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沟通能力训练教程
10256200000003

第3章 沟通主体意识

第一节 积极的人生态度

〔案例〕

不同心态的两个出租车司机

我上了一辆出租车,和司机随便聊了起来:

“最近生意好吗?”

“有什么好?哪有你们这些上班的好,油价疯涨,你想我们出租车生意会好吗?起早贪黑,每天十几个小时,也赚不到什么钱,真是气人!”(消极心态主导心境,看到的都是黑暗面,牢骚满腹)

为改变车内的气氛,我转变话题说:“你车内装饰得

很漂亮,让人觉得心里很舒畅……”他打断了我的话,声音激动了起来:“舒畅个屁!不信你来每天坐12个小时看看,看你还会不会觉得舒畅!?”(对工作的抱怨)

接着他的话匣子打开了,我只有听的份儿。

办完事情后,我再一次上了出租车,是个女司机,一张灿烂的脸庞伴随的是轻快愉悦的声音:“你好先生,请问要去哪里?”(积极心态主导心境,从面孔和语言、声调就能体现出来)

我的心也随之灿烂起来,立即告诉了她目的地。

她带着灿烂的笑容启动了车子,并开始轻松地哼起歌来。(对生活工作充满信心,快乐地面对现在的工作)

我禁不住问:“看来你今天心情不错啊!”她笑着回答:“我心情每天都这样好啊。”

我说:“不是出租车行业不景气,工作时间长、油价涨了,收入不理想吗?”

女司机说:“这没错,我每天开车时间几乎在12个小时以上。不过,日子还是过得很开心……”(喜欢当前的工作,并能快乐地面对)

“你每天开车那么长时间,怎么还开心呢?”我禁不住想问个明白。

她说:“我觉得出来开车,其实是客人付钱请我出来玩。这不是很好吗?”(用积极的心态,换一个角度审视自己的工作)

我惊异于她能这样看问题,便怔怔地看着她,女司机以为我不理解她的意思,便微笑地解释:“我的工作虽然辛苦,但是哪一项工作又轻松呢?经商的能挣钱但风险也大,当老板的风光,但工作压力也大。所以我不觉得我的工作苦,感觉还蛮不错。”(理性的分析,能够辩证地看问题)

听了她的话,我的心情格外舒畅。快到目的地时,她的手机铃声正好响起,是一位老客户要去机场,原来喜欢她的不只我一位。相信她的工作态度不但替她赢得好心情,也带进许多财源。(当我们换一种心态看待自己的工作时,工作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件愉快的事情)

〔分析〕两个出租车司机,在同一种环境中,从事同样的工作,具有积极心态的司机,看到的总是积极的、快乐的一面,而心态消极的司机,感受的却是另外一种景象。

两个出租车司机,两种不同的心态,就出现两种不同的心境。前者主导心境的心态是消极的,所以只看到环境的不利因素,却看不到这些不利因素的有利的一面,所以看任何问题都会使其心情不愉快,牢骚满腹。后者虽然处在同一环境,主导心境的心态是积极的,看任何事情都看有利的一面,所以她的心情总是快乐的。

人生态度是人生发展的灵魂,积极的人生态度,是沟通主体意识组成的第一基石。

一个有积极态度的人并不会否认消极因素的存在,他只是学会不让自己沉溺其中。在追求某种目标时,即使举步维艰,也要充满希望。事实也证明,当你往好的一面看时,你便有可能获得成功,如果往负面看,就会感到没有成功的可能性。

有积极态度就会有积极思想,积极思想是一种深思熟虑的过程,也是一种主观的选择。

积极的人生态度在于生活中的一时一事中学会正向、积极地想问题,形成一种积极的思维模式,它使我们在面临恶劣情形时仍能寻求最好最有利的结果。

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条件下,精神永远不倒。遇到挫折就放弃的人,正是在人生的关键时刻出卖自己的人,真正的勇者是绝不会这样做的。

通过训练,使参与训练者逐步形成用正向的、积极的、主动的意识和思维,去面对世界。

训练1 消除头脑中一切负向因素

1.摒弃头脑中的一切负向因素

每个人在头脑里都可能存在一些负向因素。

“我今天真倒霉透了。”

“我怎么总是这么失败?”

