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干部是干出来的:做新时期的优秀共产党员
10237000000004

第4章 高标准地干——少琢磨些人,多琢磨些事不做“腐败干部”,一要干活,二要干净

金钱观是指一个人对金钱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它与人生观紧密相连。作为国家公职人员,有更多机会接触公共财产,也有更多机会以权谋私,只有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才能在非法利益面前不动心,从而做到“清正廉洁,干干净净为国家和人民工作”。

金钱对每个人都有吸引力,对党员干部自然也不例外,但一定要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坚持“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准则,否则就会犯错误。如何看待手中的权力,如何运用手中的权力,对党员干部来说是考验,更是检验其是否合格的试金石。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拜金主义思潮逐渐在我国泛滥,并且以最快的速度渗透到党员干部队伍当中,其直接体现就是腐败问题的大量涌现。有些人认为,“搞市场经济就要拜金,认钱不认人”、“只有向钱看,才能向前看”。于是,他们把“为人民服务”变成了“为人民币服务”,为了捞钱不择手段、不计后果,最终腐化堕落。

2008年11月,江西省广丰县人民法院原院长苏如明,在职期间权力被他当做“商品”挂牌出售,成为他疯狂敛财的“道具”,因受贿罪、挪用公款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被上饶市中级人民法院终审判处有期徒刑十一年。

安徽省五河县原县委书记徐社新任职6年间,将所有乡镇和县直重要部门的“官帽”卖了个遍,在被认定的74宗受贿事实中,小到一般干部、大到县人大副主任,都被列入向徐社新行贿的一长串名单中。最终,徐社新被绳之以法,一审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四年零三个月。

沈阳市原市长慕绥新暗地里收受他人钱财达人民币1000余万元。2001年10月,慕绥新因受贿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被依法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江西省原副省长胡长清因难以摆脱利益的诱惑,最终走上不归路。2000年2月15日,被法院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全部财产,追缴非法所得161.77万元。

古人云:“吏不畏我严而畏我廉,民不服我能而服我公,公生明,明生廉,廉生威。”只要自身过得硬,清正廉洁,为民办事,才能够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作为公务员,权力是你为人民办事的工具,它只能用其为人民造福,而绝不能用其来伤害人民。若你把权力当做“生蛋的鸡”,最后的下场只能是“鸡飞蛋打”,这是毋庸置疑的。

每一位党员干部都应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人生真正的财富是什么?是钱财吗?不是,是积极做事,为国家、为百姓做事,才最高尚,也最充实!党员干部一要干活,二要干净,有了正确的人生观,才能活得充实、积极,才能干出很多有意义的事。

马恒昌1907年7月24日出生于辽宁省辽阳市,16岁进厂给日本人当学徒。1951年被任命为中华全国总工会劳动部副部长。1954年光荣地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后连任六届,曾担任第四、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1985年7月18日去世。1950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曾先后13次受到毛主席的亲切接见;2009年9月14日,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马恒昌一生克己奉公,廉洁自律。他对自己、对家人的要求达到近乎苛刻的程度。他立下了一条规矩:在个人利益和荣誉面前,不张口、不伸手、不搞特殊化,始终把自己当成一名普通工人。正是基于这样朴素的认识,他的女儿与其他工人家的子女一样上山下乡,一干就是八年;他的小女儿在家待业,一待就是四五年;他家住着十几平方米的平房,旁边是臭水沟和厕所,夏天气味难闻,开不了窗户,而他一住就是30多年,他说:“人家都能住,我为什么不能住?”

1985年,马恒昌患病在京住院期间,家人也在齐二机床厂的安排下来京,按医院规定的探视时间分别来病房探视。他发觉了这一情况,有些不安甚至生气了,告诉老伴让他的儿女们都回去:“厂里给我看病都花好几台床子了,不该再让企业浪费钱财了。”1985年5月,癌症晚期的马恒昌在北京友谊医院住院,他对在身边护理的子女说:“北京不能再待了,花钱太多了,领导说是不怕花钱,但那都是工人的血汗钱。”这是马恒昌第一次不服从组织的决定。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坚持清正廉洁,干干净净为国家和人民工作”。的确,党员干部手中的权力来自于人民,其本身并没有任何特权,因此必须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这样人民才会给你权力,否则人民就会把你拉下马。许多干部自以为头脑精明,在盘算个人利益时斤斤计较,可没想到笔笔都是糊涂账。我们不妨帮他们算这样一笔人生账:

