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态语,是指人带有一定情感色彩、能够传递一定信息、表达一种态度、在人的交际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非有声语言的肢体语言。
体态语主要包括头部姿势、身体姿势和手势三种。在某些特定的情境下,体态语胜过有声语言,产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对于体态语,我国著名语言学家陈望道先生称之为“态势语”,西方学者称之为“身体语言”,一般通俗的称之为“无声语言”。
近年来,体态语的研究已推广到企业、商业、教育等工作、生活的各个层面,在教育界也日益受到重视。
体态语在课堂教学中的恰当运用也受到各级教师的重视,成了教师必备的教学技巧之一。
那么如何学习掌握这种技巧呢?
1.头部
头部是人表情达意最丰富、最细致的部分。
口、耳、目、眉毛都集中于头部。
头部姿势是教师使用频率很高的一种无声语言,它能简明扼要地表达出教师的态度和意图。
比如用点头来表示对对方的回答予以肯定,摇头则是对错误的回答予以否定等。
教师在与学生沟通过程中,要注意头部姿势与有声语言的配合,使之协调一致,恰当得体。
教师正确运用头部姿势的同时,再辅以相应的眼神、手势、面部表情等,以达到更好的沟通效果。
2.身体
身体姿势包括坐姿、站姿、走姿等。教师最常用的是坐姿和站姿,而不论哪种身体姿势,教师在沟通过程中都要保持基本的礼仪,要精神饱满,面带微笑,传递给对方自信、端庄大方的信息。
注意自己的身姿,注意为人师表的身份,在维护教师的尊严的同时也是在尊重对方。
3.手势
古罗马政治家西塞罗说过:“一切心理活动都伴有指手画脚等动作。”
法国大画家德拉克洛瓦则指出:“手应当像脸一样富有表情。”
人的手也是有语言的。
据学者们研究分析,手势与表情的结合可传递信息的40%。
手势是语言表达的一种手段,是人在说话时为了增强要表达的意思自然而然做出来的动作。
手势是肢体语言中使用频率最高、表现力最强的一种表达方式,它可以弥补有声语言的不足。
从手势的表达内容可大致分为情感手势,象形手势,指示手势和象征手势四种类型。
拇指手势是社会人际交往中经常运用的表示肯定的手势语。
而中指和小指则表示带有侮辱性、小看的意思,教师在与人交往沟通中应该避免出现这样的手势。
手势有描摹性的象形手势,如增强直观性的手势,圆、方、长、短等;有表达情感、增强感情色彩的情绪手势,如捶胸、握拳等;有引起听话人特别注意的指示性手势,如扳指头、竖指头、敲桌子等;有挥手象征号召前进,同时竖起食指和中指象征胜利等象征性手势。
教师教学过程中在运用手势语时,要注意动作适度,表情达意简洁准确,不可太过繁复;手势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具体情况恰当运用,不可随意使用,指手画脚;运用手势时要和表情相配合,做到自然亲切,不做作。
站讲台上演讲或讲课时,两手同时下垂的时间不宜太长;下垂要自然,肘和腕微微弯曲,上臂和下臂、臂和手之间有一定的对比。
可以一只手拿着书本、粉笔、教鞭等。
有教师认为,不要让双手在同样高度做同幅度的对称动作,这样会给学生“机械、呆板”的感觉。
对于使用手势禁忌,具体讲,教师手势忌不雅动作,比如当众搔头皮、掏耳朵、抠鼻孔、剔牙、抓痒痒、咬指甲等;不要用手对别人指指点点,这样很不礼貌;讲课时忌敲击讲台、黑板,或做其他过分、动作幅度或动静很大的动作;忌高兴时拉袖子等不文雅的手势动作。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举止得体、气质儒雅则会令学生敬慕、尊重,产生良好的体态效应,给学生带来良好的影响。
4.面部表情及眼神
美国作家爱默生说:“人所说的话可以通过眼神传递出来,有时不需要任何语言就能从眼神中了解心灵世界。”
教师在沟通过程中要注意自己的眼神,应注视对方,让对方感觉到你在认真听,并以点头等动作回应对方,鼓励对方说下去。
教师在交流过程中要避免眼神闪烁不定,这样容易给人不耐烦的感觉,导致沟通中断。
表情语非常丰富,因此在传递信息的过程中影响交流的效果。
教师既要注意对自身表情的把握,要有分寸、真挚,又要注意对方的表情,要“察言观色”,领会对方传递的信息,创造和谐的交谈氛围,达到双方交流的目的。
人类的面部表情异常丰富,教师的面部表情在沟通过程中应做到和蔼可亲、自然亲切,给他人留一个好印象。
教师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晴雨表”,不做情绪的奴隶。
要做到良好的沟通,教师应注意:
第一要自然。
表情要发自内心,应“表里如一”,不可装腔作势,故作姿态。
第二要适度。
表情不可过分夸张。
第三要温和。
不可太强势,给对方以被压迫的感觉,教师的表情和颜悦色、温和平易,营造一个轻松的谈话氛围,使对方更积极地参与到交谈中来。
总而言之,教学体态语要合情合理,自然得体,忌矫揉造作、故作姿态。
孙中山先生曾说:“身登讲演台,所具风度姿态,即须使全场有肃穆起敬之心;开口讲演,举动格式又须使听众有安静祥和之气;最忌轻佻作态;处处出于自然,有时词旨严重,唤起听众注意,却不可故作惊人模样。”
孙中山先生的独特见解同样适用于教学体态语。
体态语运用的幅度、力度、频率受到语言环境等因素的制约,因此教师要把握好分寸。
动作幅度不可过大,形式要简洁适宜;力度和频率要适中,要作为语言表达的辅助手段,而非主要语言,注意不可主次颠倒,喧宾夺主。
教学体态语首先要符合教师这个身份,所以教学体态语应给学生以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引导,“面带微笑,举止得体,亲切温和,体态语干脆利索”,这些都会给学生潜移默化的良好的教育影响。
在教室中,教师眼里要“装”着每一个学生,眼睛要扫视到教室的各个角落,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在关注自己。
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个人品德修养对学生有榜样作用,教师要以身作则,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要树立师表意识,教师在运用体态语时应注意以下原则:辅助性原则、准确性原则、适宜性原则、精简性原则、稳定性原则、灵活性原则、情感性原则、善意尊重性原则和美感性原则。
(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