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守护型婴幼儿保育
10247100000013

第13章 守护型保育中的“空间”环境

孩子的活动就是酿出“空间”

“空间”是通过孩子的活动内容及各种活动对孩子的发育有着巨大影响的环境之一。就像“哆啦A梦”中的野比大雄、静香、剛田武、脛夫等相会的场面,是“杂草丛生的空地”。给孩子们准备这种“杂草丛生的空地”是大人所应该做的。在这样的“杂草丛生的空地”上,孩子们会展开各种游戏。

为了让孩子自己与环境互动,不是告诉孩子“这里是做什么的场所”以及告诉他设置那个“场所”的意图,而是准备一个让孩子们能够自己选择,或者能够想象的灵活的空间。

一个好的“空间”就是接受孩子,守护孩子,给孩子以活动的动机,加深这种动机。因此,保育人员必须是一个能够接受孩子的意向,构成那个环境的空间的导演。

“玩”“吃”“睡”相互独立

“玩”“吃”“睡”的场所相互独立非常重要。如果各个空间能够相互独立,则孩子们的活动就不会因为“吃”“玩”或者“睡”而被一律强制中断。

不是发出“好了,不玩了!”的信号,而是可以让孩子们“再用一点点时间”来完成,或者在可告一段落的情况下中断,培养孩子集中精力的能力,或者,培养孩子自己说服自己,将自己的兴趣告一段落,移向下一个活动的“自律”能力。

设定空间时,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不应该按照大人的想法,以墙壁等固定的方式分割,可以使用活动隔墙或家具等,按照活动内容进行分割。现存的设施有一定的限制,而使用活动隔墙或移动式家具,可以在旁边做出一个房间(与现在的活动相联系,隔成另外一个活动场所),还可以重新布置大厅或者走廊、玄关等,只要想办法,就可以将“玩”“吃”“睡”的空间相互独立。

“玩”的空间

孩子可以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内容、自己喜欢的物、自己喜欢的人。对哺乳期的孩子,需要准备可以活动身体的动区和可以安静地玩的静区;对幼儿,不仅需要准备看图画书、捉迷藏、制作手工的常设空间,还需要按照季节和时期,以及孩子的活动内容,设置有一定期限的灵活的空间。同时,有时还需要设置不规定任何内容的自由空间。

“吃”的空间

吃饭的空间,可以设成专门的房间,然而单独设置只有在吃饭的时间段使用的空间通常比较困难。就可以考虑在这个空间里布置常设的桌子,可以坐下所有的孩子,这个空间,也可以考虑用于集体活动。早晨集会后,利用孩子们在其他空间活动的时间,可以布置成饭桌,变成吃饭的空间,这样,即使无法确保固定的空间,也可以将“玩”的空间和“吃”的空间分开。

“睡”的空间

考虑午饭后的一系列流程,则应该尽量将午睡的空间与“吃”的空间分开。因为,准备午睡铺床时会有灰尘,因此应该将午睡和吃饭的空间分开。

3、4、5岁的孩子,可以和家长商量决定,如果能够做到不午睡也不影响下午活动,孩子可以自己决定睡与不睡,不睡的孩子可以在读书区自己静静地看图画书。

“玩”的空间

角落,中心,区

保育园的室内空间对于孩子的生活和活动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孩子们来到园里,要考虑“玩什么”。然后考虑“和谁玩?”“怎样玩?”“用什么玩?”。这就是动机,就是欲望。这种心情是孩子自然涌出的,如果是受人指使,别人让做的,则意义就不同了。但是,即使孩子自己要做,也得有自己可用的时间、空间、物等,还必须有自己想一起玩的朋友。

在海外,保育园的室内中央设置一个类似广场一样的地方,让孩子自己选择房间的某个角落作为自己的活动场所。同时,把这样的场所叫做“角落(corner)”。在美国,不是让孩子们一起做某件事,而是为孩子们准备可以按照自己兴趣和关心去活动的场所。同时,把这样的场所称为“interest center(兴趣中心)”。我认为,“角落,corner”和“中心,center”虽然是以孩子为主体,但是从结果看,为孩子准备的仍然是一个封闭的空间,将活动固定在了那里。因此,应该为孩子准备可以由他们自己去构筑的一个流动空间,这个空间可以与其他空间融合,可以从小的集体扩大为建立人与人关系的一个灵活的空间。我们将其称作“区,zone”。在这个区里,还可以由孩子们再自由地划分成若干个区。

