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中学生给父母的88个建议
10253500000032

第32章 父母不要让孩子成为自己

父母虽然给了孩子生命,养育了孩子,但这并不意味着孩子是父母的附属品。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应该受到尊重,也只有受到尊重后,他才可能尊重自己,并可能学会尊重他人,进而成长为一个具有健康人格的人。

孩子不是属于父母的某种“东西”,当父母意识到孩子也是独立的个体,很多时候就会放弃扮演“过来人”的角色,让孩子自己选择。

著名漫画家蔡志忠的父亲就很愿意让孩子做他们自己喜欢的事情,而不是按照自己的意愿设置一个目标,逼孩子去达到。蔡志忠上中学时,大部分时间都沉迷于漫画世界,多门功课不及格,他甚至面临留级的命运。当时,台北的一家漫画出版社邀请蔡志忠去画漫画,蔡志忠不知道父亲能否同意自己放弃学业。

一天晚上,父亲像平时一样坐在藤椅上看报。蔡志忠忐忑不安地走到父亲身后,轻声说:“爸,我明天要到台北去画漫画。”父亲没有抬头,边看报边问:“有工作了吗?”“有了!”“那就去吧!”这一问一答中,父亲一动也没动,继续看报,蔡志忠也没走到他的面前。

或许,蔡志忠和他父亲当时都未曾想到,这短短十来秒的对话,却成了影响蔡志忠一生的最重要时刻。如果当初父亲一定要让他留在学校接受留级的命运,蔡志忠日后还可能因为漫画而闻名世界吗?

反观我们身边却有很多父母以“爱”的名义不断地伤害着孩子,他们“重视孩子”只是表面,实际重视的往往是自己:重视孩子学习、希望孩子出人头地,往往是重视自己的虚荣;重视孩子成长、希望孩子完成自己未圆的梦想,往往是重视自己的梦想;重视孩子将来、认为“我是在为你好”的时候,往往是重视自己的判断;重视孩子是不是“听话”、是不是“守规矩”,往往是重视自己的权威……

把孩子看成独立的个体,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之上爱他,才会让孩子成为真正的自己。孩子的童年不会重来,把孩子当成自己的附庸,强迫孩子去做他不喜欢的事情,会让孩子只知道服从大人的意愿,渐渐失去自我。而这将会成为教育最大的失败。

著名诗人徐志摩在《再谈管孩子》一文中写道:“我们不讲无知识阶级的父母,实际乡下人管孩子倒是合理得多,他们比较‘接近自然’。最可恨的是所谓有知识阶级乃至于‘知识阶级’的育儿情形。”

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父母应该崇尚自然,自然的才是最真实的,自然的才是最好的,自然的东西才会反映出客观规律。任何时候,人类只要违背自然规律,就会受到惩罚。最好的家庭教育也就是那种处于自然状态的,遵循孩子身心发展和成长规律的家庭教育,而不是按照父母刻意的模子制造的家庭教育。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不是父母的附属品。他们有自己的思想、人格和尊严,而这些都不是父母所能主宰的。父母不要企图主宰孩子,要积极地让孩子成为他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