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影响世界的重大发明
10227800000004

第4章 造纸术的发明

蔡伦,字敬仲,桂阳(今湖南耒阳县)人。性格刚直,好学不倦。公元75年(东汉)进宫,当了宦官,待从皇帝和皇妃。

在宫中,蔡伦最喜爱的事是读书,他经常偷闲到秘书监找杨太史。杨太史是负责整理文史工作的学士,他对蔡伦的上进与好学极为欣赏。蔡伦做梦也想着有一天能离开皇宫到秘书监。汉章帝深知他好学,就答应了他的要求,蔡伦在秘书监里阅读了许多古代的书籍。

汉章帝驾崩,汉和帝即位,蔡伦升为中常待,从秘书监调入内宫,参与政事。

蔡伦发明纸,是在永和九年之后的事,由于在秘书监时,看到史官以竹简刻书,极为辛苦,因此,一直想用某种东西代替。

一天清晨,他信步走入后庭,想看看他过去在榕树干上刻过的字。可是,字迹已经模糊不清,原来树浆外溢,风干之后,掩盖了字迹。蔡伦用手轻轻地一撕,居然揭下一层透明胶膜,他忽有所感,反复地观察、搓揉,可惜太薄、太脆,易于破裂。

这萌发了蔡伦造纸的愿望。他想:“如果在这层胶膜中加入某种成分,使它的拉力增强,不易裂碎,便可以代替竹简了。”“但使用什么成分能增加拉力呢?”蔡伦一直苦思冥想,“浆的黏性是主体,既然从树中而来,树皮本身必有浆的含量。”蔡伦的这种联想,符合科学规律,因为任何黏性液体,一旦加入纤维组织,便加强本身的韧性。

这时,蔡伦看出他一向尊重的窦太后有野心,屡屡进谏。窦太后借故加升蔡伦为尚方令,其实是让他调离参与朝政的职位,掌管皇宫御用手工作坊。

由于职务关系,蔡伦可以随时出宫,搜购上等材料。一次偶然在郊外看见茂密的树,再度触发了他造纸的灵感。他命人剥取大量树皮,磨成浆粉,经高温蒸煮,然后以固定尺度木模,造成纸型,再曝晒、风干,终于造出了纸。

蔡伦的造纸研究自永元九年到元兴初年,共经历了15年之久,在这15年中他经历了无数的失败。发明生产出纸后,当时并没有流行,直到发明后的第6年,才在全国采用。

和熹太后临朝听政时,做了不少安邦大事,有许多贤明之举,这时的蔡伦是奉旨监典汉家法命的龙亭侯。

和熹太后去世后,汉安帝亲临朝政,由于过去官场中的恩怨,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贬蔡伦为廷尉。也就是殿前武士的刽子手,故意刁难他。

这时的蔡伦已年近70,这个官职他是绝对无法接受的,只有一条路就是死。

圣旨下达之后,蔡伦一声不响,在前厅来回走着,然后走进内寝,和他同甘共苦的名义妻子媾儿,一同自尽了。

蔡伦没有子孙,但由他研制的造纸方法,经过历朝历代的改进,流传至今。

两宋以来,雕版印刷盛行,更推动了造纸业的发展,从这一时期开始出现了稻麦秸秆纸和竹纸。

元明之际,造纸工艺已相当完备。明朝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一书中,详细记述了技术复杂的竹纸制作方法。其中包括一些关键性的工序。

晋朝有“侧理纸”,南北朝有“凝光纸”,唐朝时四川有“十色笺”和“薛涛笺”,北宋有“澄心堂纸”等,不仅有多种颜色,而且纸面研磨极为光滑,宋朝的“金粟山藏经纸”更为名贵。

明清时期以宣纸最闻名。以檀树皮作主要原料,具有洁白光润、坚韧细密、久不变色等优点,享有“纸寿千年”的盛誉。

我国的造纸术先传到朝鲜、越南,约610年传到日本,后又传到阿拉伯。12世纪中叶,再传入欧洲,400年后传到美洲。纸的发明大大促进了世界科学文化的传播和交流,被列为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使中国跻身闻名古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