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像达·芬奇一样工作
10256800000045

第45章 值得借鉴的创新精神

在1853年美国舰队打开日本国门的时候,日本还是一个极为落后的、闭关锁国的国家,然而1867年明治维新开始后,很快就使日本成为世界强国。二战失败后,经济全面崩溃的日本在短短的几十年内,就成长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一个资源极度缺少的弹丸小国,何以成长的如此快速呢?日本人到底靠什么创造奇迹呢?这个问题引起了世界上许多学者的研究兴趣,很多人都认为在日本人的品性里面,崇尚团队精神是其最大的特点,这也是日本成功的基础所在。

其实日本人最大的优点就在于善于学习和创新。在古代时日本人学习中国文化(唐文化),在近代改革中学习西方技术和文化,而且这种学习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吸收、消化和改进,这才是日本人崛起的核心所在。

我们知道,在企业管理理论方面,原先都是美国人走在前面。从古典主义到美国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组织理论、梅奥教授的行为科学理论再到现代管理理论丛林,大多数都是美国人的发明,就像现在风靡一时的“企业文化”这个词,也是美国人的发明。

不错,这些企业理论大都是源自美国,但是真正被当今企业接受和运用的却是经过日本人改进的理论,这就是问题的核心所在。美国人的理论,无一例外地完全站在管理者的立场上,其目的都是为维护管理者如何获得利益最大化从而去调动雇佣者(生产者)的积极性服务的,却从来没有哪一种管理理论可以最终消除或化解企业中雇佣者与企业主双方的矛盾与冲突。但是,经过吸收和改进之后,日本人就将企业主的利益与雇佣者的利益统一起来了:首先是企业主对生产者实行终身或长期雇佣制,消除了雇佣者的失业危机,而且日本企业主认为以“炒鱿鱼”这种大棒和特权来威胁员工,不如把员工当成企业的主人,形成员工与企业共存亡的忧患意识,更能激发员工的责任感、积极性与创造力。因此,不惜花费重金把每个人都培训成多职能的人才。对雇佣者不断地进行培训和轮换岗位是日本企业的特色,倡导“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再以“年功序列制”来保证每个员工的自我实现的需要,使企业人才不断地实现向上流动。企业不仅是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场所,更成为每个员工社会生活的中心,是每个成员“人格形成”和“精神修养”的地方。马斯洛提出的人的五个层次的需要,在企业中都可以得到满足。因此,企业文化已将日本企业变成了劳资双方的利益共同体和社会生活共同体,人际之间不存在防不胜防的不公平竞争和暗箱操作,成功地把一个企业变成大家庭,使员工对家和国的忠诚变成对企业的忠诚。

日本的企业文化在调动生产者(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方面,是从“劳资”双方共存共荣为目的来实现的,这种理念是以逐步满足生产者五个层次的需要的人性化管理为内核进行管理。这种企业文化形象地将企业化为一个家族,家族的兴衰关系到每个家族成员,所以每个成员都会为了家族的荣誉和兴盛而战。

另外,日本企业创新思维还表现在擅长逆向思维,最为著名的是“看板管理”,它成功地解决了既要小批次、多品种,又要低成本的问题。他从结果入手,从顾客的各种要求意见入手,从产品的最后一道工序开始往前推,思考如何才能达到顾客的各种要求,每一道工序都把后一道工序看成自己的“用户”,按照“用户”的需要进行生产,而“用户”把自己的需要详细地写在一块醒目的板上,用看板来控制整个生产过程。丰田公司正是采用这种方式,大大增强了丰田的市场竞争力。而这种管理模式,也是当今许多国家的企业最为欣赏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