“我不行,天生的笨。”

“老天为什么惩罚我?”

这些消极因素都是与积极态度背道而驰的,在意识中压制和消除这些消极因素,不让其在头脑里占有丝毫位置。消除的方法,就是让积极的良好因素不断充满自己的头脑:

“是老天在考验我吧?我还是开心。”

“太棒了,我又为以后的成功取得了经验。”

“这算什么?我相信自己一定能行!”

“哈哈!老天又给了我一次锻炼的机会。”用这些积极因素把消极的、不良的因素排斥在意识之外。

什么时候都不要说消极的话,要用积极的因素充满自己的头脑,不给负面的消极的因素留下任何空间。

关键点:不给消极因素留下任何空间。

训练记录:今天说了几句消极的话?说了几句积极的话?今天心情怎么样?心情不好的原因是什么?心情好的原因是什么?

2.积极追寻自己最希望得到的东西

在人生发展中,每个人都可能有自己最希望得到的东西。既然想得到,就不要与“困难”为伍,而应该朝着这个方向,通过正确的渠道,正确的方法,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不断寻求最得力的措施和方法获得自己最想得到的东西。

你最想得到的东西是什么?你想要得到什么样的工作?你是用“困难”限制你的行为?还是用“措施”发挥你的最大潜力,获得你想要得到的东西?

关键点:遇事首先想到的应该是“措施”,而不是“困难”。

训练记录:

3.训练笑的习惯

笑,是积极心态表达的门户,也是心理激荡的能量。虽然人人都会笑,但是要养成一个爱笑的习惯却不容易,就需要训练。每天对着镜子训练笑,使你的笑变得甜蜜,变得大方,当笑得非常自如的时候,就养成了笑的良好习惯。你的笑能感染他人,你同样也获得笑的回报,提升好的心情。训练笑的过程,也就是培养积极态度的过程。笑可以使人们暂时忘却眼前的烦恼。一个逗笑的故事如果富于情趣,它能给人活力,开怀大笑对头脑和全身的健康都有好处。

笑一下容易,保持经常性的发自内心的笑就不容易,养成“笑”的习惯,就为你的沟通开了好头。你会笑吗?你理解笑的意义吗?你能够每天对着镜子训练自己的笑吗?

关键点:笑,会产生心理激荡的能量,是积极心态表达的门户。

训练记录:

训练记录:

4.追求卓越,做优秀的自己

无论从事什么工作,在平凡的工作中都要追求卓越,做到优秀。哪怕是抄写一篇文章,都要整整齐齐,从书写的字以及章法都尽力做到整洁、美观、大方。即使在街头卖包子,也要做到美味可口,使顾客吃在嘴里香在心里,成为附近街道餐饮中的品牌。养成追求优秀的习惯,从一点一滴做起,追求卓越的过程就是不断做最好的自己的过程,也是积极心态培养的过程。

追求卓越的过程,就是不断寻求措施不断进步的过程,力求做到最好。把自己行为的过程累积起来。

关键点:追求卓越,做最好的自己的过程就是培养积极心态的过程。

训练记录:

5.助人为乐,他人快乐自己快乐

“雪中送炭”、“送人鲜花”,帮助别人也是帮助自己,这是一种做人的哲学理念。真正理解并付诸实践的人,是对“先满足自己再顾及他人”的人性弱点的叛逆,在为他人付出的时候,心理是平衡的,而且是乐意的。

理解付出与回报的哲学理念,你就能把帮助他人形成一种自愿行为,这是一种助人为乐的精神,一种境界。把你的行为记录起来,好好品味一下。

关键点:在你帮助别人而付出的时候,“心理平衡”和“乐意”是检验自己境界的尺度。

训练记录:

训练记录:

是积极还是消极的人生态度,标志着你的人生处于一个快乐向上的境界还是处于迷茫、徘徊、低迷、抱怨、抑郁之中。

积极是对消极而言,具有积极人生态度的人,总是站在主动的位置上,一心想着把事情做得更好,不会受“能做好吗?”、“做不好怎么办?”等犹豫不决的消极意识影响。

积极的人生态度,会产生一种力量,这种力量成就了不可战胜的自信心,也为成功奠定了基础。

每个人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都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事情、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变故,如果我们的心态是积极的,主导心境就是积极的,就能乐观地去看待和面对生活,心情自然是愉快的。有的人虽然生存的环境在不断地变化,但是其心态和心境没有变,一直是积极的乐观的。能够正确地对待生活,心胸就会开阔,就不去计较个人得失,心境一定是乐观的。反之,毫无生活目标,心胸就必然狭窄,偶有失意,就耿耿于怀,其心境一定是苦闷的。一个人应当善于调节自己的心境,要克服消极的心境,努力使自己在任何情况下都保持良好的心境。

积极的心态是接纳自己的基础,只有接纳了自己才能接纳他人。积极的心态能够起到沟通主体意识第一基石的作用,成天愁眉苦脸的人是无法和他人沟通的,更不要说沟通的效果了。

第二节 正向的评价意识

〔案例〕

两种不同的评价意识

一位学者拿着一本刚编辑好的《农家书屋》杂志样刊,前后给两个人看,得到两种不同的评价结果。

一位是刚毕业的大学生。

“年轻人,你对这本《农家书屋》杂志有何评价?”

“有一张彩页排得太满了。”这位年轻人翻了翻说。

“你作一个整体评价。”

“还可以吧!”年轻人接着说。

这句话可能就是这位年轻人的最高评价了。

另一位是资深编辑人员,她拿到杂志以后,马上就问道:

“这是哪里的美编?翻开一看,就感到很大气。”又指着一篇文章说:“这个题目提炼得好。”……

浏览了一遍后,对整个体系和内容赞不绝口。人的不同思维方式、知识结构和阅历,得出的评价竟然如此不同。

〔分析〕前者首先看到的是杂志存在的毛病,那个彩页图片的确排得满了些,评价也没错,但是他没能看到这本杂志的总的价值所在。虽然这是受知识体系和经验的影响,但更重要的是受意识和思维方式的影响;后者知识渊博,经验丰富,加之所从事的职业影响,形成的正向评价意识,使她看人看事,进入视野的首先是最美最有价值的东西,并能够脱口而出做出正向的评价。

正向评价意识是一种能力,它是以细微观察能力和欣赏感知为基础的。正向评价意识是沟通主体意识组成的第二基石。

面对遇到的人和事,能够瞬间看到其最有价值的一面,并给予正向的评价,我们称之为习惯性正向评价意识,不同的评价意识对个体的人生发展影响甚大。

具有正向评价意识能力的人,看人看事,能够发现其最有价值的东西;反之,有的人即使把最好的东西放在面前,也是无动于衷,听而不闻,视而不见,这就是能力的差别。

具有正向评价意识的人能够在泛泛之中看到“金子”的存在,而有负向评价意识的人,“粪土”总是率先进入自己的视角。

通过训练,使参与者逐步改变不由自主挑毛病的负向评价习惯,树立正向评价意识,快乐地生活和工作。

训练2 培养自己的正向观察能力

1.多观察,善积累

每天遇到的事情,无论大小,都要回想分析,多看事物好的、积极的一面,对于人,要多看他人的优点;对于事情,要多看到优势的一面。然后把分析的结果累计起来,一个星期总结一次,自己回过头来品味一下,通过一到两个月的观察分析,正向观察能力会不断得到提升。

2.观察不同评价对人的影响力

每个人在生活、学习、工作的过程中,都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和事,都会对这些人和事进行评价。你可曾想过,这些不同的评价对于自己以及他人有着怎样重要的影响力?

