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化石真相
10225100000049

第49章 奇怪的反龙

得到柯普的肯定与指示后,兴高采烈的透纳找了几个帮手,于同年12月回到北支流的化石点,开始了一次大型的挖掘行动。

从1867年冬至1868年,透纳等人在非常原始的条件下,用铲子和铁锹挖掘化石,并把挖掘出来的化石摆了一长溜,化石包括头骨、脊椎和其他骨头,他初步复原出这“已灭绝巨兽”的大概样貌,其中单脊椎串就约11米长。

时逢联合太平洋铁路刚刚修好,车辆紧张,直到3月上旬,化石标本才被送到柯普手中,开始了薄片龙二部曲——“研究”。

和往常一样,柯普安排技师日以继夜地修理化石。首先露出原形的是一长串相互关联的椎体,从2.5厘米到10厘米,大大小小的椎体超过70枚。

古生物学家威尔斯后来对此描述道:“它的颈椎是如此的小,对于一头这么巨大的动物而言,这样的颈椎简直就是有违常理。”

其实,不仅仅是前面的几枚尾椎,在这一长串椎体中,大部分尾椎、尾椎末端、甚至是背椎也是相当的小,以至于柯普最初甚至判断,尾巴会不会是这种动物的用来推进的主要工具?他甚至怀疑它是不是没有后肢?

当我们回头看看柯普在当年对这批化石的描述,会看到这样一句话:“在颈椎上发现了类似脉弧的骨骼构造”,而我们知道,脉弧一般都是位于尾椎腹侧的特有构造。为什么柯普会认为是颈椎呢?这很可能是因为其尺寸的缘故,因为这种动物的颈椎实在太长太细,看上去还有点类似于蜥脚类的尾巴,以至于柯普马失前蹄,将其误认为尾椎。

此外,透纳也有一定责任,是他告诉柯普,在这段椎骨(纠正过来的尾椎)附近发现了头骨前端的口鼻部,这更使柯普坚信这段椎骨就是颈椎。

3月,也就是离柯普初次看到标本才不到10多天的时间,柯普便发表了正式的描述报告,命名了薄片龙。

1869年7月,发现薄片龙的透纳医生因急性胃炎死亡,年仅28岁,在华莱士堡马革裹尸。透纳曾在1868年3月访问了费城自然科学院,但他并没有机会见到柯普本人,也不知道柯普最后将他的薄片龙复原成了什么样子。

透纳过世后的一个月后,柯普已经完成著名的《北美已灭绝的无尾类与爬行类概要I》,其中包括了薄片龙的复原图。

在正式出版之前,他把一批预印本(指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在正式刊物发表前,出于和同行交流的目的,自愿通过邮寄等方式传播的论文或专著)寄给了他在世界各地的同行们。

在书中,柯普创造出了一个名为“反龙类”的新类群,意为相反的蜥蜴,这个相反就是指上文说过的脊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