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古化石(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
10240600000016

第16章 植物

Ⅰ古生代植物

裸蕨植物目

包括一群最古陆生植物,故其构造十分简单,特点篇:

(1)无根,仅有根茎及假根。

(2)茎直立于根茎上,分叉简单,多为双叉式分叉,茎裸露无叶,或者附以刺状表皮附属物,茎上有气孔。

(3)胞子囊多生于枝的尖端,均为同胞现象。

(4)时代及分布:由上志留纪至上泥盆纪,最初发现于加拿大,以后在苏格兰、德国、法国以及中国等地,均有发现,其大多数见于中、下泥盆纪地层中。

原始鳞草目

(1)为最原始的石松类。

(2)茎由横卧的根茎上直立长出,双叉式分叉。

(3)茎上密集线状的轮生小叶,每输的叶与鄰输的叶为应生,上下约略成直行排列,叶子尖端分叉,基部扩大,在叶落之前不发生离层,所以只有叶座(Leaf/cushion)无叶痕(Leaf/scar),叶座中有两条长纹线,直通至叶座的底部。

(4)时代:中泥盆纪。

木贼目

(1)此类植物茎分节舆节间,主茎很粗,其上有很多纵肋,节上翰生细枝。

(2)叶子多输生于节上,叶线形,比节间长,单脉,基部不相连。

(3)本目之化石除叶子外,其余多为椭部印模。

(4)时代:在古生代极其繁盛,常成20~30米之大树,少数留至中生代,至现代者只有木贼一属。

楔叶目

(1)茎细而长,分节典节间。

(2)叶输生于茎上,其前缘较宽,基部较狭,故为楔形,每轮常为六个叶片组成,互不相连。

(3)叶脉均由叶基部发生,无中脉。

(4)时代:由上泥盆纪至上三叠纪初期,惟以石炭纪晚期及二叠纪初期篇最发达。

蕨目和种子蕨目

石松目

(1)本目包括很多植物化石,现代石松多为草本,古生代时的石松植物是木本大树,但它们叶子很小,成一定形式排列在茎或枝上,当这些小叶脱落之后在茎上或枝上,留下了叶座,这种叶座排列的方式,常常是区别不同种类的石松植物的依据。

(2)时代:上古生代最多。

“科达树”目

(1)为树干高达10~80米之乔木,仅在干的顶部分叉。

(2)叶密生于枝上,为无柄之单叶,作长线形至长披针形。

(3)叶全缘,长20~100厘米,宽15~20厘米,具平行叶。

(4)时代:下石炭纪——上二叠纪。

银杏目

(1)叶很大,继续分叉而成许多线形的长裂片。

(2)具有很多平行的叶脉。

(3)时代:二叠纪。

苏铁植物类

(1)叶羽状或披针形,羽片生于羽轴的腹面(即上面),舆叶轴成直角。

(2)有的叶片并不分裂或偶而分裂,变化甚多,有的仅基部相连,有的大部分相连,但先端自由,形如单叶的锯齿。

(3)叶脉平行,多简单,有的分叉几次。

(4)有时与Pterophyllum相混,不易识别,但本属的羽片生长在羽轴的上面,而Pterophyllum羽片长在轴的两侧。

(5)时代:二叠纪——第三纪。

松杉目

(1)最标准的标本,枝部中轴甚狭细,轴两旁保存着狭细的小枝,斜生于轴上。

(2)叶如针状,长仅数毫米,螺旋地着生于枝上。

(3)叶很密,互相盖覆如覆瓦状或紧贴于枝上。

(4)时代及分布:此属为欧洲下二叠纪标准化石,在法国的上石炭纪最上部似亦曾发现。

分类不明的植物

(1)轴很粗,叶子分四行排列于轴上,在轴之上边有两行叶子较长大,奥轴成很大的角度,在轴的下边的两行叶子较小。

(2)在叶子顶端常成朵状或齿状,但两侧无此现象。

(3)叶脉自基部伸出,并在近基部处分叉,再达叶子顶端。

(4)声时代:二叠纪。

Ⅱ中生代植物化石

藓苔植物门

Thallitcs Walton

(1)本属应川于原叶体状的植物,尚不能确定是否属于苔藓动物。

(2)时代及分布:很广,石炭纪——第四纪。

蕨类植物门

Ⅰ石松纲

石松目

Sellaginellites Zeiller

(1)本属舆现代的卷柏属(Selaginella)很相似,具大小两种孢子,草本。

(2)茎上生有大小四行叶子,大者居下名曰腹叶,小者居上,名曰背叶。

(3)茎作双叉或分枝。

(4)孢子囊有大小两种。

(5)时代及分布:欧洲、北美、苏联及中国云南的上石炭纪——第三纪。

Ⅱ木贼纲

木贼目

Neocalamites Halle

(1)本属茎的外形舆古生代的芦木属(Calamites)相类似。

(2)主茎很粗,面上有很多纵肋,茎分节,节上输生细枝,枝上输生细长的叶子,叶线形,比节间长,军脉,基部不相连,时代及分布:北欧、北美、苏联、中国、日本、朝鲜、越南、南美、南非及澳洲的三叠纪——中保罗纪。

