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用妈妈的信任握住孩子的手
10248400000011

第11章 我们看不顺眼的事情,可能是孩子的享受

父母要注意克制自己的习惯,以免对孩子造成错误的影响。

父母要学会在孩子面前保持安静

孩子七岁生日那天,我和丈夫接她放学回家。在回家的路上,我们给她买了一盒生日蛋糕和一本漫画书。一进家门,我们连忙跟孩子打招呼,正准备向她祝贺生日快乐的时候,她却径直钻到自己的屋里看刚买的漫画书去了。丈夫感到很诧异,问我是怎么回事,我说:“没事,孩子现在最感兴趣的是她的漫画书。我们不一定要求孩子马上回应我们认为最重要的事啊。尊重孩子的选择吧。”丈夫瞅瞅我后,我们便各自做自己的事情去了。

是的,此时给孩子以安静,也许比什么都重要。任何重要的事情,要看时间、地点、阶段、心情等,不能总按照一般的程序或个人的喜好去决定。只有尊重了孩子自然的习惯,才是对孩子最有裨益的。父母们看问题,往往只从一些表面的、功利的、习惯的方式去看,忽略了一切事情最有价值的核心——自然,这就是父母们经常犯错误又不易被察觉的原因。如果父母能够从尊重孩子状态的角度去看问题的话,那么我们很多的教育问题就不会发生。而有了这样谨慎的思维和辩证的思考去对待孩子,那我们的教育还会有什么问题呢?所以,我们教育孩子出现的问题,从产生问题到对问题的结论,实际上都是父母思维简单造成的。所以,树立好了这样的思维方式,才能解决教育思路的根本问题。

一会儿,孩子高高兴兴地从自己的房间里出来了,还对我们报以会心的微笑。我想这种微笑应该是缘于我们给她带来了最好的礼物:理解和尊重。

孩子的这个生日过得很愉快,我们有一种很默契的感觉。

父母别对孩子的自然进步大惊小怪

一天,我和孩子一起高高兴兴地回家。路上,我们玩了积分购物的游戏,还分配了回家的任务。回到家里,我们各自完成了自己的任务,都感到很充实。时间晚了,我就建议孩子自己洗澡。孩子以往都是和我一起洗澡,还从未自己独立洗过澡,但现在她已经七岁了,我觉得她能够胜任这件事,所以就建议她这样做,谁知孩子很爽快地就答应了。后来,我边对孩子指点,孩子边洗澡,虽然有点混乱,但最终还是独自洗完了澡。我感到很坦然,虽然孩子表现得很优秀,但也是孩子应该做到的事,一切都很平静,我没有表扬孩子,孩子也没有要求我表扬的意思。

不一会儿,丈夫回来了,得知孩子自己洗澡,甚觉欣慰,于是,不假思索地就亮开了嗓子:“柯纹,今天怎么这么乖,自己洗澡了啊?”孩子听了,愣了愣之后,本来并不矫情,突然有点儿嗲嗲地说起话来了。

我赶快做了个动作,打断了丈夫的话,我说:“这有什么好奇怪的?很正常嘛,柯纹本来就行,没得啥子嘛!”说完,孩子也答道:“就是嘛,原来你还小看我啊?这有啥子嘛!”丈夫看到我们如此对话,也就把夸张的表情收敛了起来,问起孩子其他事儿。

孩子做得很好,实际上这是孩子自己的事,怎么轮到父母来帮孩子判断了?一些父母习惯于对孩子的表现做出总判断,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因为这是侵犯了孩子的权利。而一些父母却习惯于这样做,于是什么事都要对孩子的表现做出最终的判断。其实,按自然规律来说,并不需要父母对孩子的行为进行监控,只需要孩子在生活中形成自然的状态就可以了。但我们现在的教育总妄图用父母、社会的权力,去取代孩子的权力,从而命令孩子“朝某一个正确的方向走”,这样,孩子永远也学不到自然。这就是我们教育中存在的一个矛盾。