1.“政治账”——不仅公职没了,党籍也丢了

党员干部手中都有一定的权力,对财和物都拥有处置权,一旦放松了个人警惕,贪赃枉法,都将会受到严格地制裁,公职会被罢免,党籍被革除,也断送了自己的政治前程。

2.“经济账”——想得到更多反而失去更多

每个党员干部都拥有相应的国家待遇,如果安分守己也能让自己吃喝无忧了,甚至有的待遇好的职位还可以正当地积攒下一定数额的金钱。但是犯了法之后,之前得到的金钱也要交出去,想得到更多其实反而失去更多。

3.“名誉账”——名誉一旦失去就永远不会再回来在国家单位供职,怎么说也是捧着令人艳羡的金饭碗,也曾在岗位上作出过或大或小的贡献,并因此得到一定的社会荣誉。但贪赃枉法之后,不仅自己的名誉毁于一旦,家人亲戚也都跟着受到了伤害和打击。

4.“家庭账”——幸福的家庭也被葬送

党员干部的违法违纪行为不仅让自己背负耻辱,爱人及父母和子女也要面对别人的指责和冷眼,对自己的亲人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5.“亲情账”——让亲朋好友远离了自己

在职的时候,亲戚朋友一大堆,但出事之后,许多朋友纷纷避而远之,甚至有的亲戚之间也变得少有走动,失去了许多关心和爱护自己的人。

6.“自由账”——将在漫长的铁窗高墙下度过余生党员干部违法违纪之后,因为贪污数额过多,而被剥夺人身自由,将有许多年在铁窗下度过,丧失了人身自由。

7.“健康账”——以前身体健康,现在身心交瘁做了贪赃枉法的事就会变得敏感紧张,尤其是当听到别人出事了,就会变得犹如惊弓之鸟,吃不好睡不香,不但精神受折磨,也影响身体健康。

不做“三拍干部”,踏实工作不折腾

一位领导干部在讲话中为某些作风蜕化的干部“画像”,很有味道。其中特别提到一种“三拍干部”:不下基层,不搞调研,上情不明,下情不清,“拍脑袋”决策,“拍胸脯”保证,出了事“拍屁股”走人。

“拍脑袋”决策,是谓第一“拍”。关起门来想点子,居高临下出主意。“三拍干部”有“四不”:不出门,不调研,不上网,不读报,以为自己的脑袋特别灵,灵机一动,就可以拍出好点子。“拍胸脯”是指情况不明,决心很大,心中无数,气壮如牛,但承诺始终不见兑现,下文成了一纸空文;第三拍——“拍屁股”,则是不得已而为之,承诺无法兑现,又不好交代,只得悄悄地拍拍屁股,一走了之。“拍胸脯”是“拍脑袋”之后的动作之一,“拍屁股”乃是“拍脑袋”的必然结局。

细想,在我们身边,“三拍”干部并不是没有。刚刚修好路,接着就挖沟,这边路口已经很拥堵,那边又批准上马一个大商场,这种瞻前不顾后、盲目加冲动的行为,不是“三拍”又是什么?干部、干部,既要干,又得会科学决策部署。“拍脑袋、一风吹、一刀切”,今天一个主意、明天一个思路,不仅劳民伤财,而且错失发展良机,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

之所以出现“三拍”现象,是因为一些干部自身存在问题。一是责任心不强。不对百姓负责,不对长远负责,心态浮躁,作风浮漂,片面追求一时政绩。二是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不深入实际,不调查研究,决策不民主,管理不科学,不尊重和遵循客观规律。只有真心实意地“干”,才能最终赢得老百姓的拥护。

2003年4月,王洪喜由于工作需要到大庆市大同区太阳升镇任党委副书记。他深知农民的苦与累,走上领导岗位后,时刻告诫自己: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做事更要对得起脚下的这片土地。他暗暗给自己定下了工作准则:工作面前“高”一格,群众面前“矮”一点,困难面前“抢”一步,决策面前“胜”一筹。

镇里的干部都说,王洪喜干起工作来简直“如鱼得水”,殊不知这背后倾注了他太多的心血。他常常挑灯夜战“补脑充电”,有时甚至连饭都忘了吃。他的办公桌里总是备着方便面用以果腹,这让本来就有胃病的他又不得不在抽屉中再备些胃药来应急。

