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体育中国历代体育史话(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10244800000009

第9章 落日余晖——明清时期的体育

明清两代处于古代与近代的交替时期,是中国古代传统体育发展的重要阶段,明初到清中叶,体育活动仍在不断发展。清代中期之后,传统体育活动逐渐没落。

这一时期的民间体育活动完整地保留了传统体育文化,为现代体育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源。明初到清中叶,突出表现了古代体育的娱乐性与健身性,如武术、摔跤、冰嬉、围棋、导引等体育活动较活跃,有的还有发展。清嘉庆以后,随着清王朝的日益腐败,中国的体育也逐渐衰落。纵观历史,明清两代仍不失为中国古代民间体育的最盛时期。

武术空前发展

明清农民起义连绵不断,出现了武艺大发展大提高的盛况。随着民间武艺的广泛开展,其健身、娱乐的作用日益明显,主要用于军事作战技术的武艺,分化出一个专门的运动形式──武术。嵩山少林寺僧普遍练武并以武功见长,明正德年间,少林寺已“以搏名天下”。嘉靖三十二年,在抗击倭寇的战争中,少林僧兵就是其中一支最为骁勇的力量。

从武艺演进到作为运动项目的武术,经历了极为漫长的岁月,到明代才基本完成。这时武术已经有了完整的系统,有比较完整的技术结构。拳械之术由各种招势形成完整的套路并定名,为明清的武术理论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骑射的延续和狩猎的复兴

明清时期骑射之术仍然受到重视,不仅军中将士娴习骑射,儒生文臣中善于骑射的也屡见不鲜。明代民间骑射也有广泛的开展,明末农民军领袖李自成尤“善骑射”。他领导的农民军士兵大都精通骑马射箭。清初除军中强调骑射外,并令八旗子弟以骑射为本务,不得荒疏。

努尔哈赤及其子皇太极在关外时,通过“狩猎”,演习行军作战。经清圣祖玄烨提倡,选择蒙古翁牛特旗作为围场基地。清高宗弘历对狩猎也很重视,明确提出了狩猎具有军事演习和体育锻炼的双重意义。

球戏由盛而衰

古代各项传统球戏,至明代仍有所发展。女子踢鞠在明代民间流行。洪武间,民间女子彭秀云善踢鞠,“挟是技游江海”,被誉为“女流清芬”。《明宣宗行乐图》长卷中绘有朱瞻基观看踢鞠的场面,踢鞠是宫中嫔妃们非常喜好的运动。

明代“捶丸”运动也很盛行,仍有击球、射柳之举。至于“拍球”、“踢石球”等非正式球戏,遍及城乡各地,在妇孺中尤为流行。到了清代,由于满族习俗尚骑射,善溜冰,喜摔跤,从而取代了各种球戏。除拍球、踢石球尚在民间流行外,一些大型球戏逐渐衰落。

棋类

继魏晋南北朝隋唐之后,明清时期出现了中国围棋史上第三个高峰。妇女中也不乏弈棋能手。还形成了弈棋流派,如“永嘉派”、“新安派”等。

明代除称弈棋名手为“国手”、“国工”外,并已使用过“冠军”的称号。清代的围棋活动又有进一步的发展,出现了新的高潮。

象棋在民间更为普遍,清人所写的《象棋歌》中谓:“市夫牧童靡不能”,反映一般市民和牧童都会下象棋的盛况。

其他

摔跤:清代摔跤活动得到空前发展。军中设有“善扑营”,人员是从“八旗精练”勇士中选出。蒙古王公贝勒朝见清帝时,常举行满、蒙摔跤力士的竞技,并有赏赐。

冰上运动:满族聚居关外时,早有冰嬉习俗,并有擅长溜冰的军队。

延伸阅读

国手王抗与褚思庄

王抗,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宋齐之间的棋手,号称国手。他下棋注重攻势,而且快捷,其人下棋攻势凌厉,弱者几乎无招架之功。又一次,齐高帝命他和同为“圣手”的思庄比赛,两人从早上开始一直到晚上,才下完一盘,观棋的皇帝都疲惫不堪,就命王二人先休息,待五更时再来决战,王抗得此命令后,趴在棋盘上立刻呼呼大睡。思庄却坐在棋盘边没有合眼,整整思考了一夜。由此可以看出思庄与王抗正式棋逢对手,同时也反映了二人不同的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