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月经失调心身自疗法
10238800000002

第2章 何谓月经失调

一、月经的意义

月经是周期性的子宫出血现象,因多数人是每月出现1次而称为月经。要了解女性为什么会有月经,首先必须了解女性的生殖器官结构及其生理功能,才能说明这一问题。女性的内生殖器官由卵巢、子宫、输卵管构成。卵巢的主要功能是产生卵子和合成卵巢激素,子宫和输卵管则是生育器官,卵巢中含有几十万个卵泡,每个卵泡中含有1个卵子。青春期之前卵泡基本上没有功能。到了青春期,在脑垂体前叶促性腺激素的作用下,不成熟的卵泡逐渐发育,同时合成雌激素。当卵泡发育成熟并排卵之后,卵巢壁塌陷,细胞变大、变黄,称为黄体,它不仅合成雌激素,同时还产生孕激素。育龄妇女和灵长类雌性动物,每隔一个月左右,由于性激素的作用,子宫内膜发生逐渐增厚,血管增生、腺体生长分泌的现象,这是为了受孕做准备,子宫内膜在为受精卵准备生长发育的“温床”。但如果身体并没有受孕的话,这层“温床”就没有作用了,就需要撤掉,因此便出现了子宫内膜崩溃脱落并伴随出血的周期性变化。这种周期性阴道排血或子宫出血现象,称月经。月经对于女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可以作为判断怀孕与否的信号,还可以帮助妇女及早发现疾病,并且周期性的失血还可耗掉体内过量的铁,以避免其对身体的伤害,这种周期性的失血还可以促进造血系统的造血功能。

首先,月经是判断是否怀孕的第一信号。

身体发育成熟并有性伴侣的女性,根据以往的月经规则程度,如果月经推迟十天以上未来,首先要考虑是否怀孕了。确定妊娠以后,不准备生育的要尽快采取相应的措施,比如人工流产;想生育的,则要更加注意营养,避免接触烟、酒、农药、有害化学物质、有害射线等,避免服用可能以周期引起胎儿畸形的药物,为妊娠做准备。根据月经还可推算预产期。

其次,月经可以帮助疾病的早期发现。

女性都会有月经这个正常的生理现象,如果女性已过18岁仍无月经来潮,称为原发性闭经;女性既往曾有过正常月经,现停经三个月以上,称为继发性闭经(不包括因妊娠、哺乳、绝经所致),就要检查是否有生殖道下段闭锁、先天性无子宫或子宫发育不良、卵巢肿瘤、脑垂体肿瘤或功能低下、内分泌失调等疾病。除此以外,月经的时间、月经血量、伴随症状等的变化也是发现和诊断许多疾病的重要线索。

第三,可避免过量铁的伤害。

有一种称为血色素沉着症的遗传性疾病,容易引起患者铁元素代谢失调,身体内会积聚过多的铁;铁过量会缓慢地导致皮肤、心脏、肝、关节、胰岛等处的病变。血色素沉着症引起的器质性损害在女性身上出现的机会大大小于男性,甚至几乎不发生,月经的作用——周期性的失血正好消耗掉了过量的铁。

第四,可促进造血功能。

月经引起机体周期性地失血,失血就要造血,这使女性的循环系统和造血系统得到了一种男性所没有的“锻炼”,它使女性比男性更能经得起意外失血的打击,能够较快制造出新的血液以补足所失血液。实践证明,体重、健康状况相同的男女,因意外失去相同比例的血,男性会因此而致死,而女性则有抢救成功和最终康复的可能。

