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体育中国历代体育史话(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10244800000012

第12章 尚武思潮对体育的影响

尚武精神是因为战争环境的残酷而逐渐形成的,至上而下的风俗,亦称国家文化。中国历史上,尚武思潮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在西汉武帝时期和唐初达到巅峰。

一个没有脊梁的民族势必会被世界潮流所淹没,一个没有伟大精神贯穿的脊梁必将被外力所折断。中华民族的尚武之风,在不同的朝代有着不同的特点。春秋战国时期的齐、赵、秦人具有强烈的尚武精神,齐国的技击之术推动了竞技体育的发展,赵武灵王进行了“胡服骑射”的改革,秦国的尚武之风促进了军事武艺的发展,汉代的尚武之风推动了北击匈奴的大规模战争,唐代的尚武之风使唐初涌现出无数名将。

形成之初

上古时期,战争是国家的大事,支撑华夏族群发展的就是远古粗犷尚武的社会风尚。因此,从夏代开始,就出现了以培养武士为主的学校,统治者为战争准备,把贵族子弟全都培养成武士。商、西周、春秋直至战国均是如此。相传在与东夷的战争中,少康之子杼发明了甲,甲的发明为战胜善战的东夷族起了重大作用。

秦人祖先是古羌人的一支,因为远离中原,被中原各国视为蛮人。但是,自孝公任用商鞅励精图治、厚积薄发,终于在春秋末年成为五霸之一,并为其最后统一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秦人尚武精神正是源于此,耕与战更是支撑他们经济生活与战争扩张,促成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华夏一体”的大一统政权。

鼎盛之时

春秋战国之际,礼崩乐坏,干戈四起,战争成为时代的主旋律。社会的巨大动荡,冲击了原先森严的宗法秩序,绝对的等级地位开始松动,士人有了施展才能的契机,能够实现振兴家国的远大抱负。“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韩非子简简单单一句话,勾勒出春秋战国时代士人的意气飞扬,也为后世谈侠论义提供了说不尽的话头。眺望历史时空,豫让、庆忌、专诸、荆轲等豪杰侠士仗剑驰骋、厮杀纵横,演绎了一幕幕家国兴亡,荡气回肠的传奇。身系军国大事的将帅像孟尝君、信陵君也被人们传诵。春秋战国时,尚武思潮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习惯中,尚武、重义、轻死之风盛行。各国统治者皆尚武之君,齐有桓公,管仲因此提出“武勇者长”的主张,将尚武精神作为国策。

汉代,整个社会的精英人才愿意从军报国建功立业,因而才有班超的“投笔从戎”。因此有汉一代,灭匈奴、破楼兰、平羌人,战功显赫,据说“汉族”之称就是来源于匈奴的赞叹。唐朝也是拥有强烈的尚武之风,灭东、西突厥,平定薛延陀,征高丽,耀中华国威,创史上盛世。不过,汉唐两代过于炫耀武力,重视贵族政权,尚武精神仅仅是高门子弟的追求。

泯灭之路

宋朝开始尚武之风渐衰。由于开国皇帝赵匡胤倚靠“陈桥兵变”夺取了江山,因此他对掌握兵权的将军极其敏感,后来通过“杯酒释兵权”解除大将的兵权。自此,有宋一代重文轻武,同样品级的官职,文官要比武官大一些,待遇优厚一些。而且宋代派文人做知州掌管地方行政,设立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权,进一步削弱军人的权力。

宋朝的重文轻武和军事制度直接导致了宋与契丹、党项、女真和蒙古人的战争是一败再败。

延伸阅读

杯酒释兵权

宋太祖赵匡

建立北宋政权后不到半年,就有两个节度使发动了叛乱,他认为节度使掌管军权,是造成唐朝以来藩镇割据的重要原因。尽管两个反叛的节度使被镇压下去,但是如何解决将领军权过大的问题始终困扰着他。

961年,赵匡

在皇宫里设酒宴,宴请石守信、王审

都数位高级将领。酒过几巡,侍候的太监退出。赵匡拿起一杯酒,先请诸臣喝干,然后说:“你们或许不知道,我做皇帝也有很大难处,还不如做个节度使自在。这一年来,我就没有一夜睡过安稳觉。”

石守信等大将听了十分惊讶,连忙问缘故。宋太祖说:“这还不明白?皇帝这个位子,谁不想啊。”石守信等人听出话外之音。赶紧跪在地上说:“现在天下已经安定了,谁还敢对陛下三心二意?”

宋太祖摇摇头说:“你们我当然放心,只怕你们的部下将士当中,有人贪图富贵,把黄袍披在你们身上。你们想不干,能行吗?”石守信等人非常惶恐,赶紧请教怎么办。宋太祖说:“你们不如交出兵权,给你们大量赏赐。你们购置良田美宅,美女侍儿,我们君臣相安,不是更好吗?”

第二天石守信等人就称病不上朝,并交出了兵权。这就是“杯酒释兵权”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