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语文杂记(大家小书)
10263900000011

第11章 琐议网络语言

语言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社会的发展需要语言的密切配合。说到底,语言总是要为社会服务的。不同社会对语言交际的需求不同,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语言(方言)在承载各种文化时所发挥的效能也各有差异。总之,语言作为人类最主要的交际工具和传递信息、记录文化的载体,只能跟随时代的前进和社会的发展不断作出调整,才有可能最充分地发挥它的社会功能。特别是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社会现象纷繁复杂的情况下,语言的发展变化更呈现出与时俱进、日新月异的态势。当前,在我们的汉语应用中,产生了不少新的景象、新的特色,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莫过于网络语言的出现了。如何看待五花八门、稀奇古怪的网络用语?这已成为近期语言学界议论纷纷的热门话题。我们此前在论及语言规范与语言应用时,一再强调语言规范工作应该是动态的,在“动态规范”的理念下,如今社会上对于这类不断涌现的、看来似乎不伦不类的语言现象既然议论纷纷、褒贬不一,我们就有必要面对现实,坐下来切磋、探讨一番了。

就网络语言来说,首先我们得承认它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是科技发展的产物,也可算是语言发展中的新生事物。说到新生事物,人们脑子里自然会浮现“扶持”的念头。任何新生事物的产生和成长,都需要人们的关爱、社会的扶持,才有利于它的健康成长。我们把网络语言定位为新生事物,就因为它适应现阶段社会发展的需要,服务于科技高度发达、人类进入信息化时代的需求,这不正是语言紧跟社会发展的具体体现吗?近期报刊媒体天天在颂扬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伟大成就,在这许多伟大成就中,计算机的普及、网络的进入、信息化的发展,无疑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一大成就。什么是现代化?这就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现代化。十多年前,当我这个老头儿怀着小孩儿进幼儿园的心情开始接触计算机,享受这现代文明给我晚年的工作和生活带来极大便利和无穷乐趣时,我就意识到我已忝为我国千百万网民中的一员了。有一次,当我使用计算机写作、交流时,注意到媒体的一则报道:截至2000年的第一季度,我国单是消费类的电子商务网站就有1100多家,而因特网的用户在那年年底就已经达到2250万人了。当时的报道只是说我国网民增长的速度大大超过发达的西方国家,还谈不上计算机的普及。而时至今日,仍然属于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在计算机化这一点上,已经可以说进入发达国家的行列了。如今哪家哪户没有上学的孩子在使用计算机、在上因特网?看看电视上的画面,安置在四川灾后重建小学里的基本设施中就少不了计算机的影子。网络在我国普及的速度,何止是一日千里!既然网络时代、信息化时代早已神不知鬼不觉地来到我们身边,进入千家万户,适应网络交流特点、记录网络时代信息的新鲜语言自然也就会神不知鬼不觉地发展起来。

语言始终是交际的工具,网上交流的特点是迅速、快捷而又生动活泼,在网上交际的人群以年轻人为主体,他们在网上相互交际时所用的话,只要彼此能够听得懂,没有隔阂就行了。如果能够加上一点调侃的味道,网上聊起来就会越发来神、越发有趣,既长知识又能娱乐,让生活丰富多彩,何乐而不为呢?正是怀着这样的心态,网民们就顾不得那么多语言文字应用的规矩,懒得完全使用“一本正经”的方式来说话交流了,一些看似不伦不类、离奇古怪的话语也就自然产生了。对这种在特殊条件下使用于特殊范围的语言,在社会上引起强烈的反响是可以想象得到的。有人痛骂这些都是语言垃圾,呼吁拿起扫帚,把它扫进垃圾堆;有人提出应该纯洁网络语言;有单位还发布文件,禁止在正式的文书中使用网络语言……一时间斥责网络语言的声音不绝于耳,甚至有人认为给网络语言编纂辞书也大不应该,有替“语言垃圾”张目之嫌。当然,在存在诸多非议的同时,也有许多人对此心平气和,认为应该冷静看待、分析研究,不宜大动干戈、一概否定。总之是各有看法,是是非非,不一而足。

