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青少年应该知道的爬行动物
10210200000003

第3章 爬行动物的兴衰演变

科学研究发现,爬行类是从石炭纪末期的古代两栖类进化而来的。在石炭纪时期,气候比较稳定,温暖而潮湿,但到了石炭纪末期,地球上发生了造山运动,地壳有了很大的变动,陆地上出现了大片的沙漠。在很多地区,原来温暖而潮湿的气候转变为干燥的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夏季炎热,从该时期树干的年轮可以看出四季的变化。植物界也随着气候的变化而改变,适应干旱的裸子植物(松树和苏铁类)逐渐代替了沼泽生的蕨类植物。在这种条件下,很多古代两栖类绝灭了,取而代之的是具有适应陆生的体制结构(防止水分蒸发的角质化皮肤、较完善的肺呼吸等)、适应陆生的生殖方式(体内受精、卵外有硬壳和胚胎具羊膜)和有比较发达的脑的爬行动物。新兴的爬行动物,在生存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到中生代初期,便将两栖类排挤到次要地位。

西蒙龙(又名蜥螈)被认为是研究爬行动物起源的最重要的化石代表。西蒙龙是体长约半米的小型四足类,发现于下二叠纪。从它的结构来看,恰好介于两栖类和爬行类之间,究竟是把它放在两栖类还是放在爬行类,研究人员的意见并不一致。

西蒙龙具有一般古代两栖类的特征:颈部不明显,肩带紧贴于头骨之后;头骨与早期两栖类坚头类的头骨极为近似。

在爬行动物的发展过程中,早期最有名的就是地球上的霸主—恐龙。恐龙最早出现在2.45亿年前的三叠纪,灭亡于约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晚期所发生的白垩纪末灭绝事件。

恐龙是中生代的多样化优势脊椎动物,支配全球陆地生态系统超过1.6亿年之久。恐龙种类繁多,分布广泛,体型和习性相差很大。其中个子大的,可以有几十头大象加起来那么大,小的却跟一只鸡差不多,这是由爬行类的多样性造成的。就食性而言,有温顺的草食者和凶暴的肉食者,还有荤素都吃的杂食性恐龙。

恐龙对自然的侵害造成了环境的恶化,再加上自然灾害,使恐龙最终灭绝。恐龙在白垩纪结束的时候突然全部消失,成为地球生物进化史上的一个谜。地球过去的生物,均被记录在化石之中。中生代的地层中,曾发现许多恐龙的化石,其中可以看到大量各式各样形状的骨骼。但是,在紧接着的新生代地层中,却完全看不到恐龙的化石。由此推知,恐龙在中生代时完全灭绝了或进化为其他物种。可以推断当时地球环境的剧变造成了一场大灭绝、大灾难。大绝灭的结果,使得在距今约6500万年这个时间的前后,地球上生物界的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巨变。关于恐龙绝种的真正原因,自古以来众说纷纭。科学家们经过不懈的努力,分析研究了到目前为止可以发现的所有线索,提出了解释这一大绝灭现象的各种理论,但是,关于这场大绝灭的原因仍然没有找到一个百分之百正确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