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常见病拨罐疗法
10251900000038

第38章 针罐法

针罐是指在拔罐前后配合针刺疗法。本法具有针刺与拔罐的双重治疗作用,其适应范围及疗效都明显超过单独应用拔罐法,对重症及病情复杂的患者尤为适用。例如,拔罐配合皮肤针轻叩,用于麻痹性疾患;拔罐配合皮肤针重叩或三棱针点刺、铍针割治等,用于痈疽疖肿、热毒壅盛;拔罐配合火针,用于痈疽疖肿、甲状腺肿大、淋巴结结核等症;拔罐配合指针、磁钅是针,用于小儿及畏惧针刺者,因其无痛苦而易被接受;拔罐配合挑治、电针,可用于治疗一些顽固性疾病。

1.排气方法 除挤压排气法不宜用于留针罐法之外,拔罐疗法的各种排气方法均适用于针罐法。

2.拔罐方式

(1)毫针罐法:是用毫针针刺与拔罐相结合的一种方法。临床实践证明,针刺具有增强拔罐的疏通经脉气血、祛除邪气,调理阴阳的效应,两者具有协同治疗的作用,普遍适应于各种类型的病症。毫针罐可分为2种。

①出针罐。首先在有关穴位上针刺“得气”后,再持续快速行针(强刺激)10~20秒钟,然后出针,不需按压针刺点,立即拔罐于其上,可吸拔出少许血液或组织液。此法适用于病程短,病情重,病症表现亢奋,属于中医实证类型者(如跌打淤肿、感冒、感染性热病、风湿痹痛等)。

②留针罐。在相应的穴位上针刺“得气”后,不需持续捻针即可拔罐,用罐把针罩住,起罐后才出针。本法选用的针规格要适度,进针到合适的深度后,留在皮面上的针杆长度要小于罐腔的高度,否则易将针柄压弯及发生疼痛。一般对胸部、背部、肾区,以及有较大血管、神经分布的四肢穴位,尤其瘦弱者,针直刺时不宜太深,比正常人刺入的深度要浅,否则拔罐后由于吸力的作用,针尖可能会逆势深入,而超出正常深度,容易造成损伤事故。

(2)刺络罐法:是用三棱针或注射针头刺破穴位、病灶部表皮显露的小血管,使之出血或出脓,然后立刻拔罐,也有先拔罐而后刺血者。本法常用于病程短,症状较重,表现亢奋,具有红、热、痛、痒、游走不定等实证者,如感染性熟病,内脏急性疾患(支气管炎、急性胃炎、胆囊炎、肠炎等),肝阳上亢高血压,神经性皮炎,皮肤瘙痒症,丹毒,疮痈,急性软组织损伤等。常用刺络罐方式有以下6种:

①先针后罐。首先用三棱针在一定的穴位、部位进行点刺,然后用罐吸拔出血。一般吸拔10~15分钟。

⑦先罐后针。常用于胸腹部,即先用火罐在一定穴位、部位进行吸拔(一般吸拔10~20分钟),至皮肤发红为度。然后用三棱针轻微点刺,并用两手指拿提针刺部位10余次,出微量血即止。此方法多以行气为主。

③针罐行针。先在一定部位用三棱针点刺出血,接着用火罐吸拔针刺部位,使之再次出血,然后再用三棱针在针刺部位做循经轻轻点刺。此法多用于重病患者或急救使用。

④行罐针罐。此法常用于四肢肌肉丰满处或腰部。在选定穴位、部位进行循经上下行罐(走罐),一般行罐5次,以肤红为度,并在选定穴位、部位进行点刺,然后再用火罐吸拔2~3分钟,使之出血。此法多用于泻火为主者。

⑤浅刺留罐。先用两手拿提针刺部位、穴位,然后以三棱针轻微点刺,以患者感到疼痛为度。再用火罐吸拔,留罐15~20分钟。此法多用于对针刺恐惧的患者。

⑥深针走罐。先用三棱针采取重手法针刺,出血片刻后,用酒精棉球压住针刺部位,然后以放血部位为中心向四周走罐。以行气活血为主。此法常用于治疗外伤淤血、红肿不退等(新伤要隔日治疗)。

(3)挑罐法:此法是用三棱针、注射针头挑断穴位上或病理反应点(如结节、变色点、怒张小血管等)上的皮内、皮下纤维,然后立刻拔罐。本法适应范围较广,对体质虚弱的各种类型急、慢性病症,如慢性支气管炎、哮喘、冠心病、高血压病、胃肠慢性炎症、风寒湿所致腰腿痛、皮肤病、痔疮等均可采用。

(4)皮肤针罐法:此法是用皮肤针(梅花针)在需治疗的部位、穴位进行叩击,局部皮肤出现潮红或渗血即止,立刻用火罐吸拔。本法适用于各种急、慢性疾病。

(5)火针罐法:此法是用烧红的火针(钨钢制的粗针)先速刺穴位或病灶,然后立刻拔罐的方法。施治时要避开大血管、神经。为了使刺入准确,治疗前可在局部涂以碘酒或红药水作标记,然后将在酒精灯上烧红的针尖快速刺人至预定的深度后立即拔出,再用火罐吸拔5~10分钟。本法有温经散寒、软坚散结的作用,适用于寒湿性关节痛、良性结节肿块、冷性脓肿等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