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梁漱溟陷于苦闷而找不到出路之际,南方一种新兴的民族自救运动开始了,这就是1924年的国民党改组和国共第一次合作。这时,李大钊从广东归来,欣喜地向梁谈了国共合作的意义和国民革命的局势,给梁以一线希望的曙光。1925年,革命形势更为乐观,广东局面渐趋统一。梁漱溟的许多朋友都投身革命之中,同时纷纷劝说梁也离开书斋,到社会上感觉那清新、活泼的时代气息。
但梁漱溟却拒绝了,因为他还没有在思想上解决自己的问题,不甘心就这样盲目地投身社会。但如火如荼的广东国民革命运动也感染了他,使他无法再关上房门,高谈哲学与人生。于是,1926年初,他派弟子王平叔、黄艮庸、徐名鸿等前往广东实地考察。不久,王、黄等人返回将一路所见所闻所感向梁作书面报告。梁漱溟只觉得几年来因扰于心的云翳一扫而光,从此对一向怀疑但不能断然否定的“西洋把戏”彻底放弃,对中国传统的立国之道更加坚信。经过这番考察论证,他相信自己已经找到了中国的出路,那便是乡治立国。
对于乡治问题,梁漱溟早有所思考。早在1923年春,他在曹州中学讲演时,就已经提出“农村立国”的说法,只是没有系统论述,同时对于此观点又不敢断然肯定,一直在苦苦思索。直到1927年,梁漱溟才消除疑虑,并准备就此干出一番事业。
1927年5月,梁漱溟偕王平叔、黄艮庸南下,首先在上海会见了陈枢铭,畅谈了自己的主张之后,便应李济深之邀到了广州。
李济深此时在广东兼任总参谋长与总司令之职,属于实力派,和梁也是老朋友,他基本接受梁的主张,同意在广东试办乡治。梁于是决心留在广东,并代表李济深担任广州政治分会建设委员会主席,不时参与李的其他政治事务。
在广东不到两年的时间,是梁漱溟乡治建设理论发展的重要时期。1928年,他曾在广东试办了一期乡治讲习所,分十次连续讲演乡治问题,影响较大。但至于乡治的具体事务,却得不到政府的有力支持。梁漱溟感到时机不够成熟,于是主动要求先到各地考察乡治工作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