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恐龙百科
10226700000053

第53章 棱齿龙

棱齿龙拉丁文的含义是“拥有带棱脊的牙齿的恐龙”。它是发现较早的恐龙之一,于1849年发现于英国怀特岛。棱齿龙生活在侏罗纪晚期,由于大陆漂移的关系,在欧洲、北美洲、非洲、亚洲(包括我国)、大洋州和南极洲都有它的踪迹。

棱齿龙的外观

棱齿龙身长约2.3米,重约64公斤。在它口腔的前部没有牙齿,但在其口腔后部有具备切割功能的颊齿,颊齿上有较高的齿脊。棱齿龙有坚硬的喙嘴,它用喙嘴摘取植物性食物,然后用颊齿咀嚼。在嘴的两边还长着颊囊,可以把食物暂时存放在那里。它的头骨尖而小,头骨上有一个像铰链的关节,把嘴闭上后,能使上下颌交替地向外移动,帮助颊齿咀嚼植物。它的前肢较短,有5个功能指,很适合抓扯食物并能捧食。后肢修长且优美,有4个功能趾。尾椎骨上有肌腱附着,这使尾巴变得僵直。

棱齿龙的生活习性

棱齿龙是一种植食性恐龙,以白垩纪早期极为丰富的蕨类植物和苏铁类植物为食。起初有专业人士认为它有长的手指和脚趾适合攀爬,可能生活在树上,后来仔细观察后发现它的脚趾都是朝同一方向生长,不适合在树上生活。从股骨与胫骨高度的比例来看,它是快跑的鸟脚类恐龙,古生物学家推测它奔跑的速度可达每小时45公里。胆小的棱齿龙习惯成群结队地生活,当群体里的大部分成员低头吃东西时,一些棱齿龙会环顾四周以防范肉食性恐龙的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