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0~2岁的保育
10220800000015

第15章 颜色·形状·触摸·数字

◆认知体验的必要性

现在,任何人都知道婴儿具有很高的能动性。保育员不需要“有意识地让孩子与其互动”,而只需“准备好引起孩子兴趣和关心的环境”。原来人们一直认为孩子是没有能力的,需要大人的庇护,如果没有大人的诱导,则不能学到很多东西。创立儿童花园的福禄贝尔通过观察孩子们的活动,构筑起了孩子的形象。他认为,“孩子自出生时起,就具有创造性,和所有事物有着密切的关系,就想要知道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与其他人的关系。”“孩子具有将自己感受到的东西以及内在的东西向外部表达的能力”。这一观点,是他根据对孩子的观察而得出的结论,完全能够说服在保育现场了解孩子现状的保育人员。福禄贝尔认为,“为了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正确理解他们感兴趣的东西,以便更自由地表达,需要让他们正确认识所有的形状、颜色以及数字”,根据这一观点,导入了对“数”的认识。但他认为不应该作为早期教育让孩子去学习“数”。与“数”并列的还有“形状”“颜色”,这些在结果上都会与以后的“算术”结合。同时,被称为恩物的教具不是用来教授什么的,而是“发现孩子们的游戏规律是瞬间性的、不能长期持续的,做好一件东西,就会破坏它,破坏后再去做,如此反复,在这样的规律中诞生了环境这种‘东西’”。能够帮助孩子游戏以及表达的玩具,可以让孩子不断萌发创作欲望。玩具最好是具有基本形体的东西。

我们看到过能够证明1岁孩子也可以识别颜色和形状的有趣的场面。到了吃饭的时间,保育员在桌子上放上围嘴和擦手的小毛巾。孩子们根据颜色和形状的不同,从中找出自己的围嘴和毛巾,坐到座位上去。有一次,一个孩子没有围嘴。保育员打开那个孩子放东西的抽屉,去拿备用的围嘴。里面有好几条围嘴,颜色和形状均不一样。于是,保育员招呼那个孩子说,“到这里来,拿一条自己喜欢的围嘴”。孩子选出了自己喜欢的围嘴,从抽屉里拿出来,回到座位上。因为记住了颜色和形状,1岁的孩子也能从众多的围嘴以及擦手毛巾中找出自己的东西。他能够找出自己的东西,就说明1岁的孩子也能认识颜色和形状。

自然界有许多具有艺术形状的东西,孩子们会被其造型之美所感动。会为肥皂泡变成球球飞向空中的姿态、从宇宙俯瞰地球的姿态以及被花纹、形状之美所惊呆。到了红叶的季节,不仅从枫叶的颜色,也会从枫叶的数学形状感觉到大自然不可思议的力量。孩子们也常常会被昆虫身体的颜色及形状吸引眼球。为什么熊猫以及麒麟身体的图纹会这样具有艺术性呢?人体各部位的尺寸就好像是经过了精确计算,我们常常会惊叹其了不起。认识形状的不同会发展为认识文字。因此,从婴儿时期开始让孩子充分体验不同的形状十分必要。

弗里德里希·威廉·奥古斯特·福禄贝尔德国婴幼儿教育的鼻祖。他确信促进自发性活动才是幼儿教育的目的。他创造的教具“恩物”在勃兰根堡(Bad Blankenburg)那所世界最早的幼儿园(儿童手工教习所)使用,将幼儿教育发展为创造性活动。他将此称为“儿童花园”,即后来的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