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古化石(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
10240600000013

第13章 棘皮动物

Ⅰ海林檎纲

海林檎是较原始的海产棘皮动物,有柄或无柄,固定海底生活。全体可分萼、茎和腕三部分,茎和腕都不发达。和腕合称寇部,其形状多不规则。

萼部形状亦不一,有球形、半球形、卵形、袋形、圆筒形等,萼由许多排列不规则或规则的钙质小板所组成,叫作萼板。

萼板形状有:四角形、五角形、六角形或多角形,其数目最少13片,最多可至200片以上。除极少数海林檎的萼板形状规则,排列整齐外,一般均形状不规则,排列不整齐。萼板互相密接,其上大多有孔,按孔的有无、数目及排列的不同,有单孔、双孔、菱孔、无孔之别,是分目的依据。萼的上面中央有口,口的形状有圆形、裂罅形、近五边形,更有的口在两端分叉,如中国海林檎。在口部下方,有肛门,呈圆形或五边形。

海林檎

其上盖有肛板五枚,形成肛锥。在口舆肛门之间,一般有水孔和生殖孔。短而窄的步带自口部向外辐射而出。

海林檎的地质分布,始自下寒武纪,而以奥陶纪和志留纪为最盛,是地层很好的分层标志。

中国巳发现的海林擒有二目:

双孔目和菱孔目。

Ⅱ海百合纲

海百合是海生棘皮动物的一纲,深海浅海均产之,因其状如百合,故名。大多固着海底生活,为两面对称,看起来像是五射对称、全体可分为根、茎、冠三部分,寇部包括萼和腕两部分。

萼:呈杯状或球状,为海百合的重要部分,系由几环灰质或角质骨板组成,骨板成交错状排列;舆柄茎相连的第一环骨板,叫作内底板,为3~5个;有的海百合在内底板之间,还有中背板;内底板上又有一环骨板,计五个,叫底板;底板之上为第三环骨板,也有五个,叫做辐板;辐板之上为腕板,腕郎生长于腕板之上;辐板之间的骨板,称间辐板,腕板之间的骨板,叫间腕板,更有肛板和辐肛板。

萼的上部,称为口面,其上有由小骨板组成的萼盖。口位于口面中央,开在萼盖上或在萼盖下。步带五条,自口向外作辐射状伸出,位于萼盖之上或下,步带由许多步带板组成,步带之间,还有间步带板。肛板位放辐板之间,或位于萼的腹部,亦有生于肛管之末端或旁侧的。内底板常常缺失,间辐板亦可以不存在;根据内底板的有无,可以分为单环海百合——无内底板的,和双环海百合——有内底板的,两大类。

腕:亦为若干小灰质骨板所组成,有单列和双列之别。腕可以分枝,并有等分和非等分之别,枝上两侧,如又有分出像羽状的小枝,是谓羽枝。腕的内侧有食物沟通往口腔,沟上有时盖有小盖板。

茎:位于萼的背部,是由多数灰质茎板组成的柄状物。原始的茎由五行骨板并列,后来渐渐演化,结合成一个个的环状茎板;其横切面有圆形、四角形、五角形或多角形。同一个茎上的茎板或大小相同,或大小相间;茎板中心,具一小孔,叫做茎孔;茎板上下二面,通常为平滑,但亦有多种刻纹或僚纹构造以稳定茎板。有的在茎的周围生细细小的蔓肢,和根相似。

根:指茎底端而言,形状不定。固着海底的海百合,根的构造较复杂;浮游的海百合,根茎都很简单;亦有没有根茎的海百合。

海百合的演化:由简单而复杂;腕的数目渐渐增多,间辐板和间腕板也渐增加;内底板、底板、辐板则向背部收缩;肛板向腹部推移。茎由分裂而胶合,茎孔由大而小,节面刻纹——或条纹——由放射状而渐变为五组对称。

海百合的地质分布:在寒武纪地层中仅有海百合的分散骨板发现,到奥陶纪时才形普遍,志留纪时海百合巳较繁殖,泥盆纪中亦不少,至下石炭纪发育达于全盛时期,上石炭纪海百合虽仍属重要,但已开始衰落,石炭纪):真俊逐渐减少,现代海中仅有少数种属还继续生存着。

中国的海百合化石不多,主要因为对其采集研究不够。奥陶纪仅见有海百合的茎很多,伤未发现有萼;志留纪、泥盆纪中亦不多;石炭纪太原统的海百合化石较多,以中国海百合Sinocrinus为主;二叠纪仅见有海百合的茎;三叠绍有:Traumatocinus、Encrinus、Isocrinus等。三叠纪以后,因中国海相地层校少,未见海百合化石,仅新疆侏罗纪地层中产有户Pentacrinus的茎。

Ⅲ海蕾网

海蕾是海生棘皮动物的一纲,因其萼似花蕾,故名。其全体可分根、茎、冠三部分。茎短小,或有或无,很少保存为化石。冠部又包括萼和腕——即触手——两部。

萼为花蕾状或球状,辐射对称(五射对称),由若干骨板组成,除古诲蕾目的骨板数目常有变化外,其余概由十三枚骨板所组成。背部与柄茎相接的有三枚底板,二大一小;底板往上,有一轮五枚叉状萼板,称作辐板或分叉板;叉口恰包住一花办形的步带;在步带之间及每两块辐板顶间上,有五个间辐板,又称三角板。在萼的腹部——即上部——中央有口,口呈五角形;在口的周围、三角板的尖端,有五个或十个圆形或椭圆形的小孔,叫做呼吸孔或排水孔。其中较大的一个,系肛门所在,外观若一个孔,实则中间有隔板隔开;肛门通往内腔,而呼吸孔或排水孔则通往水管。

由呼吸孔或排水孔向外有作辐射状伸出的步带五条,其长短宽窄不定。步带上盖有骨板数行,中间的一行叫尖板,其下有底尖板,尖板两侧各有一行骨板,叫侧板;有的还有外侧板。步带表面中间有直沟,叫作食物沟,位于尖板之上。

腕或触手从步带两侧生出,由细小骨板累积而成,常常具有羽肢,不易保存为化石。

海蕾的地层分布,自奥陶纪至二叠纪。在泥盆纪时开始增多,石炭耙时最为繁盛,此后逐渐衰微,二叠纪以后,郎行绝迹。

中国海蕾化石甚少,至今仅发现两种:一篇中泥盆纪的泥盆海蕾,一篇下石炭纪的中海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