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土壤
10207000000005

第5章 热带地质——铁铝土及钙层土

土壤种类是多种多样的,一般都以其特性命名。而铁铝土和钙层土也是因所含元素成分命名的吗?下面详解热带的一种特殊地质。

1.铁铝土

铁铝土是湿润热带、亚热带的主要的土壤类型。铁铝土之所以被称为是铁铝土,是由于土壤中的矿物经过强烈化学分解后,盐基被淋失掉了,并且在盐基淋失过程中,会发生碱性溶液提取作用,导致二氧化硅等物质也从矿物晶体中被部分析出并遭受淋失;相应的铁、铝氧化物明显富集,形成酸性的铁铝土。由于这些土壤需要的特殊气候条件,使其形成过程具有一些共同特征。

在热带和亚热带高温高湿气候条件下,不仅土壤原生矿物分解强烈,次生铝硅酸盐也进一步分解,硅酸和盐基大量被淋失,铁、铝等氧化物相对积聚,有时形成网纹或铁盘。铝土的K值(氧化硅与氧化铝的分子比值)一般小于2.5,均低于其他各类土壤。土壤胶体主要粘土矿物为一水软铝石、三水铝石、水铝矿、高岭石、赤铁矿、针铁矿以及少量水云母和石等。典型铁铝土的土壤风化壳厚度可达10米至数十米不等,质地粘重均一、层次分异不明显。土壤颜色除表层外,多为红色,变异色调可为红黄、棕黄等,富含铁锰矿物的土壤呈深红色。土壤有机质分解迅速,含量偏低,腐殖质组成以富里酸为主。

在我国,铁铝土包括中亚热带的红壤、南亚热带的赤红壤和热带的砖红壤,以及属于垂直带结构内的黄壤。这些土壤都是以强烈富铁铝化成土作用为其特征的。

(1)红壤

红壤形成于我国中亚热带的生物气候条件下,深受海洋湿润气团和季风气候的影响。其特点是气候湿暖、雨量充沛,干湿季节分明,没有冰雪覆盖的冬天。年平均温度在16℃~20℃之间,无霜期有225~350天,大于10℃积温在50℃~65℃之间,年降水在800~2000毫米之间,一般大部分在1500毫米以上,雨季大约有半年左右,干燥度小于1.0,冬季短而干燥。红壤的代表性植被是常绿阔叶林,主要的植物有壳斗科、樟科、茶科、冬青、山矾科、木兰科等,林下生长的还有藤本植物和蕨类植物,层次结构明显。植被茂密,种类繁多,四季常青,有机质丰富。

红壤地形条件一般是低山、丘陵和高原。母质类型复杂,有各类岩石风化物及第四纪红色黏土沉积物。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下游以及南方各省的丘陵、台地及山冈地带,分布面积广泛,集中分布在两广、江西、浙江、贵州、云南、台湾以及四川和西藏等地,占全国面积65%,是我国最大的土壤资源之一,以江西、湖南两省最多。

红壤的形成是富铝化过程和生物累积过程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在这一过程中,首先经历的就是脱硅富铝化的过程。脱硅富铝化又叫富铁铝化或富铝化。由于热带和亚热带区高温多雨,矿物化学风化强烈(比温带大10倍),矿物能够进行彻底分解,也正是因为雨量较多,使分解的易溶物随水流失,特别是二氧化硅的减少,使铁、铝相对增加富集。

关于红壤形成,目前说法还较多,中性(或微碱性)淋溶学说现在比较被大家所认同,此学说认为,红壤的形成分以下三个阶段。

首先是矿物分解阶段,矿物在高温高湿气候条件下,除石英外,进行强烈的化学风化,原生矿物发生彻底分解,产生大量的可溶性盐基风化物及胶态硅酸等次生矿物,这一阶段延续时间很长,使溶液呈中性或微碱性。

