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修身读老子
10219800000008

第8章 无知无欲

“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人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不为。”(《老子·三章》)

人做的事一多就会烦,情绪一多就会乱,当此之时应该让自己冷一冷,静一静。《庄子》也说:“水静犹明,何况精神。”就是让人处于安静状态,好调养精神,保持好状态。亦即老子说的“虚其心”。

“实其腹”就更简单了,《庄子》所谓“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即此。指不妨吃稍微饱点,用简单享受满足身体,从而把灵魂也哄得很开心。

人应该注重实惠,有了实惠就会感觉踏实、受用。无知无欲与实惠是无为的双刃。

先说实惠。玩虚的人之所以让人恼火,就是因为他老是拿些看不见的东西炫耀,虚构一些不可能的事,让人觉得恐慌。而有了实惠人就很踏实,因为看得见的东西让人凸显自身的存在。

所谓“弱其志”,指人不可强迫自己做不可能的大事,志向可以很大,但要现实。如:人有鸿鹄之志是很好的,人要变成鸿鹄则不可能。

“强其骨”即人有时不妨头脑简单,四肢发达。一个农民的快乐程度往往要高于一个学者。如果一种学问不能让人快乐,那就不是真正的快乐。因此,要经常反思自身,扬弃自身,不妨让自己头脑简单些,身体强壮些,这样就会快乐些。

老子此语重在揭示:

弱智而强壮,要好于高智商而虚弱。

高智商本来就是一件高消耗的事情,身体一虚弱就更危险了。这样我们看到很多人英年早逝,透支自己致死。这才是弱智的。

老子说“强其骨”是有益于智力的,骨强则脊椎强,脊椎强则大脑支撑好,有益脑力的发挥。

老子接着说“常使人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不为”,说平时要少动脑,少做事,这样在关键时候动脑才灵活,做事才有效。

人是活水也要节约,否则一旦取用过度,也必将枯渴。朱子诗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个源头活水要重点保护,否则源头一枯渴,整条水枯竭;源头一污染,整条水被污染。要清澈到底,就要保持一定水量。

这个源头就是道。道即本能,它让人明白自己所处的方位与状态,明白自己所处阶段,正在做什么。本能的第二层才是条件反射,本能的第一层是即时反思,即:反观当下,接通过去未来,从宏观上把握人生行程。

2003年6月7日发生了百年一遇的“水星凌日”天文现象,这一天水星经过了太阳的轨迹。

道作为源头活水,让人受用无穷。实惠的背后是实力,如果有人能给别人一万元实惠,这就预示此人可能有十万元成百万元,当然也可能一文不名,他的一万元是借来的。

总之,在各种事件的发生中,有无实惠供奉做事的人这是我们认知一件事是否能成功的关键之一。

没有实惠的事永远不会成功。水星凌日时根本从太阳身上得不到什么,水星能量本小于太阳,因此水星完全不可能吞掉太阳,只能全身而退。

太阳与水星一样,自然也在“道”中,它不能避免水星的侵入。但太阳以强大的能量保持不败,并如实地对水星的侵入做出反应,增强了黑子的能量,可以说得到了实惠。

再说说无知无欲。

我们来读一首李白的诗《幽涧泉》:

拂彼白石,弹吾素琴,幽涧愀兮流泉深。善手明徽,高张清心。寂历似千古,松飕飕兮万寻。中见愁猿吊影而危处兮,叫秋木而长吟。客有哀时失志而听者,泪淋浪以沾襟。乃缉商缀羽,潺成音。吾但写声发愤于妙指,殊不知此曲之古今。幽涧泉,鸣深林。”

诗中有数物,我今且拈出来,让大家看看谁是无知无欲者。

——白石。白石在山中,无知无欲。

——素琴。素琴不平则鸣,无知有欲。

——幽涧。幽涧之幽在于自闭,有知有欲。

——善手。善手即琴道高手。但“高”也好,“善”也好,不过是手,还不是道。有知有欲。

——松。“松飕飕兮万寻”,松树一面被风吹,一面长大,它之所以能长到千寻,在于它并不在意被风吹,甚至不知道自己被风吹,它只想长大,此为无知有欲。

——愁猿。肯定是有知有欲,否则不会伤心。

——哀客。有知有欲,终生苦矣。

——吾。“吾但写声发愤于妙指,殊不知此曲之古今。”意思是我只管弹琴,不知古今,已进入忘我境界。但心中还有“琴”的存在。此为有知无欲。

——流泉。“幽涧泉,鸣深林。”幽涧泉只管鸣,不知深林,不知古今,活泼泼地一股活水,流到哪里是哪里,反正都是自由快活,这是最高境界“无知无欲”了。不知聪明的你,愿为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