区,就是根据孩子们自身的兴趣构筑的、可以变化、可以增加的空间。保育人员不应限定区的种类和数量,要经常有意识地促进孩子们自己去丰富区的内涵、提高区的质量,观察孩子的兴趣以及兴趣的変化。

首先,为了拓宽孩子们的兴趣,可以从准备5个左右的区开始。孩子们在哪个区玩是孩子们的自由,但是为了利于下一个活动用,规定使用过的东西必须自己负责收拾。各个区的天花板高度和地板材质不同,屏风、竹帘、带轮的家具等,都可以用来作为分区的隔断。

下面,我们就来介绍几个典型的专题区。

有意识地分区

区本来就是一个灵活的空间。什么类型的区配置在什么地方是没有规定的。但是,有一个原则就是阳光直射的地方不适合做读书区或者休息区。而积木区则不应该设在走廊等妨碍走路的地方。读书区的旁边设置成活动区也不太合适。总之,在分区时应该考虑如何扩大和加深孩子的兴趣和活动范围,不断摸索好的方法。

〔读书区〕

多种多样的区

不仅在规定的时间,同时还可以在自由的时间和等待开饭的期间,在午睡之前以及不午睡的时间等,按照各种情况,准备各种各样的读书区。书架高度的设置原则是便于孩子自己选书,自己取书,便于整理。还要准备可以把书摊开的桌子,宽松的沙发,可以靠着读书的柔软的垫子。这些都是孩子们用来享受的时间和空间。

同时,不仅仅在读书区,而且在创作区和科学区、表演区等,都会配置必要的图书,使孩子在需要的时候,即使不在读书区也可以随时看到书。

〔互动游戏区〕

2岁以下孩子的游戏区叫做“过家家区”,3岁以上孩子的游戏区叫做“捉迷藏区”。互动游戏为相互之间拥有共同印象才可以成立的游戏。孩子们通过过家家和捉迷藏,学习社会,认同他人的存在。互动游戏区设在容易创造共同印象,可以投入到那个世界中、可以安静地玩的房间的角落里,准备好各种物品和服装等。

各种各样的区

〔创作区〕

准备了纸张、文具、剪刀、胶水、黏土等做手工所需要的各种材料和工具,孩子们可以选择必要的物品。准备了制作方法的示范样本,最后还会展出孩子们的作品。同时,还准备了未完工手工作品的保管场所,便于孩子收拾整理。还准备了制作结束后供孩子们打扫桌子和地面用的扫帚和撮子,挂在制作工具的架子上。

〔休息区〕

有时需要稍微离开一下明亮宽阔而热闹的保育室,需要一个可以休息的小小的空间。想一个人待一会儿的时候,索性“什么也不做”,躲藏在小小的、黑暗的、有着柔软靠垫的封闭的空间。

各种各样的区

〔表演区〕

在这里,孩子们根据自己的意愿演奏乐器和演木偶戏等。表演活动不仅仅局限在这里。比如可以将吃饭区的厨房吧台当做舞台,由孩子们表演纸偶剧。

表演区基本属于在舞台上唱歌、跳舞的场所,但是在文艺演出前可以变为“乐器区”“演剧区”等,还可以按照季节和活动的性质再分区。

〔交流区(拼图和游戏区)〕

通过拼图和游戏,与其他孩子建立联系的场所。这种为少子化社会的家庭中只能一个人玩的孩子准备的可以大家一起玩的拼版游戏,颇受瞩目。这些游戏的目的不是为了要打败对方,而是需要大家合作,如何去帮助鸟或者松鼠从猫的手里逃生,或者保护沙子做成的城墙不被波浪冲走。

孩子们自己运营的区(新宿圣加保育园)

最初,由保育人员画〇(圈),决定可以在哪个区玩。而过了不久,孩子们就开始交涉,为什么“那个区画了×(叉)不能玩?”“什么时间可以玩?”现在,在有的时间段,完全由孩子画〇或者画×,决定是否可以玩。由孩子们自己商量,因为“昨天玩的还没有收拾”,不能玩,画×。“这次我们一定好好收拾,让我们用吧”,于是同意他们第二天使用。

各种各样的区

〔立体区,积木区〕

装备了木块、积木、砖块等。可以开展动态活动,同时,为了下次能够继续堆,规定只有这里可以不用收拾。非常重要的是将一个人玩变为大家在一起玩,拼出大的造型。还需要引导孩子做一些不是武器的东西,从中感到快乐。

有关积木的会话……(从看中学习)

有一次,一个患有唐氏综合征的孩子坐到了堆积木的地方,开始摆弄积木。

孩子A叫道:“别给弄坏了!”