其次是中性淋溶阶段,上阶段的矿物分解产物,在充足的大气降水条件下,受到淋溶下移,由于淋溶初期,盐基丰富,使溶液呈现微碱性或中性反应。在这种条件下,硅酸(在碱性下扩散)和其他钙、镁、钾等盐基随水淋失,而铁、铝、锰等活动性较小,在碱性风化液中发生沉淀,在土壤中相对积累,形成红色,这也是红壤之所以是红色的原因。

最后是铁、铝累积层形成的阶段,淋溶初期,随着盐基的不断淋失,使上部逐渐变为酸性,当酸化到一定程度,原来活性较小的铁、铝氧化物溶解性增大,并随水向下移动。但铁、铝移动不深,甚至还有上聚的趋势。由此也可以看出,铁、铝形成聚积实质是氧化硅的淋失,铁和铝的相对累积,因此也叫脱硅富铝化过程。

除上面的原因外,营养元素的生物积累过程(也叫生物小循环过程)也是红壤形成的一个因素。由于红壤中的植被都是一些多年生热带和亚热带植物,在优越的水热条件下,通过其庞大的根系从深层、表层选择吸收被迁移或分散的营养元素,形成丰富的有机物。另外,在中亚热带高温多雨条件下,阔叶林繁茂,每年可形成大量凋落物,使大量有机质归还土壤,从而土体内被淋湿的化学元素通过生物吸收而得到补偿,这叫“生物自肥”作用,也是红壤肥力丰厚的原因。

红壤并不是单一的颜色,在红壤当中还存在一些亚类。根据红壤的成土条件、附加成土过程、属性及利用特点,我们可以将红壤划分为五个亚类,即红壤、棕红壤、黄红壤、山原红壤、红壤性土。

红壤由于它的地处位置,所以造就了红壤的肥力丰厚。它有着非常优越的水热条件,积温高,雨量大,所以有利于植物生长和矿质风化。红壤区复种指数高,经济潜力大。但是,由于红壤区大部分都处在山地、丘陵,地形复杂,土质黏重,加上雨量较大,所以水土流失比较严重。时间久了就容易造成养分缺乏,酸性较强。因此,为更好地利用红壤,必须对其淋溶作用强、矿质养分少、酸性大、易产生铝锰毒害、保肥性能差和质地粘重或砂粒过多等不良性状进行改良。

首先要综合治理,全面规划,因地制宜地发展经济林木。一般坡度小于10°的适宜发展农业生产,坡度在10°~20°之间的适宜发展经济林木、果园、特产等;当坡度大于20°时,改良的重点防治水土流失,可以在山顶植树,山腰种茶,地埂边栽桑等,这样既能保持水土又能增加经济收入。

其次要种植绿肥,增施各种有机农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保肥、调肥能力。还可施用石灰,增加土壤中钙镁磷肥效果好,可以达到增产的目的,对促进微生物活动、养分转化十分有利。所以,要想更好地利用红壤为农林业服务就必须从红壤的土质改良入手,解决事物的主要问题所在,才能做到更好的循环利用。

(2)黄壤

黄壤就是黄土高原的主要组成元素。那你知道黄壤土都分布在我国的哪几个地区吗?它又有什么特性呢?

在我国,黄壤主要分布在云贵高原及四川盆地边缘的山地,其他的地区如广西、湖北西部、湖南西部也有一定面积。在亚热带地区,黄壤多和红壤呈复区分布,一般黄壤分布在比红壤更凉爽的地区,从垂直带上看,黄壤多在红壤上部分布,一般在低山区800~900米以上,中山区1800~1900米左右。

红壤和黄壤同在一个生物气候区,即亚热带、湿润气候条件中形成。只是黄壤分布区“云雾多、日照少、湿度大”。空气相对湿度经常是80%左右,一年有175~295天的降水,并且能出现七八个月细雨绵绵的现象,降水量一般在1000~2000毫米之间,年平均温度在14℃~19℃之间,大于10℃的积温在45℃~55℃之间,所以“温凉阴湿”是黄壤形成的特殊条件。黄壤植被大部分是亚热带的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热带山地湿性常绿林。黄壤分布的地形主要是低山、丘陵、高原。母质为各类岩石风化物。

