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青少年应该知道的鸟类
10208100000010

第10章 湿地之神—涉禽

在上面我们讲了喜欢在水边生存的游禽类中一些鸟类,那么,你还知道在别的地方生存的其他鸟类吗?比如在“地球之肾”的湿地中。湿地是地球上最富饶的自然环境,其中有水生昆虫、软体动物、甲壳类、鱼、虾、蛙等动植物,为生活在其中的鸟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而那些茂盛的水生植物,又为这些鸟类提供了良好的隐蔽场所。那么生活在湿地中的鸟类被称为什么呢?科学家根据它们的生活特点称它们为涉禽,它们大多数具有嘴长、颈长、腿长的特点。因此,水域生态环境比较适合涉禽的生息。近几年来涉禽的数量大幅增长,分布越来越广,常见的有属于鹭科的大白鹭、牛背鹭、绿鹭、夜鹭及苍鹭等。

1.大白鹭

大白鹭别名白鹭鸶、鹭鸶、风漂公子、白漂鸟、冬庄、大白鹤、白鹤鹭、白庄、白洼、雪客等,属于鹭科、白鹭属的一种涉禽鸟类。大白鹭是鹭中体型最大的,全身的羽毛都是白色。繁殖期背部披有蓑羽,嘴绿黑色,跗跖和趾黑色;冬季背无蓑羽,嘴为黄色,全身纯白色;头无羽冠,胸前无蓑羽,繁殖期背部着生蓑羽。虹膜为黄色,嘴、眼及眼周围的皮肤在繁殖期为黑色,非繁殖期为黄色。

大白鹭喜欢栖息于海滨、湖泊、河流、沼泽、水稻田等水域附近,行动非常机警,见人即飞。大白鹭在不同的地方迁徙的时间也不一样,一般3月中下旬迁到内蒙古乌梁素海,10月下旬和11月初离去;而在辽宁,7月下旬开始迁走,9月末全部迁出。但是它们通常在5~7月繁殖,每年繁殖1窝,每窝产卵3~6枚,大多数为4枚。卵为椭圆形或卵圆形,天蓝色。大白鹭一般把营巢筑建在高大的树上或芦苇丛中,多数喜欢集群营巢。但是它们的巢非常简陋,一般是由枯枝、干草等搭成。

大白鹭原分布于北美、欧亚大陆、非洲北部及中南部等地区,目前在世界上均有分布。全世界有共有4个亚种,我国有2个,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2.牛背鹭

牛背鹭别名黄头鹭、畜鹭、放牛郎等,属于鹭科,牛背鹭属于涉禽鸟类。牛背鹭的羽毛颜色夏季和冬季不一样:在夏季时,全身的羽毛通体大都是乳白色,头、颈橙黄,前颈基部着生橙黄色蓑羽,背上具一束桂皮红棕色蓑羽,向后延伸至尾羽末端,有时甚至更长;冬季全身的羽毛几乎全是白色,只有前颈呈现橙黄色,长羽全部脱落仅头顶只留少许,虹膜金黄色。

牛背鹭多见于平原、山脚下的耕地、荒地及沼泽等处。平时成对生活,有时成小群。以昆虫、蜘蛛、娱蚣和青蛙等为食。另外,它们还捕食家畜及水牛从草地上引来或惊起的苍蝇。傍晚小群列队低飞过有水地区回到群栖地点,结群营巢于水上方,一般在树上或池塘、沼泽等处。繁殖时成群,一般20~50对一群,一窝产3~5枚卵,雌雄一起孵卵,以雌鸟为主,21~24日雏鸟即可孵出。

牛背鹭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各地,北京及山东威海也偶见;国外分布于欧洲、亚洲、非洲和美洲等。在我国南方牛背鹭常啄取耕牛和其他牲畜体上的寄生虫,也吃地上害虫,所以被列为益鸟,严禁猎捕。并且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是国家保护的鸟类之一。

3.绿鹭

绿鹭是一种体型较小的、具有深灰色羽毛的鹭种,是湿地主要的涉禽类之一。绿鹭的成鸟顶冠及松软的长冠羽毛呈现绿黑色光泽,其中有一道黑色线从嘴基部过眼下及脸颊延至枕后。两翼及尾部青蓝色并有绿色光泽,羽毛的边缘带有黄色,腹部为粉灰色。雌鸟体型比雄鸟略小,幼鸟具褐色纵纹。虹膜为黄色,嘴为黑色,脚呈黄绿色。