为彻底改变农村道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的现状,王洪喜和班子成员一道积极推进村村通、屯屯通建设,将原有的乡村土路改成红砖路。为此,他不但参与了乡村砖路的规划设计,在铺设红砖路时,还亲自带领“党员志愿筑路队”,吃住在工地,饿了吃口干粮,渴了喝口凉水,困了就在四轮车斗上眯一会儿。工程紧张时,胃病却突然犯了,疼得王洪喜满头大汗。他一声没吭,继续坚持奋战在工地,偷偷吃把药了事,直到实在撑不住了,才被队员们劝回办公室挂吊针。然而,当他看到一条条砖路犹如红地毯般铺满乡间时,王洪喜的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委什吐村有一名老上访户,经常到上级有关部门状告村干部,还多次给市纪委打电话“申诉”。市里召开听证会,他仍然不服,说是“官官相护”。王洪喜通过认真调查后,确认老上访户反映的问题大部分不成立。知情人告诉他:这家人不正经过日子,把心思都用在告状上了,不仅自己告状,还经常串通别人打官司告状,是个有名的“上访专业户”。就是这样最难“对付”的人,王洪喜却主动与他交朋友。每次他到镇里,都热情接待他,帮他解决不少生产生活难题。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这名老上访户终于被他感动了,当着别人的面说:“我要再这样上访告状,都对不起洪喜”。后来,老上访户把心思用在过日子上了,王洪喜就对他全力扶持,使他很快成了镇里的万寿菊种植大户,小日子越过越红火。

“少想谋官,多想谋事,要想发财,就别当干部”,王洪喜不但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王洪喜总是千方百计把老百姓牵肠挂肚的事,一样一样地抓好抓实;对老百姓望眼欲穿的事,一件一件地加以解决。群众需要的正是这样干实事的干部,而不是“三拍干部”。

不做“三拍干部”,就需要对症下药。有了责任心,在工作岗位上才会认真做事,求实求效。治“三拍”,领导干部就要责随职走,心随责走,多做有利于人民的事,多做造福一方的事,把忠诚和责任体现在实际工作中。

克服“三拍”,领导干部要戒浮躁、负责任、重实干、求实效,把心思和精力多用在谋划科学发展上,真正做到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

不做“钟摆干部”,拒绝混事和平庸

在党员干部队伍中,存在着一批“钟摆干部”。何谓“钟摆干部”呢?有人这样给“钟摆干部”画像:

工作沉不下心,上攀下比,左顾右盼,生怕别人占便宜而自己吃亏;干事沉不下身,蜻蜓点水,松垮浮漂,唯恐付出多而得到少;遇事沉不住气,既不敢做,又不敢当,推卸责任,生怕引火烧及自身。

这些干部有一个共同心态: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不求做事但求“别出事”,当然更难成大事。“安安稳稳混日子,平平安安享清福”,是其人生信条;“思想僵化观念旧,胸无大志看眼前”,是其工作常态;“手中总像有活干,干来干去全无关”,是其处世哲学。说到底,“钟摆干部”就是混事干部,平庸干部。

古人云“士人赴官谓之上任。任者,担也,盖将担子压其身上。”作为党的领导干部,必须乐于当好人民的“挑夫”,权重不忘责任大,位高不移公仆心,要在其位谋其政,切切实实地为党和人民办实事,千万不能做左右摇摆干不出正事的“钟摆干部”。

经大忠是北川县县长。2008年5月12日下午,北川县委礼堂举行全县青年创业表彰大会,机关干部、受表彰的青年和学生,一共300多人参加会议。会议刚要开始,突然,大地强烈震动,礼堂的玻璃破碎,天花板掉落。紧接着,主席台后面的房顶和墙体垮了下来,坐在前排的人被震起一米多高。“地震了!”所有人都慌乱起来,惊叫声、哭喊声,此起彼伏。会议室只有两扇一米多宽的门,如果一拥而上,后果不堪设想。情急之中,经大忠一边打着手势,示意人群赶快疏散,一边大吼:“大人留下,学生先走!”200多名学生很快撤了出去。

一瞬间,县委礼堂周围的房屋全部倒塌,天空弥漫着灰尘,能见度仅四五米。经大忠意识到北川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大地震。当务之急是必须先弄清全城情况,尽快把幸存者集中起来。