同样,黄壤的形成也需要经历好几个过程。

首先是黄化过程,由于黄壤区域湿度比红壤大,全年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因此,矿物分解、淋溶、淀积、养分元素的释放和积累,都是在温凉潮湿的环境中进行的。所以黄壤具有独特的成土过程,除普遍具有热带、亚热带土壤所具有的脱硅富铝化和生物累积过程外主要以“黄化过程”为主,富铝化过程进行得比红壤弱。

其次是脱硅富铝化过程,在黄化过程的同时,由于它的碱性淋溶比红壤的差,所以才具有弱度脱硅富铝化过程。

最后是生物富集过程,在潮湿温热的水热条件下,树木生长量大,有机质积累较多,一般在林下有机质层厚度可达20~30厘米,但林木被破坏或耕垦后,有机质急剧下降。又因土壤滞水并且通气性不良,所以黄壤的有机质矿化程度比红壤差,但是它的腐殖质积累比红壤要强得多。

所以说,黄壤是在潮湿温热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下,强生物富集与“黄化”、弱富铝化作用下形成的一种带有黄色的肥沃土壤。

根据黄壤所具有的自身特点,可将它划分为黄壤、表潜黄壤、漂洗黄壤、黄壤性土四个亚类。由于黄壤分布较广,条件复杂,可以发展林业和农业,也可综合利用。如果是黄壤形成的山地可以以种植林木为主,并且在林内可培育药用植物,例如当归、天麻、灵芝等。如果黄壤分布的是丘陵地区,可以以种植粮食为主,并且还可以发展多种经营。但是一定要注意水土保持。黄壤与红壤差不多,均存在黏重、酸、瘦等问题。但是,在利用上种植茶树效果比红壤要好得多。

2.钙层土

钙元素是组成人和动物骨胳的重要元素,它对动物体的生长和发育起着决定性作用。同时,它对没有生命的土地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种含有钙的土壤叫着“钙层土”。钙层土是温带半湿润与半干旱地区的草原土壤,包括黑钙土、栗钙土、褐土、黑垆土等。它们的共同特征是腐殖质有不同程度的积累;二价盐类有一定淋移,碳酸钙在土层中有明显淀积;一价盐已被淋失,在剖面中无累积,并且剖面中有石灰反应。钙层土有很多不同的种类,这些种类当中都具有一些共性。因此在本节中我们将着重介绍黑钙土和栗钙土。

(1)黑钙土

黑钙土是欧亚大陆分布相当广泛的土类,在地理分布上表现了明显的纬度地带性。我国主要分布于北纬43°~48°,东经119°~126°之间,多集中分布在东北松嫩平原、大兴安岭东西两侧和松辽分水岭地区。此外,新疆、甘肃也有分布。东北以呼兰河为界,西达大兴安岭西侧,北至齐齐哈尔以北地区,南达西辽河南岸。

黑钙土属于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夏热冬寒,和黑土气候差不多,所不同是降水少、蒸发大、日照时间长,年降水量350~500毫米,主要集中在6、7、8三个月,占60%,蒸发量为800~900毫米,干燥度在0.9~1.2之间,年均温——0.5℃~5.0℃,大于等于10℃积温和在1600℃~3000℃,无霜期约110~115天,冬季少雪,春季干旱、风大。土壤冻层达1.3~1.5米。母质主要为黄土状沉积物,也有各种岩石风化物、河流冲积物、风沙沉积物、湖积物等,质地较轻,多为壤质或轻壤质。母质中含有碳酸盐。地形以台地和平原为主,地貌属于冲积洪积平原,海拔高度150~200米,相对高差5~10米。植被属草甸草原和草原植被。以旱生的针毛、兔毛蒿等草原植物为主,也有碱草草原。这两类植物,植株矮小,具有耐旱耐盐特性。覆盖率达60%~70%。

