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连环画鉴赏及收藏(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
10275800000024

第24章 石印图书

自清代末期从国外引进石印技术以来,便产生了石印连环画。石印比木板刻印成本低廉,技术简易,大大提高了印制效率,亦有利于拓宽流通市场。特别是它能以原稿上版印制,不须翻刻,更适宜于连环画的出版。所以,在清末民初,石印连环画便日益兴盛起来,它逐渐摆脱隐身于各种绘画艺术中的附庸地位,而成为一种以文图相结合为特点的独立的崭新艺术。

当时的石印连环画,以上海为主要生产和销售地,主要有以下四种形式:一是石印年画。二是回回图,以《三国》、《红楼》等名著的回目为本,一回一两幅图,以原来的回目作标题和说明。三是新闻连环画刊。当时上海申报、时报,都曾出过这类画刊,把小说或时事绘制成连环画,随报附送。四是单本连环画册,这类书后来成为石印连环画的主要形式。它的内容,由旧小说的改编,到电影戏曲故事的翻版复制,以及武侠神怪,民间故事,时事新闻,无所不有。开本也由最初的10开本,过渡到20开本,28开本,36开本,越来越接近单册书籍的形式。由于它是一种通俗刊物,在民间广为流行,其出版者又都是弄堂作坊的小业主,出版规模不大。所以,一般书店很少出售。他们以街头书摊网络作为流通渠道,除了销售,还可租借。这个发行网,不仅在国内形成体系,后来还发展到海外南洋一带。下面介绍当时印行的几套石印连环画作品:《点石斋画报》于光绪十年(1884年)创刊,光绪二十四年停刊,为我国早期石印画报,旬刊,随上海《申报》附送。

其主要负责人为上海名画家吴友如。这里介绍的是记载当时朝鲜东学党事变的连环画,此篇共10幅,绘记事变的发生直到结束。

《石头记新评》

这是民国初年发表在北京《黄钟日报》副刊上的一套描绘《红楼梦》故事的连环画,每日一张,共画了近400幅。由觉僧点评,李菊侪作画。此作编次无定例,依觉僧评批某一景,某一语而作,所以,文图结合紧密,各幅之间的连续性则较差评批的观点虽然有些陈腐,但画稿人物刻画细腻,感情表现动人。如《宝黛初见》一图,描绘黛玉在贾母房中,忽见宝玉来了,两两相对,似曾相识。人物的神态和心理刻划,都相当生动。

这是30年代上海有声望的连环画家朱润斋(公元1890-1936年)的作品。他在短暂的一生中,却画了长篇连环画30《三国演义》连环画册余有部。他画的《天宝图》一书影响很大,当时上海曾流行一句话说:"看了天宝图,忘记肚皮饿。"今天,这些书都很难再见到了。前几年,人民美术出版社曾选印朱润斋画的《三国演义》百图,从这里还可以看到这类石印连环画册的本来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