笔者认为,这可算是我们语言现代化进程中遇到的一次挑战,也是对我们这些“吃语言饭”的“秀才们”一次很有意思的考验,看看我们对待语言发展的态度,检验我们处理语言应用中“非常事件”的能力。但其实只要对语言的发展持正确的理解,所谓“非常”也就会成为“正常”了。一般来说,新出现的网络语言只是语言词汇系统中新词新语的一部分,并不属于词汇中核心的部分——基本词汇。新词新语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不断产生的,它相对于基本词汇来说,稳定性比较差,可变性比较大。任何一种语言,其词汇的不断发展变化、不断丰富充实,首先会从新词新语中反映出来。网络语言明显具有轻松活泼、传播迅速的特点,自然适合现代年轻人的口味。尽管其中一部分词语有悖传统的词语结构规律,难免叫人摸不着头脑,感到困惑,但一旦人们掌握了它,就会习惯成自然,感到并非绝对不能接受的了。

所谓网络语言,一般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与网络有关的专业术语,如“鼠标”、“硬件”、“病毒”、“宽带”、“登陆”、“防火墙”等;二是与网络有关的特别用语,如“网民”、“网吧”、“触网”、“电子商务”、“虚空间”等;三是网民在聊天室里闲聊时的常用词语。这包括用通用汉字表达的,如“美眉”、“大虾”、“菜鸟”、“斑竹”、“青蛙”等;也包括一些用字母的读音或数字的读音来表示的脱离汉字形体结构的表达方式,如用“TMD”表示骂人的话“他妈的”、用“7456”表示“气死我了”等(参见《中国网络语言词典》周洪波序)。在这三类网络语言中,社会上议论纷纷的唯有第三类网民在聊天室里常用的词语,指责网络语言乌七八糟、破坏语言纯洁的人,矛头所向也就是这第三类的新奇网语。其他第一类、第二类近似科技术语和行业用语,凡接触网络的人都得把它们作为基本常识来掌握,自然不会有什么异议了。

其实,这第三类网络语言在整个网络语言中所占的比例是很小的。据《中国网络语言词典》(于根元主编)编者的统计,该词典收录词语一千三百多条,属于上述第三类的词语仅有一百多条,所占比例实在很小。之所以有人对网民们在聊天室里使用的这些语言诸多指责,我看主要囿于传统语言文字的观念根深蒂固,人们总觉得这些背离传统理念的新奇语言,跟长期沿用惯了的语言文字格格不入,跟我们国家长期以来不遗余力地倡导语言文字规范化的精神也有所抵触。而另一方面,在为数不多的这类网络语言中,确实也存在着一些内容低俗、格调不高、有损文明的现象。正因为如此,我们觉得还是有必要对此类网络语言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从语言作为交际工具、语言应用的需要出发,剖析出现在聊天室里这些所谓不纯洁的网络语言流行的范围到底有多广,它们到底能给社会语言应用造成多大的危害。如果仅仅是网民在网上交际时使用,我认为没有必要多加指责,完全应该持宽容理解的态度,充分尊重网民们选择语言交际手段的自由;如果让这些聊天室语言破门而出,从虚拟的网络进入到现实的语言社会中来,并且被学生们作为有创造性的语言、作为通用语言文字的一部分广为应用,甚至写进语文作业里来,那就不能不引起语文界、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的关注了。

至于网络语言词典的编纂,我是举双手赞成的。从语言研究、词汇研究的角度出发,只要是人们用来交际的语言,哪怕是脏话、黑话,都可以汇集起来,写成专著,编成辞书。如果有人能深入调查,汇集黑社会中的用语编纂成书,我想出版社应该不会拒绝出版。不是早已有过研究脏话的文章在学术刊物上发表,在学术会议上宣读吗?我想大概不会有谁把研究脏话看成是在推广脏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