关于黑钙土的形成过程主要有两个阶段,首先是腐殖质积累的阶段。黑钙土区处在半湿润和半干旱地区,夏季气温高,含水量没有黑土丰富。为了寻找更丰富的水源,生长在黑钙土中的植被根系发达,这种分布决定了黑钙土腐殖质积累和分布的特点。草甸草原植被的大多数草本植物,从春季土壤解冻到深秋整个生长季节,生长非常茂盛。直到晚秋才停止生长,微生物活动受到低温抑制,有机质不能很好地分解和矿化,只有待来年春季有机质才开始分解。但由于此时土壤湿度大,氧气不足,只适合部分微生物活动,因此有机质分解的速度并不快,使胡敏酸类的腐殖质在土壤中得以积累。这类土壤腐殖质不仅是植物营养元素的重要来源,而且与土壤中的钙、镁离子和无机矿物紧密结合,形成良好结构。但黑钙土区气候比黑土干燥,因而腐殖质含量及腐殖质层厚度不如黑土。

其次是钙化阶段,由于黑钙土分布区域多为半湿润半干旱的气候,雨量较少,降水只能淋洗易溶性钠、钾等一价盐类,而钙、镁等只能部分淋失,另部分残留在土壤中,形成胶体和溶液。植物残体分解产生的碳酸易和表层的钙离子结合,形成碳酸钙下沉,沉淀积聚于土体中下部,形成假菌丝或斑状碳酸聚积层。石灰的移动和累积是黑钙土区别于黑土的主要特征。

随着黑钙土区的降水量的差异,腐殖质积累和钙化程度的不同,钙积层会随干旱的程度而增加,此时,钙积层的层位就会提高,厚度也将加大,碳酸钙含量增加。其实,这个过程也是黑钙土中各亚类间区别的重要标志。根据黑钙土的性质和特点,可以将它划分四个亚类。

一是普通黑钙土为典型的亚类,此类型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东西山麓台地,东麓比较集中,北起甘南、南抵白城,形成一条狭长的带状,松嫩平原的平岗地上也有零星分布。碳酸钙遭到一定程度的淋溶,通常在60~100厘米的土壤中就可见到石灰淀积物。

二是淋溶黑钙土,此类土主要分布于大兴安岭东西两侧山麓剥蚀坡积平原的森林草原地区。气候较湿润,坡度较大,土壤遭淋溶作用较强。在150厘米的土壤中有石灰菌丝体出现。此外还有铁、锰结核,这一点与黑土很相似。但是与普通黑钙土相比,不同之处在于此类土的有机质含量较高,土壤呈微酸性。

三是石灰性黑钙土,这类土壤主要分布于松嫩平原西南部松辽分水岭地带,为黑钙土向栗土钙土过渡区。由于降水减少,蒸发量加大,气候逐渐向半干旱过渡,淋溶作用弱,自地表开始就有碳酸钙淀积,有明显的石灰反应,呈微碱性,盐基饱和。下部碳酸钙淀积层发育明显,有的形成石灰富集层。土壤质地较粗,沙性大,因此被称作是白干土或火性黑土。

四是草甸黑钙土,主要分布于松嫩平原中的冲积、湖积平原地区,是黑钙土向草甸土的过渡类型。本区地势低平,多为闭流、半闭流区,地下水位较高,土壤水分条件好,草甸草原植被生长的比较繁茂,土壤表层累积腐殖质较多。由于地势低平,气候干旱,受淋溶作用较弱,碳酸钙的淀积部位较高,并含有少量可溶性钠盐,土壤呈微碱性,酸碱度一般在8.0左右,土体下部有锈斑、潜育斑及一些水成特征。

