缺乏的乃是对文化市场的规律和对出版物这一特殊商品属性的认识。譬如供需机制、流通机制、竞争机制等方面的运作,都已成为我们当前迫切需要研究并解决的问题。

从供需机制方面来说,读者是我们出版工作的服务对象,也是图书的消费者。读者对图书有不同的需求,也有选购的自由。我们应该满足他们不同的需求,却不能强制人家去购买你的出版物。过去我们出书以宣传教育为第一要旨,符合这一要求即可列为选题,形成以供者为主导的机制。今天环境不同了,市场经济不能不受市场规律的制约,出书首先得考虑读者的需要——有无人来购买。无人购买的书,你就不能出;出了亦无法实现其价值。所以,必须建立以需者为主导的机制。这不能不说是个根本观念的改变。它要求我们必须克服主观盲目性,真正树立只有了解群众需要才能最好地为读者服务的观念。

读者是广众的,有多个层面,多种需要,我们怎样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呢?必须经常进行市场调查,掌握各种信息,才能确定可行的方针。所以,我们只能是根据不同读者不同时期的需要,来出版各种书籍。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出版工作完全是被动的,我们不仅不应迎合读者当中某些不健康的要求,而且还有责任去引导读者阅读有益处的好书。因为图书不是一般的商品,它对读者的精神品质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宣传教育是它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应该发挥工作中的主动性,多出书、快出书、出好书,来争取读者、引导读者,在这方面还是大有可为的。就连环画来说,我们要争取读者,引导读者,最主要的就是要发挥其文图结合的优势,以通俗、独创、寓教于乐、多样性等特点,不断开创出新的局面,必能赢得最广众的读者。

从流通方面说,当前我们连环画册的流通渠道,主要还是靠新华书店。而国营的新华书店虽然遍布全国,但因尚未很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体制,使得流通渠道不能畅通,许多内容好、质量高、群众需要的读物,却征订不到足够的印数,而无法出版。当然,这种流通不畅的责任,也并不全在书店,仅凭百把字的简要说明就要征订印数,也真够难为人的。所以,出版社没有对出版物进行很好的宣传介绍,也负有重要的责任。

在发达的商业社会中,广告宣传费常常作为产品的主要成本,其所带来的效益也是非常巨大的。而我们因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一向对书籍的宣传推广并不在意,至今仍然因循旧习,很少做书刊广告。近几年浙江人美社脑筋转得快,在这方面走在了前头,他们出版的几套大型图书——《世界文学名著》、《孙子兵法》、《初中数理化连环画》等,都很重视宣传工作,大作各种广告,收到了良好的效益,创造了疏通渠道的好经验,很值得推广学习。

其次,书籍流通应该有多种渠道,除各地新华书店经销外,还可自办发行、联合几家出版社办发行、委托书摊销售等等。特别是城市里的街头书摊,是一垛很好韵阵地,值得我们去开发重视。譬如,北京和平里地区,是首都很大的一个居民小区,仅有两个地处偏僻、门面不大的新华书店门市部,而街头书摊就有二三十个,他们靠近农贸市场,群众购阅方便,因而图书周转很快,其营业总额显然要比书店多。连环画和书摊很有缘分,从前连环画的发行,主要就是靠小人书摊。解放后,全国各地还办过许多连环画的租书摊,成为小读者的乐园。今天城市书摊上连环画虽仍占一定的地位,但也有不少书摊尚未经销连环画。这显然是由于出版、发行者对书摊重视不够,还没有把这个阵地很好地利用起来,使之成为宣传推广、出租销售连环画的重要渠道。

从竞争机制方面来说,在市场经济规律的支配下,商品的优胜劣汰是必然的事。要生存和发展,就得投入竞争,在竞争中取胜。连环画出版的竞争机制,已逐步形成。为什么有的连环画书刊销路很好,取得了社会和经济的双效益,而有的连环画印出来却卖不出去,甚至制做好了,却因印数太少而无法出版呢?这显然就是市场竞争规律的具体体现。

当前我们的国民经济总的说来还只是刚刚解决了温饱问题,对图书的消费能力还很低。据统计年人均购买力只有8.13元,北京最高也不过30余元。连环画要在众多的图书中争得一个份额,实在很不容易。连环画向以价多格低廉吸引读者,目前一些追求大部头、豪华型的出版风,不宜提倡。读者微薄的购买力,始终是我们不可逾越的的鸿沟要开展竞争,必须在读者当中的有一稳固的"连述"群体。它和"戏迷"、"歌迷"、"舞迷""球迷"等一样有了这个群体,就有稳固的市场。目前看,在少年儿童当中可说巳经有了庞大的"连迷"群体,他们都很爱看连环画,有较强的购买力。少儿题材的连环画畅销不衰,其奥秘就在于此。但是,在青年和成人中,虽有不少热心读者,却还未形成稳固的群体,兴旺的市场。这个市场潜力很大,亟待我们去开发。开发的主要方法,就是多出适合他们需要的各类优秀的好书。

要开展竞争,还必须扩大我们的视野,不要只盯着连环画本身这个圈子,还要把目光投向整个文化领域,和姊妹艺术相竞争;相学习,这就要求我们充分发挥连环画文图相结合的特长,以不断扩大我们的地盘。同时,我们还要在国际范围和外国连环画相竞争,一方面吸取人家的长处,一方面发挥我们的优势,把我们的产品推广出去,使中国连环画在世界"连坛"中占领一席之地。

总之,要继续发展我们的连环画事业,当前所面临的问题很多,也很复杂。绝不只是我们前面谈到的几个问题,也绝不是三言两语就可以谈清楚的。但限于篇幅,这里只能择要地加以论述,也不可能彻底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认为这些都是大家关心的问题,只要认真研究并努力解决这些问题,必将把我们连环画事业的改革推向一个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