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中学生给父母的88个建议
10253500000026

第26章 要懂得信任自己的孩子

信任是人与人之间最宝贵的东西,它意味着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肯定和放心,是对一个人整体的估量和认可,所以说心灵的不设防是对一个人最大的尊重。在父母和子女之间更需如此。

然而,很多父母对孩子没有信任感,导致孩子做什么事情都觉得有眼睛在盯着自己,这种约束感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

一个高二男生讲了这样几件发生在他和母亲之间的、让人啼笑皆非的事情:

妈妈在日常生活中特别不信任我,每天像防贼一样防着我。比如因为学校临时补课回家晚了,虽然她表面上装着相信我的样子,但是我一进自己的房间,她就开始给我的同学打电话验证。她怕同学在一起“串供”,于是,往往要问上十个八个同学。就这样还是不放心,最后还要打电话找班主任证实。我们同学都称我妈是“编外班主任”,说实在的,我们班同学的各种情况她都了如指掌,甚至比班主任还“门儿清”。说白了,她就是怕我骗她,要掌握我的所有动态。

平时她不允许我出门,说外面全是坏人,一不留神就会被倒卖到小煤窑下矿井挖煤或者落到国际犯罪团伙手里。她经常对我说,某某被麻醉烟熏了一口,醒来少了一个肾;某某被毒针扎了三下,结果昏迷了一星期。她还不允许同学来家里找我。她说怕脏、怕麻烦,实际上是怕耽误我学习,怕我跟同学学坏。如果家里的鞋子位置有所变动,就得对我“拷问”一番。所以每当同学来家找我时,我就会先把拖鞋的位置用铅笔描下来,再让同学换上。同学走后,我再原样摆放整齐,用橡皮小心擦掉地板上的痕迹。一次,同学刚把脚伸到拖鞋里,就发现一个指甲盖大的钥匙。我立刻明白了,这又是我妈妈布的“阵”……

父母对孩子不信任,直接导致孩子对父母也不信任,也就加剧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分歧与矛盾。不论什么原因,如果对孩子怀有不信任的态度,让孩子感觉到父母对自己的不信任,这样的家庭教育不仅没有正效应,反而会激起孩子强烈的逆反心理,最终使家庭教育一败涂地。

孩子之所以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会出现那么多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家长对孩子的不信任。

在一次学校的例行体检中,小豪被检查出患有乙肝。因小豪年龄尚小,老师让小豪第二天把家长请到学校来。

“爸。”小豪回到家同父亲说,“老师让你明天去一趟学校。”一联想到小豪的淘气任性,爸爸马上警觉起来:“什么事?”“不知道啊!”小豪丝毫没有多想。

“又做什么坏事啦?”爸爸问。

“谁做坏事啦?”小豪愤愤难平。

“没做坏事你们老师找我干吗?一天到晚不让我闲着……”爸爸说。

小豪听后愤愤离开。

这位家长真是失败:孩子还没说什么,他就想当然地认为是孩子做了坏事,缺乏对孩子基本的尊重与信任,马上认定孩子闯了祸。孩子无从申辩,怎能不恼呢?

为什么不能多给孩子一点信任呢?孩子以前也许总是闯祸,让人觉得他确实总是闯祸,但也许偏偏这次他改过了呢?孩子这不好那不好,自己本来已经很沮丧,父母应该鼓励他振作才是,若反倒在他的伤口上撒把盐,透露出对他的不信任和失望,孩子又怎能获得上进心呢?

其实,真正让孩子对父母失望的大多不是身体上的惩罚,因为这种伤痛会很快随着父母的爱护而痊愈。真正让孩子对父母失望的是那些积压下来的委屈,这种委屈甚至能让孩子一生铭记。

吴天小时候,有一次家中抽屉里少了10元钱。父亲以为是吴天偷着拿出去花了,气得暴跳如雷,可倔犟的吴天坚决不承认,终于父亲的巴掌落了下来。就在父子二人僵持不下的时候,母亲回来了,原来钱是母亲拿出去买东西了。当时,一向不流泪的吴天泪流满面——那眼泪令父母惊呆了。事情虽已过去多年,但吴天每次提起时,都说那是他平生受过的最大的委屈,他说:“我没有想到,我一向敬重的老爸,会在我没有做错事的时候打我。”可见,那一巴掌的代价是巨大的。

所以,当父母认为孩子犯错误的时候,要先给他一个解释的机会;当孩子解释的时候,再给自己一个相信他的机会,这样可能会得到一个完全不一样的结果。父母不要过分地相信自己可以洞察一切。

只有得到信任的孩子,才能健康茁壮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