尽管黑钙土的肥力不如黑土丰富,但是,黑钙土的潜在肥力比较高,不仅体现在农业区,而且适宜进行农林牧多种经营。因此利用黑钙土之前首先要进行改良和调节。由于黑钙土分布的地区干旱少雨,土壤水分不足;春天的风比较大,造成了播种的困难,土壤风蚀严重;在开垦后,有机质消减迅速,加之风蚀、流失,导致肥力下降等。所以,要改良黑钙土就必须先解决以上这几个问题。注意用地、养地、培育肥沃的土壤;同时也要注意保持水分,防止春旱,合理安排农、林、牧业的生产。

(2)栗钙土

顾名思义,栗钙土应该是颜色呈栗色的土壤。那么,栗钙土是怎么形成和分布的呢?它都有那些形状特征呢?

栗钙土是在温带半干旱草原植被下,形成的具有明显栗色腐殖质层和钙积层的土壤。我国的栗钙土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高原的东南部、呼伦贝尔西部、鄂尔多斯东部及大兴安岭山地的东南麓,向西可延伸到新疆准噶尔盆地西部。在地理分布上,它的东部与黑钙土相邻,西部与棕钙土相连,是我国北方草原土壤中的主要土类。

栗钙土主要分布在中温带的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区域。其气候特点是积温比较低,昼夜温差较大,光照足,降水稀少,一般集中在夏季水分蒸发性较强,曾有“十年九旱”之说。年平均温度在——2.0℃~9℃之间,大于10℃积温在1000℃~3300℃之间,无霜期为70~150天,年降水量在250~400毫米之间,年蒸发量在1600~2200毫米之间,远远大于降水量,所以干燥度比较高,普遍在1.5以上。由于栗钙土分布比较广泛,所以存在明显的地域性差异,降水量由东向西递减,蒸发量由东向西递增。栗钙土的植被与气候相适应,是典型旱生多年生禾草占优势的干草原类型,混有少量旱生灌木、半灌木等,是我国北方主要的放牧场。目前已有部分土地被开垦为农用地。栗钙土分布的地形主要为剥蚀和侵蚀的高原,丘陵和低山,也有冲积平原和洪积平原。母质为残积、坡积物、黄土状沉积物、冲积物和风沙沉积物等。

虽然栗钙土分布的区域比较干旱。但是它的形成过程基本与黑钙土相近似,只是腐殖质积累过程已渐削弱,土壤黏化作用也很微弱,但是钙化过程则相对增强。栗钙土的形成过程主要有三个阶段。

(1)干草原腐殖质积累过程。栗钙土分布的地区,由于气候干旱,所以比较适合干草原植被的生长。这些植物都是比较耐旱的,并且根系发达。干旱的环境微生物活动较弱,腐解程度较慢,干草原上地上部分植物差不多一年时间才能完成腐解,而地下部分一年中只能有35%~40%能腐解的。所以,每年实际为土壤所增加的有机质并不很多,而且干草原植物一般是在夏季由于高温干燥而死亡,因此,有机质矿化强度远远大于腐殖质积累强度。从而决定了栗钙土的腐殖质含量比黑钙土低,腐殖质层薄,团粒结构也不及黑钙土良好,草原植被中吸收的灰分元素除硅外,钙、钾占优势,对腐殖质的性质及钙在土壤中富集有深刻影响。

(2)石灰质的淋溶与淀积过程。由于气候比较干燥,淋溶作用较弱,所以土壤钙化过程比较显著。碳酸盐的淀积层位与含量都比黑钙土高,常在30~40厘米深度就开始有盐酸反应,积聚量更大些,在碳酸盐淀积层内,可以看到斑块状或条纹状,结核状的碳酸盐新生体,土层颜色为黄白色,而且变得相当紧实。