一出县委大门,街上全是四散奔逃的人。老城十字路口,山体垮塌形成了高约30余米的小山,沿山而建的人武部、医院、民政局、地税局、电影院、文化馆等十几家单位大楼,由于山体滑坡,已全部被埋!所到之处,道路扭曲,废墟成堆。城市面目全非,灾情十分惨重。

怎么办?经大忠当即决定,要在老城十字路口、新城的北川大酒店、政府广场和夏禹大桥头,再增设4个疏散集中点,把幸存的人集中起来。他让大家在各个集中点不停地大喊:“政府在这里设立了疏散集中点,你们不要慌、不要乱跑!通知你们单位、家人和周边群众到这里来。”大家一听政府设立了疏散集中点,就迅速往这边跑。很快就集中了近万人。

在组织转移的同时,经大忠带着留下的人,用双手刨,用绳索吊,靠人背、抬、扶,用最原始的办法,救一个是一个。就这样,天黑前,他们硬是从废墟表层救出了一千多人。

第二天下午5点,有群众报告:“茅坝小学废墟下还有活着的学生,要赶快去救!”在群众的指引下,循着呼救的声音,找到了水泥板垮塌的掩埋点。透过缝隙,看见两个小女孩,在不停地挣扎。这时,学校后面山体还在不停滑坡,救援的风险非常大。他们赶紧用钢钎撬,可拼尽全力也只能把楼板撬起一个狭小的空间,经大忠拽着一个小女孩的身体往外拉,但无论怎么努力,就是出不来。他强压着内心的焦急,安慰她“别着急,好好配合叔叔,我们一定会把你救出来”,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努力,终于把第一个小女孩救了出来。紧接着,在同一地点,他们又成功救出3个孩子。后来,经大忠才知道,就在与他们救出4个孩子,只相隔30米远的地方,找到了她外甥女的遗体。

当特大地震袭来,人民群众遭受空前的苦难,北川县的许多党员干部在通讯、交通中断的危急时刻,挺身而出,组织带领身边的群众,各自为战,奋力自救,始终与人民群众同生死、共患难,发挥了主心骨作用。在他们的心中,做“人民的公仆”不是挂在口头上的,而是落实在行动上的。

领导干部不能做“钟摆干部”,必须要做到在其位谋其政,更要有一定的工作压力来鞭策自己,这种压力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内在的压力。领导干部肩负着“兴一方经济、建一方文明、保一方平安、富一方百姓”的重任,要始终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自我加压,奋力争先,干一流事业。二是外在的压力。要建立起科学的工作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加强日常督查与综合考核,使每一位领导干部有担子有任务,切实给自己增加压力。

在其位不谋其政,“钟摆干部”的存在,使不少优秀干部失去了在重要岗位上建功立业的良机;他们在改革中不善抓要领、不善抓机遇、不善抓火候,常常导致改革滞缓、发展滞后、矛盾滞积甚至激化。“钟摆干部”不仅空耗时间,而且误事、坏事。

干部手中的权力是人民群众赋予的,干部的成长进步离不开人民群众的信任,干部无论职位高低,权力大小,都是人民群众的公仆,都必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群众服务。干部应该将责任深植于自己的工作中,只有认真负责地为群众办实事,才能成为不被老百姓摈弃的“钟摆干部”,而成为群众的“贴心干部”。

不做“甩手掌柜”,做好“主攻手”

坐而论道多,落实行动少;

指挥别人多,自己干得少;

各自为政多,协同配合少;

按部就班多,灵活变通少;

等待观望多,主动作为少。

这是人们对“甩手掌柜”的画像。我们的干部中有许许多多干实事,能攻关的能手,但是也不乏个别习惯做“甩手掌柜”的干部。“甩手掌柜”,具体指的是那些行政不作为,有名无实,在其位不谋其事的人。这些人习惯指挥别人,自己什么事也不干;“主攻手”,则是工作中的中坚力量,负责攻坚任务、战斗在一线的人。优秀的党员干部一定要当好“主攻手”,绝不能做“甩手掌柜”。

“甩手掌柜”类的干部影响党的工作的推进落实,也阻碍自己个人素养的提升。是人们厌恶的干部,党内批评的对象,因此,每一名干部都要谨防掉入“甩手掌柜”的队伍,要努力做好工作的“主攻手”。那么一个党员干部如何做好“主攻手”呢?

