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惊悚人心的雪灾地震
10211400000008

第8章 我国雪灾的区域分布

雪灾主要发生在稳定积雪地区和不稳定积雪山区,偶尔出现在瞬时积雪地区。从全球范围看,雪灾主要发生在北欧、美国、前苏联等国家和地区。在我国,积雪的分布具有以下规律:自南向北逐渐增厚,由西向东,明显减少;平原、盆地和谷地积雪少于周围山地;山脉内的山间盆地或高原中心地区积雪更少;山地积雪具有明显的垂直递增规律。

积雪分布

南起云南省的玉龙山,北抵阿尔泰山,东自四川省的雪宝顶,西达帕米尔高原,永久积雪呈散点状分布,面积达5.65万平方公里。那里积雪长年不化,变质成冰,成为现代冰川赖以生存的物质补给来源。我国稳定积雪区达420万平方公里,包括:

青藏高原地区(藏北高原和柴达木盆地除外),面积230万平方公里。积雪深度一般有50~75厘米,最深可达230厘米。

东北和内蒙古地区,面积140万平方公里。积雪深度有50~75厘米,最深可达100厘米。

北疆和天山地区,面积50万平方公里。积雪深度也有50~75厘米,部分山地在75厘米以上。此外秦岭、贺兰山、六盘山、五台山、峨眉山等也有零星分布。

我国不稳定积雪区面积较大,达480万平方公里,南界位于北纬25~24度一带,大致在保山、昆明、柳州、连平、梅县、龙岩、福州一线。积年周期性不稳定积雪区主要包括辽河流域至秦岭、大别山之间广大地区。非年周期性不稳定积雪区包括秦岭、大别山以南积雪区,以及塔里木盆地和柴达木盆地。

积雪雪灾

根据我国大地上积雪及其雪害的有无,将我国分为两个大区(一级区)。大致以北纬25度线为界,以南称“中国南部无积雪—雪害分布区”,以北称“中国北部积雪—雪害分布区”。我国无积雪—雪害分布区主要是福建、广东、广西、云南四省的南部和台湾省以及南海诸岛。根据天气系统的主要差异,纬度和海陆分布的地理位置差异,地势与积雪性质和雪害主要特征差异及人类活动对积雪作用,将“中国北部积雪—雪害分布区”分为三个“积雪—雪害地区”(二级区):东部季风—风吹雪危害地区,西风带—雪崩危害地区,青藏高寒—雪崩与风吹雪危害地区。

牧区雪灾

又分为雪灾常发区、雪灾偶发区和雪灾不发区。雪灾的常发区主要分布在内蒙古以西的大兴安岭以西、阴山以北的广大牧区、青海省青南地区以及祁连山牧区、北疆部分山区、西藏高原的中北部及西部牧区、川西高原牧区;雪灾的偶发区主要分布在西藏南部边缘地区、青海湖及海西东部地区、内蒙古的阴山以南及巴彦淖尔盟一带、宁夏六盘山区、甘肃的陇中西北部、甘南高原、新疆的南疆部分山区、四川的川西高原牧区部分地方及云南西北部牧区少部分地方。在国内牧区的其余地方,由于降雪期间降雪量少,或者降雪量虽多但温度则较高的广大牧区,一般不易形成稳定而深厚的积雪。半农半牧区由于补饲条件好,所以也不容易形成雪灾。

风吹雪

又分为发生区、多发区和高频区。发生区主要集中在中国的北方地区,包括东北、内蒙古、新疆北部、青海、甘肃、宁夏以及陕西、山西、山东、河南和河北;多发区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黑龙江、新疆、青海和甘肃的部分地区;高频区主要分布在内蒙古的中部、甘肃的天祝乌鞘岭和黑龙江通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