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把人生折叠51次
10249100000011

第11章 每天反思十分钟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每个人也都希望得到自己想要的生活。然而我们在忙碌且单调的工作中往往容易迷失自我,原因是我们只知道做事要踏实,忽略了思考与时常自我反省,总是沿用一种熟悉的思维方式,习惯性地走在“踏实”的大道上,从而造成不进反倒退的情况。在生活中,人们必须从事大量重复性的活动,如洗脸刷牙,吃饭穿衣等等。这些重复性的活动使人们逐渐形成习惯性的思维方式和比较固定的行为规范,会造成思维障碍。我们只有时常反思自己,敢于打破常规,不断的否定自己,才能审视自我、完善自我,并走向一个成功的彼岸。

提起三国诸葛亮施展的“空城计”,也许大家并不陌生。当时司马懿大军兵临城下,而诸葛亮只有老弱残兵和一些文官,情况危急。诸葛亮便坐在城楼上焚香抚琴,让军士尽撤去城头旗帜,打开大门。司马昭建议应该攻进城去。司马懿却说:“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于是下令退兵。等司马懿觉察过来时,赶回城中,早已不见诸葛亮的踪影。

按常规的想法,情急之下,只有踏踏实实地弃城而逃,才可保命;或全力拒之,赌上一把。然而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新情况,诸葛亮反思了很长的时间,认为这两种方法都不行,无论哪一个办法,都只能兵败被擒。于是,他决定不能采用这种惯例的做法,就算逃也要在时间上占据优势。诸葛亮打破常规,既不走,也不拒,装出若无其事的样子,高台端坐,抚琴自乐,以一座空城吓退了司马大军,真可谓“千古绝唱”。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随时的自我反思,它是检查自己和发展自己的动力。诚然,每当人们麻木地陷入日常生活的泥沼中,往往会不由自主地停止对自我的反思,并形成一种不问问题的态度和思维方式,从而使得原来什么样子现在还是什么样子。古今中外的发明与创造,无一不是孕育着创造者的强烈创新意识,要想摆脱传统观念和习惯思维的局限,只是踏踏实实的去对待它,也是无济于事。只有鼓励自我打破思维禁锢,质问常规的路线,每天反思十分钟,用变化的观点不断观察那些正在发生的事情。

从前,有一个做活儿踏实的木匠,他造的门,独具一格,不仅结实而且还非常美观,很多地主豪门都请他造门。

一次,他看到自己家的门早已没有面目,自叹道:“亏了我给别人造了一辈子的门,没想到自己家的门却如此不堪,我要为自己造一个全城最好的门。”于是,费了好多时日给自家造了一个非常漂亮的朱红大门,他想这门用料最好、做工精良,一定会经久耐用。

后来,门上的钉子锈了,掉下一块板,木匠找出一个钉子补上,门又完好如初。后来又掉下一个钉子,木匠就又换上一颗钉子;后来又一块板朽了,木匠就又换了一个门栓;再后来门轴坏了,木匠又换了个门轴……于是若干年后,这个门虽经无数次破损,但经过木匠的精心修理,仍坚固耐用。木匠对此甚是自豪,多亏有了这门手艺,不然门坏了还不知如何是好。

忽然有一天邻居对他说:“你呀,做事太‘踏实’了,身为一个木匠,你得时时刻刻地去反思自己,你看看你们家这门?”木匠仔细一看,才发觉邻居家的门一个个样式新颖、质地优良,而自己家的门却又老又破,长满了补丁。于是木匠很是遗憾,但又禁不住笑了,“是自己的这门手艺阻碍了思维的发展。”

这就说明:踏实工作并非放弃思考,没有思考的踏实,永远都是机械的重复,得不到创新。正如,美国宇航局曾经为圆珠笔在太空不能顺畅使用而苦恼,提供巨资请专家研制新式品种。两年过去了,该科研项目进展缓慢。于是,宇航局向社会悬赏,征求此种“便利笔”。不料,很快来了一个小伙子,他向惊讶的官员们出示自己的“研究成果”——是一支铅笔!

很多人看了这则笑话后,都是一笑而过,并没有觉得有多么深奥的内涵。其实这则笑话背后说明了,踏实不等于放弃思考,更不等于抛弃自我反思。当我们碰到一件很普通的事情时,最好拿出十分钟的时间去反思,千万不可盲目的继续或追求,否则,本来很容易的事情,会被你搞的很复杂。

所以,在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绝对的失败,有时只须稍微反思十分钟,转变一下视角,失败就有可能向成功转化。失败和成功之间并非相隔遥远,有时也许只有半步的距离。只要我们从跌倒的地方向前跨出了那正确的半步,成功就会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