Ⅲ真蕨纲

(1)观昔座莲目

观昔座莲科

Marattiopsis Sehimper

①小羽片类似Taeniopteris,其生殖叶的小羽片的叶缘下面,各具一平行着生的线形到长卵形的合囊,这些合囊是由许多孢子囊连生为一环状,各不分散,宛如今日之Marattia属的一样。

②时代及分布:欧洲、印度、越南、中国、朝鲜及日本的上三叠纪——中侏罗纪。

(2)真蕨目

①薇科

Todites Seward

本属名用于薇科的化石,其生殖叶类似今日之Todites属。

营养叶有的属凡Pecopteris型,有的属Neuropteris型,也有的属Sphenopteris型。

孢子囊很小,散生在生殖叶的背面。

时代及分布:很广,上三叠纪——上侏罗纪。

②裹白科

Gleichenites

本属舆今日的GCeichenia属极类似。

羽状复叶,羽轴双叉式分枝,小羽片近对生。中脉常明显,侧脉双叉式分叉。

孢子囊生于小羽片的背面。聚成圆形孢手囊群,无囊盖。

时代及分布:很广,上三叠纪——第三纪,在北半球,以下白垩纪为最发达的时期。

③桫坜科

Coniopteris Brongniart

羽状复叶,羽片线形,长较宽多数倍,两边近平行,先端尖锐,舆轴成大的锐角。

小羽片为Nphenopteris型,孢子囊群生于脉顶,局部地被杯状孢子囊盖所包围。

叶脉篇Sphenopteris型,每羽片具一中脉,侧脉舆中脉成锐角,左右互生,侧脉达裂片的尖端。

时代及分布:甚广,侏罗纪。

④马通科

PMebopteris Brongniart(=Laccopteris Presl)

叶为叉掌形,羽状复叶。

柄两歧分枝,羽片生在柄的雨枝上,作掌状排列。

小羽片生自羽轴之两旁,线形,各具一明显的中脉。

侧脉双叉式分叉,互结成网,孢子囊群圆形,单行排列于中脉之两旁,每一孢子囊翠有5~15个孢子囊。

时代及分布:甚广,上三叠纪——下白垩纪。

⑤双翼科

Dictyophyllum Lindler et Hutton

叶大,叉掌形,羽状复叶,叶柄双叉式分枝,主羽轴先向外屈,再向内弯,羽片生自羽轴之两旁。

小羽片各具中脉,侧脉互生或对生,出生角度常近90°,分叉后舆左右细脉连结而成网状,但网内又有细脉,舆他脉不相连接;

孢子囊生于叶之背面,集聚成群,无囊盖。

时代:上三叠纪——下白垩纪。

⑥蕨科

Onychiopsis Yakoyama

此属舆今日之Onychium属极类似,具重羽状复叶。

营养叶为JFAenopteris型。

孢子囊卵形,生于生殖叶的背面。

时代及分布:很广,上保罗纪及下白垩纪。

种子植物门

(1)种子蕨目

Lepidopte9'is Schimper

①二次至三次羽状复叶,形大,中部宽而两端尖,主轴很粗,面上生有胞状的大圆突起。

②羽片近对生或互生,典羽轴成锐兔或近垂直,羽片披斜形、线形;或长卵形。

③小羽片长三角形、剑形或长椭圆形,邻近小羽片的基部相连,小羽片质厚,脉常不明显。脉型似古生代的Peoopteris,叶的外形亦与古生代的Callipteris近似,并有小羽片直接产生在羽轴上。

④时代及分布:东格林兰、北欧、南非及束亚的上三叠纪。

(2)苏铁目

Nilssonia Brongniart

属之描述同古生代本属。

(3)本内苏铁目

Pterophyllum Brongniart

①叶羽状,羽片扁针形至长方形,线状或舌状,两边常平行,基部全部接触于羽轴之侧。

②叶脉平行。

③时代及分布:很广,二叠纪——下白垩耙。

(4)银杏目

Baiera Braun emend Florin

①叶扇形,有柄,叶脉平行,类似今日的银杏(Ginkgo)。

②叶片两歧分裂多次,裂缺甚滦,达全片之2/3.

③裂片常分成两组,再各分裂数次,成为若干细长而狭的裂片,各具2~4条平行叶脉。

④时代及分布:北半球的上三叠纪——下白垩纪。

(4)松柏目

Elatldes Heer

①枝叶属Pagiophyllum型,镰刀状,质坚,成螺旋状排列着。

②雄球果甚小,簇生于枝顼,每小孢子叶具有三个粉囊。雌球果单独生于枝顶。

③苞片具有粗柄,头部涨大,每片合有5个胚珠。

④时代及分布:欧洲及亚洲的侏罗纪——下白垩纪。

(6)所属不明或篇型属:

Taeniopteris Brongniart

①叶披针形、长椭圆形或舌状。

②中脉明显,延达叶片尖端。

③侧脉与中脉几成直角相交,分叉一次或多次。④时代及分布:世界各地的二叠纪——白垩纪。

Ⅲ新生代植物

一、蕨目

二、松杉目

三、银杏目

四、单子叶植物纲

五、双子叶植物纲

藻类化石

Ghara输藻

(1)为输藻纲内最主要的一属。

(2)生殖器官生于短枝的节上,精子器为凹形,内含无数双鞭毛精子。卵器为卵圆形,内含卵,卵器顶部有些细胞伸出,构成一冠。

(3)时代:泥盆纪——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