父母因为不负责任而溺爱孩子

我的一个朋友离异了,独自一人照顾着孩子。朋友很有钱,总是把很多钱拿给她的孩子,仿佛不多多给孩子钱,就不能表达对孩子的爱一样。其实,朋友这样做,也是有很多原因的,一是朋友本身很注重钱,认为有了钱就有了一切;二是朋友由于一心扑在钱上面,所以很少有时间来陪孩子,这也算是她对孩子感情上缺失的弥补;三是朋友本身缺乏一些教育理念,更不懂什么教育方法,所以就囫囵吞枣式地这样对待孩子了。

我发现,她的孩子拿了很多钱,除了吃得肥头大耳之外,经常一个人形单影只地回家或闲荡,没有什么朋友,听说在学校里也不活跃。我们都看得出来,这个孩子生活得并不幸福。从朋友口中得知,她们母子的关系也不怎么亲热、融洽,孩子与她经常是若即若离。

看来,孩子并不怎么爱他的母亲。朋友总是用钱去表达自己的爱,却不重视对孩子直接表达爱。在孩子眼里,朋友首先爱的是钱,而不是他。久而久之,孩子就与朋友产生了隔离感。真是个可怜的孩子。这其中,是母亲放弃了对孩子的爱的权力和责任,直接导致孩子与母亲间爱的纽带的断离,也让孩子产生了对金钱畸形的感受,对孩子心理健康带来了巨大的损害,所以母亲要负全部责任。

有些孩子有抑郁症,其中就是因为父母有一些畸形的行为特征,导致了对孩子的疏离。孩子得不到人情的温暖,而只得到了人情的冷漠,所以孩子就自然形成了保护性自闭。我们的父母有时犯的错误实在太多、太不应该了,由于不自知,便开始乱找问题。于是在同一种无知的情况下,制造更多的错误,并最终给孩子造成了痼疾。

不要因害怕危险就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权力

每天早上,我们吃的包子和豆浆都是我很早起床到楼下较远的一家面馆买回来,然后大家一起吃。后来我意识到这容易让孩子养成懒散的习惯,又不利于孩子与社会的接触。所以,随着孩子的长大,我觉得孩子可以自己去吃,又因为孩子和丈夫是在同一所学校,所以完全可以由丈夫带着孩子一起去吃,顺路同去学校,用不着总要等着我去买回来了。

但是,我与丈夫商议后,却得到丈夫的反对。原因一是我们家到那家面馆还有较长的距离,要过一次街,丈夫觉得不太安全;二是要在面馆里和许多陌生人接触,害怕孩子有什么不安全的因素。

丈夫的看法,我并不赞成。我认为,孩子这么大了,应该承担她本应该承担的压力、风险和责任。我们不能求全责备地看待这件事,只要是对孩子主要的方向有利的,我们就应该考虑支持。何况这种情况是孩子的自然成长过程中的必然体验,更不该反对。所以,我们除了给孩子多讲讲注意事项,尽量提供一些安全保护之外,就要勇于承担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任何风险,多支持孩子去做她应该做的事情。否则,我们无异于把孩子放进了保温箱,剥夺了孩子沐浴风雨的权利。

在这个过程中,主要是父母有一个观念性的错误,就是把风险、困难、责任只当做是不好的事情,或勉强当做是一种锻炼,而没有把这些当做是一种成长和享受。于是,父母们总是逃避或忍受这样的风险和责任,而没有积极支持孩子做事。所以,要从这些当中剥离出一种享受的成分,就像从温暖中剥离出享受的成分一样,其实温暖里本来也含有堕落和痛苦的成分。进一步说,温暖和艰难具有同样的意义,二者是可以转化的,关键是我们以什么样的态度,在什么样的程度上,去剥离什么样的成分。

我充分地讲了道理并一再坚持,丈夫也同意了我的意见。当我们与孩子沟通了这样的想法之后,孩子很兴奋地同意了。

我还对孩子说:“这不是一时高兴才这样做,要一直坚持下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