正向的评价会使被评价者受到鼓励,增强自信心;会使被评价者感受到劳动价值或自身能力被他人认可的愉悦,看到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负向评价则会使对方感到沮丧,甚至产生自卑感。

3.抑制负向意识,褒奖正向意识

如何提升自己的正向评价意识?关键在于抑制负向意识,褒扬正向意识,每天都要不断总结一天来的评价结果,有多少属于负向评价?有多少是正向评价?只要有心,长期坚持总结,就会形成一种正向评价意识习惯。

正向评价的过程容易相处到知心朋友。古语云:“人生得一知己者足矣,得二、三知己者可得天下!”真正的知己朋友是建立在相互欣赏基础上的,“欣赏”就是一种正向评价意识。而负向评价违背了人们天性排斥批评的意识,不容易交往到知己朋友。

在恋爱过程中,你如果确立了习惯性正向评价意识,学会赞赏女友,你就会很快获得女士的芳心,因为女性特别注重反映评价,特别是男性的反映评价。如果这样,就容易使爱情绽放出绚丽的花朵,收获丰厚的成果,因为美好的东西是让人欣赏的。负向评价则触及了人特别是女人的大忌,面对挑剔和指责,她(他)会离你而去。

作为一个管理者,你有了习惯性正向评价意识,就拿到了激励员工的金钥匙,就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潜力和积极性。正向评价对员工像扑鼻而来的花香,而负面评价却像一把把带“血”的软刀子。

有一位职员是个实干家,不善于在人多的场合讲话,在公共场合演讲更是他的弱项。一次,单位搞演讲比赛,由单位领导担任评委。这位职员演讲完后,一位领导说:“原来认为你演讲比较差,却没有想到你比我想象中更差。”第二位发言的是单位第一把手,他说:“大家普遍认为,你不善于当众讲话,但是今天你的演讲超过了我的想象,比预想的要好很多,继续努力就会有更大的进步。”同一个人身上所发生的同一件事情,具有正向评价意识的领导,每一句话都具有激励下属的作用。因此,“正向评价意识”应该成为一位合格领导者的潜在意识。

反之,作为一个职员,你有了习惯性正向评价意识,就能够正确评价领导者的能力,看到其最有价值的东西,懂得尊重自己的领导,虚心学习领导的优点和长处,这样,就可以处理好上下级关系,并得到领导的信任和重用,你的正向的评价意识能力征服了你的领导。因为领导者懂得,一个有习惯性正向评价意识的人,就会正确对待社会问题及一些负面事件。具有细微观察能力的人,是具有领导潜质的人。

正向评价过程是一个人观察分析能力和评价意识能力提高的过程,也是习惯性正向评价意识形成的过程。

习惯性正向评价意识是一种能力,是个体对人和事独特的感知和经验积累所形成的,具有情感因素,对有价值的东西表现出不同寻常的敏感,例如,视“才”如命的人,就具有这种特质。

习惯性正向评价意识具有可塑性和可改变性,是沟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习惯性正向评价意识能力的人,人生的道路就会越走越宽。

习惯性负向评价行为,往往被认为是正常的现象,引不起人们的注意,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负向评价行为会成为影响人生发展的瓶颈。

正向观察能力是积极心态的基础,把每天看到的人和事进行分析,你能否看到其积极的一面?你能首先看到他人的优点么?你能看到事物优势的一面么?记录下来加以总结。

关键点:好的、优秀的、积极的方面进行详细观察,坏的、差的、消极的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训练记录:

训练记录:

第三节 主动的沟通意识

〔案例〕

快乐的元旦用餐

元旦前夕,是储蓄所年终决算最忙的时候,按照惯例,晚七点白云和加班的同事到自助餐厅用餐。这里生意兴隆,人很多,她和同事只得分散开见缝插针了。白云看到一对年轻的夫妇和他们宝贝女儿用餐的餐桌还有空位就走了过去。以往白云与素不相识的人同桌就餐都是各用各的,用完后一走了之。现在掌握了沟通知识,开始主动与陌生人沟通。她很自然地向他们微笑了一下就坐下了,那对夫妻也以同样的微笑还礼。片刻,白云大方、自然、得体地端起饮料同他们一起碰杯:“在这新年到来之际,祝你们幸福美满、前程似锦、可爱的小公主更加漂亮伶俐!”夫妻俩惊喜地连声道谢,随即他们很自然地交谈起来。过了一会儿妻子离座给老公添菜,白云发自内心地感慨:“你爱人真贤惠,你多幸福,多有福气!”老公开心地笑了,很自豪地说:“我不会做饭,平时都是我爱人为我打理。”他们一家用完餐后,夫妻俩向白云挥手再见,他们的宝贝女儿也挥动可爱的小手,用稚嫩的声音喊出:

“拜拜!”回到单位继续加班时,同事跟白云说:“你与那对夫妻聊得那么融洽,不了解的人还以为你们是朋友、亲戚或者是同事呢。”

〔分析〕他们原本素不相识,一般情况下互不理睬,但是主动沟通使他们在快乐的气氛中交谈用餐,气氛为之改变。一顿很平常很普通的晚餐因为沟通理念的渗入,不仅滋养了肠胃,同时也收获了快乐。其实人人都有沟通的需求,主动的沟通会使人很快打破陌生的气氛,使我们的生活过得更加愉快和轻松。

主动沟通,是很快化解心理戒备的重要法则,关键在于树立主动沟通的意识,无论在什么场合下,都能做到主动沟通,沟通效果也会非常明显。

提高和陌生人交往的能力在于自身的训练,只有自身产生一种要改变自己的欲望,然后在各种不同的场合下,有意识地进行自训,不断地创造条件和陌生人讲话,才能逐步提高和陌生人交往的能力。在不断和陌生人交往过程中的各种小成功,都可以提高自己和陌生人交往的自信心。在这种自信心的驱使下,与陌生人交往就会逐步由羞涩到自然。

主动沟通能力在于树立主动沟通意识,与各种不同人,即使是陌生人,也能够很好地去进行沟通。

通过训练,使参与训练者逐步树立主动沟通意识,消除与陌生人沟通的心理戒备,提升主动沟通能力。

训练3 树立主动沟通意识

1.相识是一种缘分,给陌生人留下愉快的回忆

当与陌生人相遇时,把这种今生能够相遇,看成是“上天”赐给我们的一种缘分,也许此次见面,挥手一别,没有再见的机会,所以,我们就更应该珍惜这瞬间的相处,尽量使彼此留下愉快的回忆。这种“惜缘”的态度,往往会主动化解与陌生人交往的心理戒备,发展出良好的人际关系。

重视每一个“初次相遇”,记录自己初次相遇的心态,注意自己的形象,要表现为:热情周到,有礼有节,大方得体。临别的时候,可以说:“很高兴认识你,以后有什么需要帮忙的,请直接和我联系,能够做到的,我会尽力去做。”尽力给对方留下值得回忆的地方,说不定什么时候又会相见呢。

关键点:消除戒备心理,注意形象塑造。

训练记录:

训练记录:

2.初次交往从寻找合适的话题开始

初次见面,寻找合适的话题很重要。一次,在火车上一位老者和两个大学生坐在一起,其中一个学生瞪着眼睛看老者的脸说:“你的牙齿好白呀,真好!”这位老者笑了笑说:“我的牙全部是假的,安装的烤瓷牙。”他们也笑了说:“我们以为你的牙就是这么好呢!”大家都笑了起来。以“牙”作为开始交谈的话题,在以后几个小时的旅途中,他们像熟人一样交谈,特别谈到了自己的中学时代和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以后发展的影响等。交谈使他们在愉快的气氛中度过了原本枯燥的旅途。

在火车上、公共汽车上,有意识地和陌生人搭话,是否能找到相通的话题?把自己类似的经历记录下来,把无意识变成有意识的行为。

训练记录:

3.用积极的心态面对所有的陌生人

积极的心态是生活、工作快乐的伴侣和源泉,在积极心态的主导下,才能感觉到世界的美好,感觉到社会正面的东西对你的诱惑。即使真的遇到了“坏人”也不要恐惧,要善于利用自己的“机智”和“老练”,使那些“心存不轨”的人,在你的大方、气势面前有一种心理压力,不敢轻易对你怎样,因为任何心怀不轨的人总是利用对方的恐惧、羞涩而达到其罪恶目的的。

