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具必用的古文名句
10273900000047

第47章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出典”

《国语·周语上》。

“原作”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作者简介”

《国语》是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记载周王朝及诸侯各国之事,主要为记言,故名《国语》。共二十一卷,分《周语》三卷,《晋语》九卷,《鲁语》、《楚语》、《越语》各二卷,《齐语》、《郑语》、《吴语》各一卷,记述了约公元前967年到公元前453年约500年的春秋史。司马迁和班固都认为《国语》是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但是据近人考证,非出自一人一时之手,大约编定于战国。《国语》内容多与《左传》重复,又往往详略互异。文学成就虽不及《左传》,但也不乏精彩篇章,如《勾践灭吴》、《召公谏厉王弭谤》等,故事生动,人物刻画也较成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尤为至理名言。

“故事”

公元前9世纪,西周的周厉王在位。厉王暴虐而贪财,任用宠臣荣夷公,疯狂地掠夺百姓的财富,甚至连樵夫砍柴,渔翁捕鱼,都要缴纳很重的赋税。百姓议论纷纷,都诅咒厉王的剥削太重了。

大臣召公知道后,去向厉王进谏,转述了百姓的意见,劝他不要搜刮得太凶。厉王听了很生气,说:“百姓真可恶,敢在背后胡说八道,我有办法制止他们。”

厉王命一个自称能差遣鬼神的卫巫去监视百姓,有谁敢议论厉王、批评朝政的,就杀掉他。一些百姓被处死了,人们不敢在公共场所说话了。熟人在路上相遇,只用眼神来表达彼此心里的意思。

厉王耳朵边清静多了,再听不到反对他、批评他的话。他高兴地把召公叫来,得意地说:“看!我把老百姓想说的坏话都制止了,现在,谁也不敢开口了!”

召公叹息着答道:“大王,您只是堵住了百姓的嘴,并不是他们没有说话啊。要知道,堵住百姓的嘴,比堵住江河的出口处还要危险。这就叫‘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江河被壅塞会冲决堤岸,百姓心里有怨气不让发泄,会造成混乱的啊!”

厉王不听召公的话,依然严厉地监视百姓,不许他们议论国事,不许他们批评征收苛捐杂税的政策。违犯者,立即处死。

过了三年,百姓再也忍受不下去了,城里乡下的人联合起来暴动,围攻王宫。荣夷公从狗洞里钻出去逃命,厉王也狼狈地逃到一个叫彘的地方,再不敢回京城去,后来就死在那里。“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便是这个故事中的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