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最优秀执行者
10224300000026

第26章 坚持到最后一秒

我可以接受失败,但我不能接受放弃!这是著名NBA明星迈克尔·乔丹的一句话。

失败和放弃有什么区别?没有经过努力就不做了,那叫放弃。而失败则是,已经全力以赴,该做的全部都做了,该尝试的办法都已经尝试了,但结果还是不理想,这时候可以心甘情愿接受失败,因为努力了,也就无怨无悔了。

执行不会一帆风顺,最好的执行者总会迎难而上,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打黑”和“从严治警”,是近年来摆在公安系统面前的两大难题。尤其是媒体披露了一些和黑社会有密切关联并充当“保护伞”的公安干警,不少老百姓对公安系统解决好这两大难题没有信心,有的人甚至说这是治不好的“癌症”。

然而,这两大难题,却让同一个人很好地解决了。他就是曾任辽宁省铁岭市和锦州市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2008年调任重庆市公安局常务副局长、党委副书记,有着“打黑英雄”、“扫黑局长”之称的王立军。

关于这方面的内容,包括新华社在内的众多媒体都进行了报道。我们来看他是怎么做的,并从中得出一些有益的启示。

越能下定决心,越能找到解决的方法

王立军在辽宁省铁岭市铁岭县任职时,地痞欺压、敲诈人力三轮车夫的问题很突出,面对这样的情况,大家一筹莫展。那些地痞所做的违法的事通常还没有严重到判刑入狱的地步,只能是拘留几天加强教育。可对这些地痞来说,关几天根本就无所谓,拘留几天对他们一点作用都没有,出来了照样我行我素。就这样屡教不改,屡抓屡犯,耗费了大量时间和警力,成效却甚微。

这该怎么办?

可能很多人都会想,那我也没办法,我也不是不愿意有所作为,该做的也已经做了,管不好也只能由他们去了。

但是,王立军却不这样想。他认为这事不仅要管,还要管得彻底。决心一下,解决的方法随之也就出现了:既然关几天你不在乎,那么就来点让你在乎的。王立军下令:再当场抓到这样的地痞,不但要依法严惩,还要让他把兜里所有的钱都掏出来,作为给三轮车夫的赔偿。

地痞敲诈三轮车夫的目的,就是想弄点钱。这样一来,不仅别人的钱敲诈不到,自己的钱还得全搭进去,能不管用吗?

这样的方法一出来,立即就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地痞敲诈三轮车夫的事件大大减少,而王立军也因此在三轮车夫中间树立了很高的威望,甚至出现了一天深夜王立军下班回家,后面跟了十几辆三轮车送他的感人场面。

越能迎难而上,越能找到解决的方法

曾经有一段时间,重庆的黑社会团伙十分猖獗,很多人觉得这个问题难以解决。薄熙来担任重庆市委书记后,下决心彻底解决这一问题,于是把王立军调了过来。

王立军二话没说,接受了安排。到了重庆后,王立军立即采取了得力措施与方法展开工作,在短短的时间内,通过打黑行动,抓获了2000余名嫌疑人,破获刑事案件1700余件。2008年7月10日,重庆警方开始“夏季社会治安综合整治行动”,80天共破获刑事案件32771起,逮捕9527人。不仅如此,他还将原来的公安局副局长文强等“黑保护伞”打掉,引起一片好评。

不说别的,光看这几个数字,就可以想象,之前重庆的打黑工作遗留和积压了多少问题没有解决,而实际工作起来的难度又会有多么大。

如果因为难,就给自己找个借口不接受这个任务,那么就不可能取得这些成效。但反过来想想,真的那么难吗?别人做不到的,王立军不也解决了吗?为什么他就能做到?难道他是超人,有三头六臂?

实际上,他和我们一样,不过是普通人。他比一般人多的,就是那种迎难而上的勇气。有了这样的勇气,就没有想不出的方法,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越不姑息纵容,越能找到解决的方法

王立军不仅对外实行铁腕政策,对内也绝不姑息。内部队伍管理不好,就会直接影响到外部的打击违法犯罪。“从严治警”,抓内部管理,王立军也决不手软,并有自己独特的一套方法。

尽管“警察”在很多人眼里都是一个神圣的职业,但并不是每一个警察在工作中都会尽心尽责。很多警局领导,对此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的确很难管,因为很多人都抹不开面子,觉得大家都是同行,要是管了难免会得罪人。

王立军调任锦州后,就针对这个问题采取了一项令人吃惊的举措:对那些办案敷衍不力的警察,在破案之后,给警察“扒皮”。

在破获一起连续入室强奸杀人案后,上午锦州市委、市政府召开大会表彰破案有功人员,下午王立军就召开案件倒查责任追究处理大会,处分了13名警察。其中,一名分局副局长被行政撤职、一名派出所副所长及一名民警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东北民间管这叫“扒皮”。处分的理由之一是:罪犯家离派出所仅100多米,而且完全符合11项对犯罪嫌疑人的推测特征,派出所却没有将之排查出来。

这种破案后倒查责任的机制,极为有效地减少了侦查工作中的失职渎职行为,让老百姓拍手叫好,大大改善了警察队伍的精神风貌。

类似的事情,在王立军身上还有很多很多。

王立军的做法,与一般人的做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工作中,“没办法”是一些执行者口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句子,也成为他们不去解决棘手问题的借口。

那么,为什么一些难以处理好的问题,在王立军这样的执行者这里就能解决好呢?

很简单,在责任心的指导下,他要求自己没有任何借口,即使一时“没办法”也逼着自己想方法。

下决心想方法,往往就会有方法。而那些过去看来难以解决的问题,就会因此迎刃而解!

我们再来看看火箭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王永志是怎么做的,《党史天地》记录了这样一件事。

1964年,王永志还是一个普通的年轻工程师。

当时,钱学森带领大家设计的一枚火箭在进入即将发射的阶段时,突然出现了一个事先谁也没有预料到的情况:由于正是夏天,天气非常炎热,火箭推进剂在高温下剧烈膨胀,这样一来,导弹的贮箱内灌不进足够的燃料,这将严重影响火箭的射程。

有关专家马上召开会议,研究解决方法,但始终没有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

就在这时,王永志提出来可以采用“适量泄出推进剂”的方法。方案刚一提出,大家都连连摇头,因为高温膨胀,加进去的推进剂本未就不够,现在还要减少,那不更影响射程吗?

王永志却坚持认为,采用这样的方法,就会减少弹体的重量,这样射程就会更远。总设计师坚决否定了这个方案,他认为这是拿国家财产去冒险。

王志永并没有放弃,他直接找到了钱学森院长。听完他的设想之后,钱学森沉思了片刻,认为从理论上讲这个方案是可行的,并支持他按照这种方法去做。

事实证明王永志是对的,第二天,导弹按照他的方案发射成功了!

遇到同样的情况,可能很多人都会放弃,首先,王永志只是一个普通的年轻工程师,又不是什么权威,方案都已经被总工程师否定了,肯定是不行。何况,这样做要冒很大的风险,万一发射不成功,损失的可是国家财产。

这样看来,似乎有足够的理由放弃,不去争取。但不试过、不做努力,怎么就知道不行?何况,这样的方案并不是拍脑袋出来的,而是有切实可行的理论依据的。

拿破仑说过:“最困难的时侯,也就是高成功不远的时候。”一定要记住,不坚持到最后一秒,绝不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