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常见病拨罐疗法
10251900000033

第33章 火罐法

火罐法是一种很常用的拔罐法,系利用点火燃烧的方法排除罐内空气,形成负压,以吸附于体表。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1.排气方法火罐排气,是用点火的方式排出罐内部分空气,常用的方法有以下6种:

(1)投火法:本法多用于侧面横拔位。操作时用镊子夹住酒精棉球,点燃后投入罐内,迅速将罐扣在应拔部位;或用软质纸稍折叠,也可卷成纸卷(较罐的深度长3厘米左右),点燃后在烧去3厘米左右时投入罐中,不等纸片烧完,迅速将罐扣在应拔部位。

(2)贴棉法:本法适用于侧面横拔位。操作时首先用0.5~1平方厘米的脱脂棉片,四周拉薄后略吸酒精,贴于罐内上中段,点燃后迅速扣在应拔部位。注意棉片不宜太厚,吸取酒精不宜太多,否则易造成贴棉脱落,以及酒精流溢烫伤病人。

(3)滴酒法:本法适用于各种体位。操作时在罐内底部滴入酒精数滴,保持罐口朝上,然后将罐横放,旋转1~3周,使酒精均匀地附于罐内壁上(勿使酒精沾到罐口,以免灼伤皮肤),点燃后手持罐底迅速扣在应拔部位。注意酒精不宜滴得过多,以免火焰随酒精流溢,灼伤病人。

(4)闪火法:本法适于各种体位,特别适用于闪罐法、走罐法。操作时用镊子夹住酒精棉,或用一根长约10厘米的粗铁丝,将一端用脱脂棉和纱布包裹成一小鼓槌状,吸取酒精,点燃后伸入罐内旋转片刻,迅速抽出棉球,将罐扣在应拔部位。需较大吸拔力时,可将燃烧的酒精棉球在罐内上中段壁上旋转涂擦,使酒精在罐壁燃烧,然后迅速抽出棉球并将罐扣在应拔部位。棉球不宜吸取酒精太多,否则易流溢烧伤皮肤。

(5)架火法:本法适用于俯卧、仰卧的大面积部位及四肢肌肉丰厚的平坦部位。它的特点是不受燃烧时间的限制。操作时可选用以下2种方法:

①用易燃的软布或软纸包住一枚铜钱或类似物品,将布或纸的四周折转向上约3厘米,便制成毽子形的点火架。然后置于吸拔部位,点燃布或纸角。也可以将酒精棉球放在点火架顶端点燃。最后迅速将罐扣在应拔部位。

②用不易燃,不传热,直径为2~3厘米的物品,如胶木瓶盖、汽水瓶盖、木片、橘皮等,置于吸拔部位中心,再放一酒精棉球于其上,点燃后立即将罐扣上。

(6)弹簧架法:用一根直径0.5~1毫米的钢丝绕成弹簧状,放入火罐内,近罐底的一端扭成钩状,钩端部卷上一个棉球,悬挂在罐的中央。拔罐时,在棉球上滴几滴酒精,点燃后将罐扣在应拔部位即可吸住。此架可反复应用。

2.拔罐方式

(1)留罐:又称坐罐,指罐吸拔在应拔部位后留置3~10分钟的拔罐方法。拔多个罐时,依罐具距离的不同分为密排法(罐距小于3.5厘米)、疏排法(罐距大于7厘米)。在背部拔多个罐时,宜按照由上(头部)往下拔的顺序,先拔上面,后拔下面,同时罐具型号也应当上面用小的,下面用大的。

(2)闪罐:指罐吸拔在应拔部位后随即取下,反复操作至皮肤潮红时为止。若连续吸拔20次左右,又称连续闪罐法。此法兴奋作用较为明显,适用于肌肉痿弱、皮肤麻木或功能减退的虚弱病症、中风后遗症等。

(3)走罐:又称拉罐、推罐、行罐、移罐等。本法将在后面章节详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