绿鹭原分布于北美、欧亚大陆、非洲北部及中南部、印度洋等地区,目前在全世界均有分布,在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香港、海南岛等地分布最多。绿鹭也已经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4.夜鹭

夜鹭别名黑冠夜鹭、水洼子、灰洼子星鸦、灰洼子、夜鹰(浙江)、夜鹤、夜游鹤(海南)等,属于鹭科、夜鹭属的一种涉禽类。夜鹭的头顶、后颈、枕、羽冠及背部均为黑色,枕部具2~3根白色冠羽;下体白色,翅及尾羽灰色。额、头顶、枕、羽冠、肩背黑蓝色且具金属光泽。额基和眉纹白色,后枕部着生2~3根辫状白色冠羽;腰、两翅和尾部羽毛均为灰色。颏、喉为白色。颊、颈侧、胸和两胁为淡灰色,腹部为白色。虹膜带有血红色;眼周围裸露的部分为黄绿色。嘴黑色,跗跖和趾为黄色。幼鸟的嘴先端为黑色,基部为黄绿色,虹膜为黄色,眼周围为绿色,脚为黄色。

夜鹭常栖息于平原、丘陵地带的农田、沼泽、池塘附近的大树、竹林等地,白天常隐蔽在沼泽、灌丛或林间,一般在晨昏和夜间才进行活动。它们常与白鹭、牛背鹭、池鹭等混群。一般缩颈长期站立一处不动,或梳理羽毛和在枝间走动,有时亦单腿站立,身体呈驼背状。如无干扰或未受到威胁,一般不离开隐居地。常常待人走至跟前时才突然从树叶丛中冲出,边飞边鸣,鸣声单调而粗犷。

夜鹭主要以小鱼、蛙及水生昆虫为食,也食用陆生鞘翅日昆虫。虽然吃大量小鱼和蛙类,但是对维持自然生态平衡起着一定的作用。夜鹭一般营巢于阔叶林、针阔混交林、杉木林、竹林等地。巢的形状一般为浅盘状,结构粗糙,全部是由树枝构筑成的。夜鹭一般在4~9月为繁殖期,常常成群在一起营群巢,也常与白鹭、池鹭、牛背鹭和苍鹭等其他鹭类一起成混合群营巢。群巢的数目少者一棵树上几只至十几只,多者数十只甚至上百只。雌雄亲鸟共同参与营巢,有时利用乌鸦旧巢为窝。每只夜鹭产4~6枚卵,产卵期6~9天;卵的颜色呈蓝绿色,钝椭圆形;卵孵化期为22~26天,育雏期为30~35天;每只夜鹭每年能繁殖约3~4只,雏鸟晚成性,刚孵出时身上被有白色稀疏的绒羽,由雌雄亲鸟共同抚育,经过30多天,雏鸟即能飞翔、离巢。

夜鹭分为留鸟和迁徙鸟两种。生活在海南岛、台湾、广东、香港、福建等南方省区的种群多为留鸟,不迁徙;生活在广西、云南、贵州、四川等地的种群部分为留鸟,部分为迁徙鸟;北方地区生活的种群全部为迁徙鸟,通常于3月中下旬就开始陆续迁到北部繁殖地,在9月末至10月初迁离繁殖地往南方去过冬。夜鹭常在傍晚或夜间鸣叫,傍晚和黄昏三五成群飞行,偶尔也见有单个飞翔的,特别是雨前或阴雨天的下午以及晚上迁徙最为频繁。飞翔时2~5只排成一行,边飞边鸣叫。

夜鹭在我国长江中下游、长江以南和西南各省曾经是较为丰富和常见的,五六十年代在北京甚至在东北长白山还能不时见到。但近来在整个东北地区也很难见到了,其他地区种群数量也明显减少。原因主要是由于砍伐树木、环境污染和人为干扰。夜鹭也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5.苍鹭

