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五彩纷呈的昆虫世界
10267900000007

第7章 资源昆虫——倍蚜虫

汉江两岸的小溪和树丛中,生活着一种用肉眼很难看到的小昆虫,体长只有1毫米左右。它的名字叫倍蚜虫,是我国著名的三大资源昆虫之一。它是怎样生活、怎样为人类创造财富的呢?

早春2月,越冬倍蚜虫从溪边的苔藓中,迁飞到附近青肤杨树干上繁殖后代。三四月间,它的后代爬向青肤杨的嫩叶上固定取食,7天以后,叶面凹陷封口成虫瘿。五六月间,倍蚜虫在瘿内繁殖2~4代,留下千百个甚至成万个蚜虫。待到六七月,虫瘿成熟像纺锤,自然爆裂,倍蚜虫又从裂瘿中迁飞到溪边苔藓上,产下过夏越冬的幼虫。翌年2月,又周而复始,进入新的生活周期。

经济建设所需要的是倍蚜虫在青肤杨上结成的倍瘿,俗称五倍子。以五倍子为原料提取的单宁酸、倍酸、焦倍酸、鞣酸等,是国防、化工、石油、冶炼、机械、医药、印染、制革、酿酒、造纸、农药等工业生产的重要原材料。

我国是五倍子的主产国。两千多年前的《山海经》已有五倍子的记载,古人称它“百虫仓”。16世纪明代药物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五倍子作了系统总结。而欧洲人在17世纪以后,才认识中国五倍子,称为“中国单宁”。因为中国五倍子质量好,外商愿以数千元一吨的高价购买,如果加工成单宁酸出售,它的身价会提高数倍。随着经济上的开放、搞活,1983年陕西西乡县建成全省第一个单宁酸厂;同时,城固县也在建一座生产单宁酸系列产品的化工厂,再加上外贸出口大量收购五倍子,很明显,大力开发五倍子生产,已是迫在眉睫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