保育人员说:“你看,他不是在弄坏,他是在收拾呢!”

孩子B说:“还真是的。让他弄吧,别管他。”

孩子A:“可是,他给放到别的地方去了!”

积木块平时都是按照大小分别收到不同的篮子里。

孩子A:“怎么办?”

孩子B:“嗯,好不容易他在收拾,别管他了。”

孩子A:“可是,我还是有点担心……”

于是孩子们悄悄地走近,从篮子里挑出大小不一的积木块,再放到不同的篮子里。只不过,只不过是这样做了,仅此而已。

但是,令人吃惊的是,表面上看那个患唐氏综合征的孩子似乎没有看孩子们在做什么,然而,在下一次,他竟然能够把积木块准确地收拾到不同的篮子里!说明他平时看别的孩子做时已经学会了如何整理。

〔科学区,文字区,数字区〕

让孩子接触自然和科学,从中学会在玩中思考,体验文字和数字乐趣的区。可以养一些鱼、虫子,准备用来观察的鱼缸,以及木头、石头、贝壳、骨头、羽毛等标本,再准备一些吸铁石、放大镜、秤、镊子等科学仪器及各种素材,让孩子通过玩来体验科学。与科学有关的以及与文字和数字有关的书籍,不仅只放在读书区,同时,也要放在这里一些。

户外“玩”的空间

安全的庭园不一定是好的庭园

据说,对于孩子来说,最好的玩具是自然界中的火、水、木、土。从孩提时代起,通过接触自然,在自然中玩,利用自然,从中培养感性和想象力,可以培养出对人及对自然的“善良”、“为他人着想”。环境教育不是给孩子灌输公害及自然灾害的恐怖,而是尽情运用手脚和五官,在快乐地玩的过程中,培育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感情。

然而,对孩子来说,自然界的一些东西,存在不太卫生和有一定危险的一面,在管理上也比较麻烦。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应该按照大人的愿望,把孩子玩的地方搞成非常干净、没有危险、容易管理的地方就是正确的。

以前,每当说起庭园,就会想到周围放着大型玩具的较大的空间。这里,需要我们把脑中那种固定的传统观念中的庭园,营造成孩子们可以进行多种体验的新的愉快的空间。这些有着高低错落的地面、流水、草丛、树木的地方,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有着无限可能性的玩的空间和发现的空间。这样的户外活动,可以提高运动机能,打下从科学的角度理解自然的基础。同时,还可以培养孩子的协调能力和创造性、判断能力,培养社会生活能力。

“吃”的空间

“吃”的空间

吃的空间是保证孩子进行主体性活动的重要场所。在什么地方吃?吃什么?如何吃?吃多少?都由孩子自己决定。这个场所,希望成为没有人干扰、自始至终都可以快乐地进行活动的场所。因此,其中最最重要的是要保证有一个与午饭前后的活动场所不相互干扰的地方。

同时,为了保证吃饭时若有突发情况,保育人员马上可以奔过去,还需要保证通道畅通。便于去洗手池,也是保证舒适的吃的空间的重要条件。

厨房需要考虑保证搬运饭菜方便,同时,也需要自然地引起孩子对吃饭的兴趣,最好设置在从走廊可以看到厨房内状况的位置。还有,厨房做午饭的声音和香味可以传到孩子们的房间,可以看到当天的菜谱,可以看到食品和饭菜的产地信息,这些也是非常重要的环境要素。

“睡”的空间

“睡”的空间

睡的空间应该尽量保证是一个隔断来自其他房间噪声和外部噪声的场所。需要保证有一条不会吵醒睡着的孩子、能够保证其他孩子或保育人员通过的通道。

还需要保证卫生。窗帘、隔断、照明器具等,应该调整为适合午睡的亮度。通过开关窗户、空调等,调整成舒适的温度和湿度。

对于睡不着的孩子,可经过与家长协商,为不午睡也不会影响下午活动的孩子在睡觉区以外的地方准备一个活动的场所。

同时,还应该准备在午睡时间以外也能睡觉的场所。

其他空间

其他空间

〔厕所,更衣,柜子〕

在孩子开始一天保育生活的入园(还有离开保育园前)的空间,也是家长和保育人员,以及保育人员之间交流信息的场所。为了形成一个对于孩子和大人来说都具有功能性的舒适的空间,应该尽量确保孩子和保育人员以及家长不感到压力的动线。还应该考虑下雨天、下雪天、刮风天等气候变化,考虑能放入婴儿车、无障碍等。