二、月经分为四个期

对于女性而言,中枢神经系统,性激素和女性的生殖器官构成一个精妙的系统,互相影响,互相作用,调节着女性特有的生理功能,比如受孕、月经或分娩。前面已经介绍过,女性的内生殖器官由卵巢、子宫、输卵管构成。卵巢的主要功能是产生卵子和合成卵巢激素,子宫和输卵管则是生育器官,卵巢中含有几十万个卵泡,每个卵泡中含有1个卵子。青春期之前卵泡基本上没有功能。到了青春期,在脑垂体前叶促性腺激素的作用下,不成熟的卵泡逐渐发育,同时合成雌激素。当卵泡发育成熟便会排卵。卵子排出后,卵泡壁塌陷,细胞变大、变黄,称为黄体,它不仅合成雌激素同时还产生孕激素。但是卵巢并不是唯一起变化的生殖器官,随着卵巢的变化,子宫内膜也会受其影响并发生相应的周期性变化。在卵泡发育生成雌激素时,雌激素使子宫内膜增厚,内膜细胞增多、增大,称为增殖期子宫内膜。排卵后,黄体产生孕激素,那么雌激素和孕激素会共同作用,使子宫内膜发生水肿,腺体产生大量黏液及糖原,内膜厚度由1毫米增到6毫米,称为分泌期子宫内膜,这个阶段的子宫便是准备好“温床”,准备受孕的子宫。如果此时排出的卵子受精了,则受精卵经输卵管运送到子宫内发育,称为妊娠,妊娠组织合成一种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它支持卵巢黄体继续发育;如果卵子没有受精,在排卵后14天左右,黄体萎缩,停止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这个时候,体内的雌激素和孕激素迅速减少,不可避免影响到子宫,此时子宫内膜中的血管收缩,内膜坏死而脱落,引起出血,形成月经。因此,月经周期的长短,取决于卵巢周期的长短,一般为28~30天,但因人而异,也有23~45天,甚至3个月或半年为1个周期。只要有规律,一般都属于正常月经。出血的时间一般为2~7天,每一次月经出血总量不超过100毫升。

总的来说,子宫内膜随卵巢的周期性变化而发生改变,一般分为四期:

1.增生期

月经期后,新的卵子开始发育,同时分泌雌激素。在雌激素作用下,子宫内膜基底层细胞开始增生,即月经周期的第5~14天。

2.分泌期

为月经周期的15~23天,黄体形成,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子宫在雌激素和孕激素的作用下,使增生期内膜继续增厚,出现分泌现象。此时内膜厚且松软,含有丰富营养物质,有利于受精卵着床发育。

3.月经前期

月经期的24~28天,机体未受孕,黄体开始退化,这时孕激素、雌激素水平逐渐下降。激素的这一减退,将造成内膜缺血、坏死,血管破裂出血,子宫内膜剥脱。

4.月经期

为月经周期第1~4天。在内膜功能层形成散在小血肿,将使坏死的内膜剥脱,随血液排出,称之为月经。内膜的基底层随即开始增生,形成新的内膜。

女性生殖系统的生理特点之一,是它的周期性变化,而月经是这个周期变化的重要标志。月经周期主要是由下丘脑-垂体-卵巢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来调节的,下丘脑调节垂体的功能,而垂体又调节卵巢的功能。

子宫内膜在卵巢激素的作用下,发生周期性的变化。卵巢产生的性激素,反过来又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影响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卵泡激素和促黄体生成激素的释放,即所谓反馈作用;抑制其释放时称为负反馈,促使其释放时称为正反馈。正常月经周期血液内激素的变化与卵巢、子宫内膜的关系如下:在前一月经周期黄体萎缩后,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分泌量随之下降,解除了对下丘脑及垂体的抑制。下丘脑产生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二者通过垂体门静脉系统进入垂体前叶,促进促卵泡激素和促黄体生成激素的分泌及释放。在促卵泡激素和促黄体生成激素的共同作用下,卵巢中卵泡逐渐发育成熟,并产生雌激素,使子宫内膜发生增生期变化。雌激素分泌量增多,反过来会作用于下丘脑、垂体,抑制促卵泡激素的产生,促进促黄体生成激素分泌增多,引起排卵。排卵后黄体形成,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在它们的共同作用下,子宫内膜发生典型的分泌期变化。黄体分泌的大量雌激素和孕激素,通过负反馈作用,抑制下丘脑、垂体,使促卵泡激素和促黄体生成激素分泌减少,黄体开始萎缩。黄体萎缩后,雌激素和孕激素分泌随之下降,子宫内膜得不到性激素的支持,发生坏死、脱落而月经来潮。黄体萎缩后,也解除了对下丘脑、垂体的抑制,使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再分泌,而开始了另一个月经周期。

现在你很好地了解月经周期了,接下我们要说的月经失调就很容易理解了。简单地说,月经不正常的情况,都可以算作是月经失调。在本书中,我们会讲到经前期综合征、闭经、痛经、围绝经期综合征、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这几种比较常见的月经失调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