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常见病拨罐疗法
10251900000043

第43章 支气管哮喘

1.概述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支气管过敏性疾病,其临床特征是反复发作,伴有哮鸣音,以呼气性为主的呼吸困难和咳嗽。好发于秋冬季节,可见于任何年龄,而以12岁前开始发病者居多。现代医学认为,本病发生与体质的特异反应性(遗传过敏体质)有关。

本病可归属于中医的“哮证”、“喘证”、“痰饮”等病证范畴。其病因、病机为宿痰内伏于肺,因外感风寒,饮食不当,情志不畅等诱发而致痰气交阻,气道不利,肺气升降不利而致。

2.支气管哮喘发作期拔罐部位及方法

单纯火罐法

“选穴”风门、肺俞、大椎、膻中、尺泽、定喘。

“方法”患者取适宜体位,暴露穴位,用闪火法将火罐吸拔在穴位上,留罐15~20分钟,至穴位皮肤发红紫为度。每日1次。

贮药罐法

“选穴”风门、肺俞、大椎、膻中、尺泽、定喘。

“方法”患者取适宜体位,医者将备用药液1/3倒入玻璃火罐中,然后用投火法将药罐吸拔在穴位上,留罐10分钟。每日1次(方药用止嗽散:桔梗、甘草、白前、橘红、百部、紫菀,煎煮取汁备用)。

闪罐合刺络罐法

“选穴”肺俞、定喘、膻中、尺泽。

“方法”先在定喘穴行闪罐5~6次,以皮肤发红为度,然后将肺俞、膻中、尺泽穴常规消毒皮肤后,以三棱针在穴位点刺后,迅速用闪火法将罐吸拔在穴位上,留罐10分钟。每日1次。

刺络罐法

“选穴”肺俞。

“方法”患者扶椅倒坐,充分暴露背部,消毒穴位皮肤后,用梅花针重力叩打穴区皮肤,使其轻微出血,或用三棱针快速点刺出血,然后用大号玻璃火罐吸拔,留罐5~10分钟,出血量0.5~1毫升。每周2次,5~10次为1个疗程。

出针罐法

“选穴”定喘。

“方法”患者俯卧位,消毒穴位皮肤后,用2寸毫针,针尖稍偏向椎体方向,刺入0.5~1.5寸深,用强刺激手法,使病人有较强的酸胀感,不断提插捻转,留针10~15分钟后起针,然后用闪火法将罐吸拔在穴位上,留罐10分钟。每日1次,一般1~2次即可。

3.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拔罐部位及方法

单纯火罐法

“选穴”大椎、风门、肺俞、身柱、膻中、中府、关元、肾俞、脾俞、足三里。

“方法”患者先取俯卧位,取大小适宜火罐,用闪火法将罐吸拔在背部穴位上,然后患者变换体位为侧卧,再用闪火法吸拔腹部及下肢穴,留罐10~15分钟。单纯火罐吸拔后,在吸拔的穴位上涂抹“参龙白芥膏”(方见45页药罐法附方)。每日1次,7次为1个疗程。

走罐法

“选穴”背部督脉和膀胱经循行线。

“方法”患者取俯卧位,暴露背部,先将润滑剂或药液涂抹在背部,然后用闪火法将中号火罐1个吸拔在背部皮肤上,医者沿督脉及膀胱经循行部位连续上下推拉走罐多次,至皮肤发红为度。隔日施罐1次。

贮水罐法

“选穴”大椎、风门、肺俞、身柱、肾俞、脾俞、膻中、中府、关元、足三里。

“方法”在温暖的室内,病人脊背外露,取侧卧位。使用1号大玻璃管,内置温热水半罐,用投火法迅速将罐吸拔在背部穴位上,可先左侧,后右侧,罐拔好后将身体改为俯卧位,水罐内无数小水泡连连上冒。约留罐15分钟起罐(因罐内有水,起罐时将罐慢慢滑向一侧,使罐口向上,一翻掌起罐则滴水不漏)。然后依法吸拔腹面及下肢穴位。每日1次,哮喘轻者4~5次,略重者5~6次。

刺络留罐法

“选穴”大椎、肺俞、脾俞、肾俞或身柱、关元、膻中、中府。

“方法”患者取适宜体位,常规消毒穴位皮肤后,先以三棱针点刺穴位微出血后,立即用闪火法将罐吸拔在点刺的穴位上,留罐10分钟。每次1组穴,每日1次。

发疱罐法

“选穴”大椎、双肺俞。

“方法”缓解期的病人可采用拔罐发疱疗法来行预防治疗。以投火法分别吸拔大椎及双肺俞穴,其火力要大,使吸力充足,待罐内皮肤起疱后方可起罐(要用玻璃罐以便于观察)。起罐后在局部覆盖消毒纱布以保护创面,待水疱自行吸收。

4.注意事项 本病发作时,可配合药物治疗。缓解期的病人在拔罐时要注意室内温度,以防着凉诱发感冒,引起发作。同时要坚持治疗,适当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抗病能力,饮食宜清淡,忌肥甘厚味,戒烟酒,节性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