厕所的第一个条件是明亮清洁,离孩子们的房间比较近。准备便于孩子使用的足够数量的便器和洗手池。还要保证保育人员帮助孩子自立排便的空间。

同时,还要准备孩子可以自己拿取衣物的物品柜,便于孩子自己换衣服的空间。

刺激感官

守护型保育的空间应该考虑些什么

日本厚生劳动省公布的《保育园保育指针》规定,在表达领域中应该培养孩子“在生活中发现和感觉的各种声音、颜色、形状、触觉、动作、味道、香味等”。这就是培养孩子五官感觉的能力。为什么需要五官感觉呢?因为这些能力与创新能力密切相关。

孩子们是在无意识之中充分运用五官感觉把精力集中到玩上的。孩子们是无意识的,而保育人员却应该有意识地对此进行安排。有意识地去安排触动眼睛(视觉)、耳朵(听觉)、舌头(味觉)、鼻子(嗅觉)、皮肤(触觉)等各种感官的空间和活动,这是非常重要的。准备这样的环境,使孩子们将表现力和科学结合起来。这种环境在大自然中有许多。如果不能锻炼五官,我们则无法感觉大自然。但是,这样也可能存在问题。那就是单纯依靠身边自然界中存在的东西可能会有偏倚。如果平时不使用五官,即使到了自然之中,还是会变成由大人来教给孩子。

自然景物

镜面球

天花板的高度

人们往往会担心,在许多孩子集中在一起的场所,空气质量会变得污浊,还是天花板高一些比较好。但是,在另外的场所,反而是天花板较低才能使孩子们情绪稳定。特别是人数少的活动,或者玩“捉迷藏”等游戏时,在孩子们共有一个印象的场所,应该让天花板低一些。

如果没有天花板低一些的屋子,或者因为其他目的使用天花板高的屋子时,可以用布或者装饰物来改变一下天花板的量感(高度),也会给孩子一个能够使情绪稳定的空间。

室内的亮度和暗度——对采光的研究

日本非常重视日光朝向,一般人在选择房屋时,都会将“朝南”作为非常重要的条件,而在保育园内却没有直接接受日晒的必要。相反,还要考虑紫外线的危害性,在建筑物的南侧,注意避免不必要的阳光照射进来,而在北侧,可以利用光线稳定的优势,给孩子们准备好活动的场所。

在必要的场所,可以让孩子们充分感觉太阳光的丰富和变化,在其他场所,可以通过调节光亮度,以提高孩子的冒险欲望和集中精力。这样均衡地利用光线也非常重要。

在欧美,人们将日本式障子透过的光叫做“AKARI”,认为能够使人情绪稳定,给了很高的评价。

动线

保育园里“动线”的含义与建筑学中动线的含义略有不同。保育园内的动线不一定只是为了使孩子们的动作距离最短,而是为了让孩子看到“障碍物”而有意识地绕远的动线,是为了给孩子刺激,让孩子停住脚步。

把握和调整孩子的动向,使孩子更加活泼,这样可以使保育人员的动向更加有计划。

比如孩子一般不会先决定“到那里去”而行动,而是在视觉的刺激下,首先产生“去一下”的动机才开始行动。因此,如果走廊里没有任何障碍物时,孩子们一般都会在走廊里跑来跑去。当然,这会增大相互碰撞或者跌倒的危险。但是,在孩子们的动线范围内,放上花盆等,就会大大减少碰撞事故。在走廊挂上一些孩子们可能会感兴趣的画,或者放上鱼缸那种可以观察的角落,孩子们就不会跑,反而会停住脚步进行观察。

如果保育人员有意识地增加刺激孩子视觉,不仅仅会降低发生事故的风险,还可以刺激孩子们的五官感觉,拓宽活动的范围。

动线——哺乳期孩子的空间

可以让孩子在质感很好的地方依着,坐着。准备一个缓坡让孩子爬。准备一个隧道让孩子钻。在稍远一点的地方放个娃娃,孩子为了拿到娃娃就会爬过去取。在考虑哺乳期孩子特点的基础上,具体落实到空间的动线。

以动线回避危险(安全性)

确保孩子的安全和对当地居民开放,这是保育园面临的两个相互矛盾的课题。这两者只需将外来人员和园内孩子的动线加以区分就可以解决。可以根据园内孩子和家长、送货的、来访人员以及课外俱乐部(1)小学生等来园人员的目的以及时间段,区分入口、出口,尽量使各自的动线不交叉。

现在,很多保育园接送孩子的家长都使用IC门卡出入。同时,在门口安装监视摄像头进行监视,可以录下一定时间的影像。在职员人数少的时候,可以采取限制出入门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