1.率先垂范,当好领头雁

(1)要行动上做表率。要求群众做到的,广大干部要首先做到;要求基层做到的,领导机关要首先做到。

(2)要深入群众,事必躬亲。既指挥工作,又亲自动手;既传达精神,又亲自到一线去。对自己分内的事,负责到底,绝不推诿、绝不踢皮球。

(3)要直面问题,迎难而上。不能畏惧工作中的难题,也不能回避工作中的矛盾,困难再大,也要迎难而上,以“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困难找借口”的精神,积极应战工作中遭遇的一切困难和挑战。

2.争先进、创一流

(1)跟自己较劲,做就做到最好。要有一种工作质量上不去就“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的责任感,工作标准达不到就“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危机感,干不好工作、完不成任务就无法向党和人民交代的使命感。做每一项工作,都要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敢跟别人叫板、敢跟自己较劲儿。

(2)不怕苦、不怕难、耐磨炼。作为领导干部,肩负组织的重托和人民的信任,付出再多也要任劳任怨,压力再大也不能放任自己。特别是有了任务,一定要迅速投入到工作中,“5+2”、“白加黑”地干,确保各项工作圆满完成。

(3)要高标准、严要求。作为领导干部,在工作落实环节中一定要强化质量观念,每一项工作都要坚持追求完美、追求“零缺陷”。只有方方面面的工作和工作的方方面面都坚持高标准,整体发展水平才能有一个大的提升。

3.尽心尽力、履行职责

(1)要知责。要建立并完善岗位责任制,做到任务明确、要求明确、标准明确、责任明确、赏罚明确。要严格落实岗位责任制,让每个同志都“心中有责、眼中有活、脑中有法、脚下有印”。

(2)要胜责。领导干部负责一方面工作,只有当好一个高水平的“导演”、一个有实力的“演员”,工作起来才能得心应手。要有针对性地加强知识储备,不断提高自己的政策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

(3)要履责。知责是前提,胜责是保证,重点还是要履责。“不干,半点马列主义也没有!”领导干部一定要认真干事、踏实做事,善于抓好宏观指导与微观服务的结合、治标与治本的结合、蹲点与跑面的结合、统管与分工的结合,干出成效、实效来。

4.注重创新

抓工作落实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创造性劳动的过程,必须把“上情”吃透、把“下情”摸准、把脑筋用足。

一方面要把上级的原则要求具体化。上级的要求常常带有宏观指导和原则要求的特点,给不同部门、单位的贯彻落实留有创造性的空间。作为下级就不能再原则来原则去,应当在具体落实上下工夫,把上级的要求细化、实化。

另一方面,要把上级的共性要求特色化。上级的要求一般都是一些共性的、带有普遍性的东西,对各级各部门都有用,但往往只起指导性的作用。因此,我们要认真研究上级要求的重点是什么、自己的特色是什么,上级提出的目标是什么、自己的优势是什么,把共性与个性结合起来,抓出自己部门、单位的亮点来。只有这样,工作才有深度、落实才有力度。

5.操作讲程序

领导干部一定要讲规矩、守规矩,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1)要建立健全程序。对已经有的程序,要进一步完善、规范;对尚未建立的程序,要结合实际逐步建立,使每个人都知道程序该怎么走、事情该怎么办。

(2)要带头遵守程序。程序的生命在于执行,再好的程序不执行或执行不到位,也形同虚设。领导干部一定要严格按程序办事:凡是集体研究决策的事情,就要坚决维护、认真贯彻,绝不能随意更改;凡是党纪政纪、法律法规有明确要求的,绝不能因为怕麻烦、图省事,就走捷径、搞变通。

(3)要监督执行程序。要建立并完善程序执行督查机制、违反程序责任追究机制,全程了解程序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违反有关工作程序造成重大损失或严重影响的,要严肃追究领导班子和具体责任人的责任。

不做“享受型干部”,吃苦在前、享乐在后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脍炙人口的名句,出自宋代文学家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它的意思是:应当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都享乐之后才享乐。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与人民群众同甘苦、共患难,自己吃苦在前,而享乐则排在群众的后头。

“吃苦在前,享乐在后”是我党生活作风上的艰苦朴素之本。依靠这个“本”,中国共产党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口碑和景仰。在困难面前、危急关头,总是共产党人第一个冲上前。