〔体验〕用积极的心态面对所有陌生人,去经历一次并记录自己的感受。

关键点:用积极心态面对所遇到的陌生人。

训练记录:

4.捅开与陌生人交往的那层“纸”

在与陌生人交往时,有的人很想和对方交谈,但又不知应该怎么出口,心里七上八下,因而显得很紧张。其实你大可不必如此,也许对方比你更紧张。如果你能跟他谈一些轻松的话题,将会使双方都感到愉快。陌生人之间的交往之所以存在障碍,是人们没有看到他们之间的沟通实际上仅隔着一层“纸”,如果有人将这层纸捅破,后面的沟通也就非常顺利了。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当你与对方完全陌生的时候,要开始一次交谈确实很困难,但是,只要你有了主动沟通的意识,并掌握了一定的技巧,就会达到目的。

一旦冲破了和陌生人交往的屏障,彼此就开始了由陌生到熟悉的交往过程。

在一些公共场合,有意识地和陌生人讲话,记录对方的态度和自己的感受,坚持这样做,看看有什么样的效果?

关键点:你紧张,对方也紧张,你轻松,对方也随之轻松。

训练记录:

训练记录:

具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向评价意识的人,就具有了主动沟通意识潜质。

无论你是否意识到你的生活和工作行为过程是沟通行为过程,是否承认沟通的存在,沟通的行为过程都实实在在时刻伴随着你生命、生活的点点滴滴。

把无意识的沟通转化为有意识的、科学的沟通,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性转换,因为这种转换会改变人的一生,使人生朝着科学的、健康的方向发展。

树立了沟通意识,就能在生活、学习过程中,把“被动沟通”变为“主动沟通”,自觉地形成行为习惯,就能使自己的沟通行为纳入科学的轨道。

与陌生人交往,是人们进入社会必然要经过的行为过程,认识了解对方是建立人际关系的前提条件。人际关系是在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通过彼此相互感知、识别、理解而建立的关系,如果彼此根本不认识、毫无所知,就不可能建立人际关系。

培养主动沟通意识是和陌生人交往的基础。在人生发展的每个阶段,都是从和陌生人交往开始的,从入学开始就要同陌生的老师交往,同时要同陌生的同学交往,从小学、中学和大学,到走向社会,都不可避免地要和各种不同的陌生人打交道。

一位教师到一所新的学校,就要和陌生的领导、同事、学生进行交往,这是参加工作后的一种必然行为。善于和陌生人交往,就能很快获得你的同行、领导、学生的信任,你的才能也能很快得到充分的发挥。

毕业了,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就要和各种陌生人打交道,例如面试者、工作中的新搭档等。如果善于和陌生人打交道,没有恐惧感、羞涩感,大大方方地面对你所接触的每一个新朋友,就能很好地展现你的才华。

与陌生人交往的能力是衡量一个人主动沟通意识能力的尺度

影响沟通双方有效性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沟通双方的“心理戒备”问题,因为双方在不认识的状况下,对方对自己来说是不可知的。例如,性格上的不可知,怕不能很好地合作;为人处世上的不可知,怕上当受骗;品行方面的不可知,怕受到威胁;嗜好方面的不可知,怕说话说不到点子上;个性特点方面的不可知,怕自己无法接受对方,等等。这些不可知,强化了双方的陌生感、甚至恐惧感。不少年轻人刚步入社会的时候,父母总会叮嘱,出门在外“不要和陌生人说话”,长期以来在人们头脑里留下一种印象,即把“陌生人”和“坏人”不知不觉地联系在一起。这样就强化了自身对陌生人的不和谐性,甚至排斥和陌生人交往。

善于和陌生人交往,是每个人在人生发展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我们要改变观念,树立“世上还是好人多”的意识,主动和他人沟通,锻炼自己,把自己从和陌生人交往的心理困扰中解放出来,因为解决这个问题依然要靠自己,任何人都无法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