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中风临床检查与最佳保健方案
10239100000013

第13章 中医药治疗

1.急救原则及处理

中风的急救处理是卒中后针对“闭”、“脱”的救治而言,此时以开窍启闭、回阳固脱为重点。应选用投药方便、效果可信的中医综合治疗措施,用较快的时间,控制其危急之候。

开窍启闭:

(1)针灸:

取十二井穴放血,针人中、涌泉、太冲、丰隆、风池、内关、照海等穴。强刺激,留针20分钟。身体强健之人,舌强不语时,则针刺金津穴和玉液穴放血,以清热开窍。若目闭鼻塞之人,除针刺金津、玉液两穴放血外,可于迎香穴放血取嚏开窍(顺序取穴),以达到通窍醒脑,清醒神志。

中风阳闭实证患者,平日体质强壮,突然昏迷,不省人事,牙关紧闭,咬牙扣齿,两手握拳不开,痰迷心窍时,应首选针灸法急救,针刺回阳救急穴(百会穴及人中穴等)。如无效,患者仍处于昏迷不醒状态时,或为时过久都有生命的危险。此时应立即用三棱针取大椎穴、委中穴或尺泽穴,针刺放血。

(2)外治法:

①蓖麻子仁,捣成膏状。左歪贴右,右歪贴左,治口眼歪斜。

②巴豆7枚(去油)捣研如泥,左瘫涂右手心,右瘫涂左手心,以暖水1盅,置于药上,须臾即洗去,治口眼歪斜。

③夺命通关散吹鼻取嚏,以醒脑开窍。

(3)中成药:

①至宝丹:每次1粒,每日2-3次,用于阳闭。

②安宫牛黄丸:每次1粒,每日2-3次,用于阳闭。

③苏合香九:每次1粒,每日2-3次,用于阴闭。

④开关散(乌梅、冰片、生南星):擦大臼齿龈上。用于中风卒倒,口噤不开。

(4)中药针剂:

①清开灵注射液4ml肌肉注射,每日2次,或10-20ml加入10%葡萄糖液250ml中静脉点滴,每日1次。

②醒脑静注射液4ml肌肉注射,每日两次,或10-20ml加入10%葡萄糖液250ml中静脉点滴,每日1次。

③丹参注射液或复方丹参注射液20-40ml加入5%或10%葡萄糖液250-500ml中静脉点滴,每日1次。

④通脉舒络液250ml静脉点滴,每日1-2次,适用于气虚血淤、痰湿蒙塞心神证。

回阳固脱:

(1)针灸:

取神门、关节、气海,每穴灸15-20分钟。

(2)中药针剂:

①生脉注射液每次2-4ml肌肉注射,或10-20ml稀释后静脉点滴。

②四逆注射液每次2-4ml肌肉注射,或10-20ml稀释后静脉点滴。

③枳实注射液每毫克相当生药4g,首次以每公斤体重0.3-0.5g稀释后静脉推注,继以静脉点滴维持。

④复方闹洋花注射液首次用2ml静脉滴注或肌注,后视病情需要,再用1-2ml稀释后静脉点滴维持。

⑤心脉灵注射液20-40ml加入5%葡萄糖液250-50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2次。

⑥脉络宁注射液20-30ml加入5%葡萄糖液50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

2.中医常用治法

滋阴平肝熄风法:

(1)镇肝熄风汤:牛膝30g、生赭石30g、生龙骨15g、生牡蛎15g、生龟板15g、白芍15g、玄参15g、天冬15g、川楝子6g、生麦芽6g、茵陈6g、甘草4g。

主治:阳亢风动证。表现为头目晕眩、目胀耳鸣、面色如醉、心中烦热,或肢体不利,自觉头重脚软,或口眼歪斜、昏不知人,脉弦长有力。

(2)建翎汤:淮山30g、牛膝30g、生赭石24g、生龙骨18g、生牡蛎18g、生地18g、白芍12g、柏子仁12g。

主治:肝阳上亢之头目眩晕,脑中作痛,心悸健忘,多梦失眠,脉弦而有力。

(3)天麻钩藤饮:天麻9g、钩藤12g、石决明18g、杜仲9g、益母草9g、山栀6g、黄芩6g、牛膝9g、桑寄生12g、夜交藤12g、茯神9g。

主治:肝阳偏亢肝风上扰所致的头痛、眩晕、失眠。

化痰熄风活络法:

半夏白术天麻汤:半夏9g、白术9g、天麻6g、茯苓6g、橘红6g、甘草2g、生姜1片、大枣2枚。

主治:风阳上扰之眩晕、头痛、胸膈痞满。

豁痰开窍启闭法:

(1)安宫牛黄丸(成药)

功用:清热解毒、豁痰开窍;主治发热烦躁、神昏谵语、舌謇肢厥;以及中风窍闭属痰热者。

(2)涤痰汤:半夏10g、胆星10g、熟地10g、橘红10g、枳实10g、茯苓10g、人参6g、菖蒲6g、竹茹5g、甘草3g。

主治:中风痰迷心窍,舌强不能言。

通腑开窍启闭法:

(1)三化汤合安宫牛黄丸:三化汤由大黄12g、枳实10g、厚朴10g、羌活6g组成。

主治:中风外有六经之证形,内有便溺之阻隔。

(2)大承气汤:大黄12g、厚朴16g、枳实10g、芒硝10g。

主治:中风伴有潮热谵语、大便不通者。

益气回阳固脱法:

(1)参附龙牡汤:人参10g、附子6g、生龙骨30g、生牡蛎30g。

(2)四逆散:柴胡6g、白芍10g、甘草3g、枳实10g。

(3)生脉散:人参6g、麦冬10g、五味3g。

主治:中风突然昏仆,目合口开、撒手遗尿、冷汗淋漓,二便自遗、舌短面青、鼻鼾息微、两脉沉伏或微细欲绝者。

益气活血通络法:

补阳还五汤:黄芪60g、当归尾6g、赤芍6g、地龙6g、川芎6g、桃仁6g、红花6g。

主治: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蹇涩、口角流涎、下肢萎废,小便频数或遗尿不禁,苔白、脉缓者。

养血益气通经法:

(1)四物汤:当归10g、川芎6g、芍药10g、地黄15g。

(2)八珍汤:人参6g、白术10g、茯苓10g、甘草3g、当归10g、川芎6g、芍药10g、地黄15g。

(3)十全大补汤:即在八珍汤的基础上加黄芪20g、肉桂3g。

主治:中风日久,营虚气弱,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少气懒言、面色无华,心悸失眠,舌淡苔薄白者。

育阴培本通络法:

(1)六味地黄丸:熟地24g、山萸肉12g、泽泻9g、山药12g、茯苓9g、丹皮9g。

(2)左归丸:熟地24g、山药12g、枸杞12g、山萸肉10g、牛膝9g、菟丝子12g、鹿胶12g、龟胶12g。

(3)独活寄生汤:独活9g、寄生18g、杜仲9g、牛膝9g、秦艽9g、防风9g、茯苓9g、川芎6g、人参12g、甘草6g、当归12g、芍药9g、肉桂3g。

主治:肝肾阴亏、痰淤阻络的半身不遂,筋脉拘急,口眼歪斜,腰酸足软,头晕耳鸣、心烦不眠。六味地黄丸长于补肝肾阴虚;左归丸补肝肾、强筋骨见长,且有引血下行及扶助肾阳的功效;独活寄生汤则补肝肾、强筋骨,且能祛风湿、止痹痛。临床随症选用。

芳香淡渗温通法:

适用于中风而形体肥胖者,证见偏废,语言謇涩,舌淡润,苔白腻,脉濡滑。

方用:芳香醒脾汤(藿香6g,菖蒲、厚朴、陈皮、木香各12g,佩兰10g,苍术、泽泻、桂枝、车前子、制半夏、制南星各9g,草豆蔻、白芥子各18g,生姜3片)。

温化寒痰开窍法:

六君子汤加砂仁、石菖蒲、白蔻仁等醒脾开胃。对有神昏者,宜灌服苏合香丸以温通开窍,解郁化痰。

温补化淤通腑法:

适用于中风失语、偏瘫,症多见有热象,小便黄,大便干,舌红苔黄,脉弦数,血压较高者。方用偏瘫灵合剂(生地、丹皮、仙灵脾各15g,山栀、火麻仁各10g,桑寄生、淮牛膝、丹参、赤芍、草决明各12g,川芎6g)。

化淤开窍法:

适用于中风及其后遗症。

化淤开窍汤:桃仁、赤芍、白芍、川牛膝、丹参、当归、伏苓、生地黄、菖蒲、川芎、川黄连、天竺黄、白芷、炒水蛭。

通腑化淤法:

适用于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痰热腑实证,基本方药为:大黄、胆南星、枳实、菖蒲、天竺黄、芒硝、牛膝、赤芍、三七、桃仁。

3.中风后遗症辨证治疗

(1)气虚血滞,脉络淤阻

方选:补阳还五汤加减。

(2)阴虚阳亢,脉络淤阻

方选:虎潜丸加减。

熟地18g、龟板18g、黄柏9g、知母9g、白芍12g、锁阳12g、陈皮12g、石斛9g、牛膝12g、当归12g、龙牡12g、桃仁9g、红花9g

(3)风痰阻窍,络脉淤阻

方选:解语丹加减。

白附子9g、石菖蒲9g、远志6g、天麻12g、全蝎6g、木香6g、甘草6g、丹参15g、当归12g、赤芍9g、地龙10g

4.常用中成药

(1)华佗再造丸:具有行气化痰、活血化淤、通络止痛的功效。适用于中风瘫痪、拘急麻木,口眼歪斜、言语不清等症。每次8g,每日2-3次,口服,连服10天,停药1天,30天为1个疗程,可连服2-3个疗程,或遵医嘱服用。孕妇忌服。服药期间勿食各种肉类及生冷食品。

(2)偏瘫复元丸:具有补气化淤通络的功效,适用于气虚血淤所致的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舌强语謇、口角流涎等症。每次1丸,每日2次,口服。阴虚火旺、肝阳上亢者慎用或不用。

(3)脑血康口服液:具有逐淤破血之功效,适用于中风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舌强语謇等。每次10ml,每日3次。

(4)心脑舒通:具有活血化淤,舒利血脉的功效,适用于缺血性中风患者。每次2-3粒,每日3次,口服。有出血史或低粘血症者慎用。

(5)血栓心脉灵胶囊:具有活血化淤、舒利血脉的功效,适用于脑血栓、冠心病等症。每次4粒,每日3次。

(6)大活络丸:具有调理气血、舒筋活络,祛风止痛,除湿豁痰的功效。适用于中风偏瘫、半身不遂、关节疼痛等症,每日2次,孕妇忌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