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惊悚人心的雪灾地震
10211400000015

第15章 雪崩发生的规律

多数的雪崩都发生在冬天或者春天降雪非常大的时候,尤其是暴风雪爆发前后。这时的雪非常松软,黏合力比较小,一旦一小块被破坏了,剩下的部分就会像一盘散沙或是多米诺骨牌一样,产生连锁反应而飞速下滑。春季,由于解冻期长,气温升高时,积雪表面融化,雪水就会一滴滴地渗透到雪层深处,让原本结实的雪变得松散起来,大大降低积雪之间的内聚力和抗断强度,使雪层之间很容易产生滑动。雪崩的严重性取决于雪的体积、温度、山坡走向,尤其重要的是坡度。最可怕的雪崩往往产生于倾斜度为25°~50°的山坡。如果山势过于陡峭,就不会形成足够厚的积雪,而斜度过小的山坡也不太可能产生雪崩。

雪崩也是可重复发生的现象,也就是说,如果在某地发生了雪崩,完全有可能不久后它又卷土重来。有可能每下一场雪、每一年或是每个世纪都在同一地点发生雪崩,这一切都取决于山坡的地形特点和某些气候因素。天山中部冬季积雪和雪崩经常阻断山区公路,而念青唐古拉山和横断山山地经常发生的雪崩是供给现代冰川发育的重要来源之一。在这种地区选择合适的登山时间就比较苛刻。与此同时,在我国西部靠近内陆的昆仑山、唐古拉山、祁连山等山地,降水量比较少,没有明显的旱季、雨季之分,雪崩可能也就比较少,选择合适的登山时间也就比较宽裕。另外,这些内陆山地相对高度较低,一般都在1000~1500m,故山地的坡度也比较缓和。而喜马拉雅山、喀喇昆仑山相对高度在3000~4000m,甚至达到5000~6000m,故山地坡度较陡,发生雪崩的可能性和雪崩的势能也就更大。

雪崩的发生还有空间和时间上的规律。就中国高山而言,西南边界上的高山如喜马拉雅山、念青唐古拉山以及横断山山地,因主要受印度洋季风控制,除有雨季(5~10月)和旱季(11~4月)之外,全年降水都比较丰富,高山上部得到的冬、春降雪和积雪也比较多,故易发生雪崩。此外,天山山地、阿尔泰山山地,因受北冰洋极地气团的影响,冬春降水也比较多,所以这个季节雪崩也比较多。

一般讲,山高谷深、坡陡风大、降水较丰富的地方容易发生雪崩,如喜马拉雅山脉作为世界最高峻的山脉,包括诸多高峰如珠穆朗玛峰、希夏邦马峰、卓奥友峰、西端的南迦帕尔巴特峰、东端的南迦巴瓦峰等,它们皆属地形陡峭、积雪丰富、冰川发育地带。尤其是南侧濒临印度洋,受海洋性季风气候的影响,冰雪积累丰富,雪崩频繁是冰川赖以发育的主要补给方式,也是主要山地灾害对登山活动形成最大危险的来源。从大的方面说,雪崩可归纳为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种。自然雪崩主要由大风、暴风雪或暴风雨、大雨、大雪、暴晒、严寒、霜冻、地震等引起。人为原因是由于登山者缺乏经验,误入雪崩区,甚至由于人们在高山上大声呼叫等声浪震动破坏了积雪环境的平衡也会导致突发雪崩;登山者修路横切雪层剖面更容易引起上方积雪的不稳定等等。按雪崩运动的方式又分点雪崩和面雪崩。从雪崩的本身类型又可分干雪雪崩和湿雪雪崩等。根据经验,雪崩一般多发生在坡度为25°以上的雪坡,时间多发生在下午和晚间,阴雨和降雪天气,尤其是雾天、大风天、暴风雨这种恶劣天气下最容易发生雪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