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用妈妈的信任握住孩子的手
10248400000033

第33章 思维的本质万变不离其宗

思维是孩子的宝库。如何打开这个宝库,以及如何保管这个宝库,是父母面临的非常严峻的问题。但现在很多父母对于思维的认识参差不齐,莫衷一是。如何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充分地认识思维方法,对于提高教育质量有着根本性的作用。

我们的思维往往因为输出的时候,遇到了诱惑,就丢掉本色。

让孩子不要成为“思维内容”的奴隶

一次,我们全家旅游途中,孩子对着车窗外凝神远思。对孩子来说,这是一种很难得的想象时间,因为这样的想象是需要长期沉淀才有结果的。

我找了个时机对孩子说:“柯纹,看见什么了?这么出神?”孩子莞尔一笑。

我当然心领神会,对孩子说:“你看见的东西很神奇,甚至有一种把你带到了缥缈无定的空虚里面去的感觉,似乎那里面有种你一千年前就相约的感觉,是不是?”孩子说:“你怎么知道?”

我接着说:“其实,无论你怎么想,你都只是用某一种坚定有力的情绪去思去想。无论你想象的是什么,其实都不重要,关键是那种想象让你产生了这样的情绪。所以,在我们看来,不管你想象的是什么,只知道你现在正处于一种异常昂扬的主动情绪的状态之中。这就像你写文章一样,不论写的是什么东西,其实你写作的时候,聚积起的思维情绪才是最根本的东西。别人读你的文章,表面上是在读你写的内容,实际上仍然是在感知你写作的情绪。所以,我们在写作中最重要的不是写作的内容,而是你的思维情绪。比如你想象飞翔的天空,天空是什么东西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天空中飞翔的你的思维情绪是怎样的,世界是在借天空映现你此时的思维的影子。那么说,我们一切的结果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产生所有结果时你的状态。当然,好的状态总会有好的结果,不好的状态总难有好的结果;而且这个结果的好坏不是以其他的标准来确定的,而是以你自己的思维效果来决定的。这就是我们思维的自我坚持,具有最自然、最综合的效果。这个综合的效果最能说明问题,它排除了其他对人的错误认识的结论。”

虽然孩子可能还不太懂,但孩子已经十岁了,我可以讲一点道理的,我在平时的写作、思考中也曾经简单地引导了这个方向。

我们在形成这样的思维的时候,实际上就是对我们的价值观、思维习惯、社会影响的考验,要如实地规整孩子这样自然化的思维是需要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思维环境来支撑的,我们的父母能做到多少呢?如果能把这点做好,在现在的社会中,孩子将是非常出类拔萃的。

灵感就是“思维内容”被转换

有一天早上,我们都快把早饭吃完了,离上学的时间已经很近了,孩子还在洗漱台前漫不经心地洗脸,扭帕子、照镜子、哼歌……都快急死人了。

丈夫批评了孩子,孩子还是不理会,最后我们只得让孩子罚站。过后,我们还很生气地对孩子说:“你再这样,我们就不要你了!”孩子却说:“你们不要我了,你们不就少了一个乖乖吗……你们到哪儿去找我这么好的乖乖?”说着还噘起了嘴,这样子就显得更加可爱了,把我们搞得哭笑不得。

这就是孩子,这就是孩子的灵机一动。正因为孩子保持着一颗率真的心,即使在不顺心的时候,都能依据自己很强的主动状态,得出对于问题现象的心灵处理,完成心灵自足的继续。这样也化解了父母与孩子的矛盾,还解除了自己的窘境。这样的思维方式恰恰说明了孩子心灵的主动性很强,能够保持自在的能力很强,从而为解决问题创造了条件。

是不是把孩子引导向了这样的思维状况之中,是对我们教育成败的衡量,是对我们教育质量的最大检阅呢?

这样的思维方式,也像写作一样,在于把写作内容充分调动起来,在其中实现这样的转化,才能把文章写得灵动起来,把文章写得回归心灵自我。我们的教育又做到这点了吗?

从本质到现象的思维方法才是正理

有一次,孩子跑回家就大哭起来。我一问才知道是班主任最近老是批评孩子,孩子因此认为老师不看重自己了。

我对孩子说:“老师批评你,不等于不看重你,不能光从表面看问题。其实你现在哭着回来,只是意味着你害怕老师不看重你了。”

我接着说:“你之所以担心老师的看重,是因为你害怕自己的努力换不回老师的青睐,所以才那么在乎老师是否看重你。也就是说,你是因为在乎自己,才在乎老师对你的看法。既然你已经付出了努力,你自身已经满足了,何需担心老师是否看重呢?所以说,一个人最根本的出发点仍然是自己的状态。如果你这样思考问题,那么你就不会出现思维不清楚、问题找不准答案、价值观片面的问题了。”

孩子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我接着说:“其实,你付出了辛勤的汗水,老师怎么可能不看重你呢?老师如果是真心看重你,与你的思路也应该是一样的啊。”

其实,作为成年人,也往往在乎自己是否真心付出,从来不敢奢望别人一定理解或回报。因为尽到自己的心就是自己主要的目的。所以,我们的教育也要给孩子树立这样的方向,构建这样方向的环境,才能使孩子不被歪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