苍鹭别名灰鹳、青庄,属于鹭科苍鹭属的一种大型涉禽类。苍鹭雄鸟头顶中央和颈为白色,头顶两侧和枕部为黑色,由4根细长的羽毛形成羽冠,分别为位于头顶和枕部两侧,状若辫子,黑色;前颈中部有2~3列纵行黑斑。上体从背至尾上覆羽苍灰色;尾部羽毛为暗灰色。两肩有长尖而下垂的苍灰色羽毛,羽端分散,呈白色或近白色。初级飞羽、初级覆羽、外侧次级飞羽均黑灰色,内侧次级飞羽为灰色。大覆羽外侧为浅灰色,内侧为灰色;中覆羽、小覆羽为浅灰色。三级飞羽为暗灰色,同时也具有长尖而下垂的羽毛。颏、喉为白色,颈的基部有呈披针形的灰白色长羽披散在胸前。胸、腹为白色,前胸两侧各有一块大的紫黑色斑,沿胸、腹两侧向后延伸,在肛周处会合;两肋微缀苍灰色,腋羽及翼下覆羽为灰色。腿部羽毛白色。虹膜黄色,眼先裸露部分为黄绿色,嘴为黄色,脚和趾为黄褐色或深棕色,爪黑色。幼鸟和成鸟相似,但头颈灰色较浓,背部微缀有褐色。

苍鹭喜欢栖息在江河、溪流、湖泊、水塘、海岸等水域岸边及其浅水处,常见于沼泽、稻田、山地、森林和平原荒漠上的水边浅水处。成对或成小群活动,迁徙期间和冬季集成大群,有时也与白鹭混群。常单独地活动在水边浅水处,或长时间的在水边站立不动,颈常曲缩于两肩之间,并常以一脚站立,另一脚缩于腹下,站立时间可达数小时之久。飞行时两翼鼓动缓慢,颈缩成“Z”字形,两脚向后伸直,远远的拖于尾后。晚上多成群栖息于高大的树上休息。叫声粗而高,类似“刮、刮”的声音。

苍鹭主要以小型鱼类、泥鳅、虾、喇蛄、蜻蜓幼虫、蜥蜴、蛙和昆虫等动物性为食。多在水边浅水处或沼泽地上,也在浅水湖泊和水塘中或水域附近陆地上觅食。觅食最为活跃的时间是清晨和傍晚,或是分散的沿水边浅水处边走边啄食,或是彼此拉开一定距离独自站在水边浅水中,一动不动长时间的站在那里等候过往鱼群。两眼紧盯着水面,一见鱼类或其他水生动物到来,立刻伸颈啄之,行动极为灵活敏捷。有时站在一个地方等候食物长达数小时之久,故有“长脖老等”之称。

苍鹭的繁殖期为4~6月,繁殖开始前雌雄亲鸟多成对或成小群活动在环境开阔、且有芦苇、水草或附近有树木的浅水水域和沼泽地上。营巢在水域附近的树上或芦苇与水草丛中。多成小群集中营群巢,有时一棵树上的巢数多近十多对。营巢由雌雄亲鸟共同进行,雄鸟负责运输巢材,雌鸟负责营巢。在树上营巢者,巢材多用干树枝和枯草,在芦苇丛中营巢者,则多用枯芦苇茎和苇叶。通常是将芦苇弯折叠放在一起作为巢基,然后在上面规整地堆集一些干芦苇和枯草即成。巢呈圆柱状,每个巢营造时间约1~2个星期。营巢结束后立即开始产卵。通常每隔1天产一枚卵,每窝产卵3~6枚,其中以5枚居多,产卵时间从5月初开始一直持续到6月末。刚产出的卵颜色鲜艳,呈蓝绿色,以后逐渐变为天蓝色或苍白色,卵呈椭圆形。通常第一枚卵产出后即开始孵卵,由雌雄亲鸟共同承担,孵化期25~26天。雏鸟晚成性,刚孵出后除头、颈和背部有少许绒羽外,其他裸露无羽,身体软弱不能站立,由雌雄亲鸟共同喂养,经过40天左右雏鸟才能飞翔和离巢,在亲鸟带领下在巢域附近活动和觅食。

苍鹭也分为迁徙鸟和留鸟两种。通常生活在南方的种群不迁徙,为留鸟,生活在东北等寒冷地方的种群冬季都要迁到南方越冬,为迁徙鸟。春季迁来繁殖地的时间多在3月末至4月初,10月初至10月末迁离繁殖地,少数迟至11月初甚至个别到11月中下旬才进行迁徙,偶尔也能见有少数个体留在北方繁殖地不迁徙的。苍鹭迁徙时常呈小群,也有单个和成对迁徙的。

苍鹭是我国分布较广和较为常见的涉禽,几乎全国各地水域和沼泽湿地都可见到,数量较普遍。近来由于沼泽的开发利用、苍鹭生活环境条件的恶化和丧失,种群数量明显减少,不像以往那么容易在野外见到。因此,虽然苍鹭未被列入国家级保护动物名单。但是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