这种艰苦朴素的精神和作风在新中国继续发扬光大,优秀领导干部孔繁森就是一位具有吃苦耐劳精神的优秀党员。

1979年,国家要从内地抽调一批干部到西藏工作,时任山东聊城地委宣传部副部长的孔繁森主动报名,请人写了“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作千秋鬼雄死不还乡”的条幅。刚到西藏,他又写下“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腔热血洒高原”,以此铭志。孔繁森说:“老是把自己当珍珠,就时常有怕被埋没的痛苦。把自己当泥土吧!让众人把你踩成路。”

孔繁森无论走到哪里,心里总是装着人民的疾苦。1988年,孔繁森第二次进藏后任拉萨市副市长,分管文教、卫生和民政工作。任职期间,他跑遍了全市8个县区的所有公办学校和一半以上乡办、村办小学,为发展少数民族教育事业殚精竭虑。

1991年,一次车祸把他摔成了严重的脑震荡,颅骨骨折,高烧昏迷。住院治疗期间,一天,他得知一所学校发生了问题时,便不顾高烧未退、眼睛充血,骑着自行车赶到学校现场处理。在他和全市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拉萨的适龄儿童入学率从45%提高到80%。

1992年底,听说孔繁森要延长在藏时间到阿里工作,有的同志劝他:“你是山东的干部,已经先后两次进藏,该吃的苦也吃了。凭你的政绩和能力,回去一定可以干得更好、进步得更快。”听了这话,孔繁森的神情顿时严肃起来:“怎么能说我是山东的干部呢?我们共产党员无论在哪里工作都是党的干部。越是边远贫穷的地方,越需要我们为之去拼搏、奋斗、付出,否则,就有愧于党,有愧于群众。”

1993年,孔繁森进藏工作期满,但他继续留在西藏,担任了阿里地委书记。为了摸清实际情况,他深入调查研究,求计问策,寻找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路子。不到两年的时间,他跑遍了全地区106个乡中的98个。阿里是西藏最偏僻和平均海拔最高的地区,外出时常常一天也看不到一个人影。他们饿了就吃口风干的牛羊肉,渴了就喝口山上流下来的雪水。旅途中虽然艰苦,孔繁森却充满乐观,并风趣地说:“快尝尝,这是上等的矿泉水,高原没有污染,等我们开发出来了,让外国人花美元来买!”

1994年冬,一场罕见的特大暴风雪席卷了阿里高原。担任阿里地委书记的孔繁森一方面组织抗灾,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另一方面,他顶风冒雪,背着随身携带的小药箱,走村串户,慰问受灾群众,给冻伤的牧民们看病。在凛冽的寒风中,孔繁森看到一位藏族老阿妈把外衣脱给了在风雪中哀号的小羊羔,自己却在零下二十多度的严寒中冻得瑟瑟发抖。他转身回到越野车上脱下自己的毛衣毛裤,递给那位老阿妈。

孔繁森把工资中的相当大一部分用于帮助有困难的群众,平时根本就没有攒下几个钱。他给群众买药,扶贫济困时出手大方,少则百十元钱,多则上千元。他因车祸牺牲后,人们在他的遗体上找到的现金只有8元6角,在场的每个人都流了泪。在外人眼里,一个共产党的中高级干部生活如此清贫真难以想象。

孔繁森用生命书写了共产党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新篇章,为新时期党员领导干部树立了光辉榜样。

许许多多像孔繁森一样的共产党员,身体力行我党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为国家和人民作出了杰出贡献,也以他们的行动改变了社会上的骄奢淫逸之风,赢得了不少民望。

吃苦在前、享乐在后是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应有的风范。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要按照“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要求,坚持这一优良作风。这样领导干部要时刻给自己敲响警钟,提醒自己,公共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权力是一把双刃剑,必须要有慎用的意识,始终把群众放在第一位,始终把老百姓的一切放在心中,带着对群众的感情想问题,带着对群众的感情办事情。只有这样,才能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并展示新时期共产党人的风采。

“由奢入俭难,由俭入奢易”,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历史环境中,艰苦奋斗虽然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其内涵是相同的,本质是一样的,就是知难而进、奋发向上、勇往直前的工作作风;不畏艰险、顽强拼搏、百折不挠的意志;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崇高境界。所以,我们无论处于何种情况下,都应该力戒奢侈之风,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长期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