(3)盐化、碱化和草甸化过程。由于受地形、水文、地质条件等影响,栗钙土有的产生了盐化、碱化和草甸化的特征。

栗钙土的亚类包括有普通栗钙土、暗栗钙土、淡栗钙土、草甸栗钙土四种。普通栗钙土是最接近中心概念的亚类。暗栗钙土的主要分布在温度较低,防水较多地区。在栗钙土亚类以东,与黑钙土毗邻,积累较强,腐殖质层较厚。暗栗钙土的钙积层约有20~40厘米厚,碳酸钙的含量约为14%,酸碱度在7.59之间,有随深度而增高的趋势。淡栗钙土主要分布在栗钙土和棕钙土之间,属于过渡亚类,气候温暖干旱,具有轻度荒漠化的生态特点,有机质积累弱。地表常有轻度风蚀沙化特征,钙化作用强,钙积层出现部位及石灰质含量均高于其他亚类。

栗钙土区生长着许多优良的牧草,是我国饲养马、羊的重要牧业基地之一,也是北方重要的旱作农业区。在牧业区,由于过渡放牧,往往造成土壤退化、草场沙漠化、牧草产量和质量都降低。近年来采取草库仑等封育措施,对保护土壤、草场收到了良好效果。栗钙土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干旱、少雨、风大,所以在农业、牧业等方面,要针对这些具体问题,改良利用。

知识小百科

钙层土家族的另外三位成员

一,棕钙土

棕钙土是钙层土中最干旱并向漠境地带过渡的一种土壤,因它的棕色而得名。分布的范围较大,在钙层土中面积仅次于栗钙土。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高原的中西部,鄂尔多斯高原的西部;新疆准噶尔盆地的北部,塔城盆地的外缘,中部天山北麓山前洪积扇的上部;在甘肃、青海两省,多分布在祁连山、阿尔金山、昆仑山等山地的中下部。在相邻关系上,在内蒙古地区,它的东南面连接栗钙土,西边与漠境地区的灰漠土相连,南边与灰钙土相接;在新疆地区,它的上边连接山地栗钙土,下边连接灰漠土或灰棕漠土;在甘肃、青海地区,上边也连接山地栗钙土,有的直接过渡到高山草原土,下边连接灰棕漠土。

棕钙土地区的气候比栗钙土地区更干、更暖,大陆性特点更强。地面普遍多砾石和沙,有的还有不明显的龟裂状薄层结皮,上面附生着较多黑色低等植物地衣,这是它区别于其它钙层土并向荒漠过渡的特色。

棕钙土基本上都是牧业用地,由于干旱,草矮小稀疏,冬、春季饲草严重欠缺。土壤沙性大,砾石多,土层薄,不适合农业生产,有利条件是热量较栗钙土地区丰富,如选择有水源条件的低洼地、河谷低阶地,开发地下水,发展井灌,建立人工草料基地,以及进行粮草轮作,用农牧结合来解决冬春雨季的草料,这样就有利于牧业的更好发展。

二,灰钙土

灰钙土是钙层土中继棕钙土后向漠境地区过渡的又一种土壤,因颜色浅淡略显灰色而得名。它是由黄土母质形成的土壤,分布范围不广,主要集中在黄土高原西部、甘肃河西走廊乌鞘岭以东的银川平原、兰州等地区。新疆西北角的伊犁谷地及宁夏的贺兰山山地上也有一部分。在相邻关系上,它的东北面连接棕钙土,东南边与黑垆土及黄绵土相连,西北与漠境土壤灰漠土和风沙土相接,西南紧靠栗钙土山地。

灰钙土地区气候为温带半干旱和干旱大陆性类型。地面也有细小的裂缝和很薄的假结皮,上边生着较多黑色的地衣和藻类。在风蚀严重地段,常盖着不同厚度的黄沙,有的还堆成稀疏的小沙包,这是它向更干旱荒漠过渡的表现。

这里的生产历来就是一半农业,一半牧业,驰名中外的白兰瓜和宁夏滩羊就出产在这个地区,但由于干旱缺水,放牧和耕作都很粗放,生产水平低,土壤侵蚀也较严重。为了与干旱作斗争,群众采用了在土面铺压沙石的“沙田”方式进行种植,起到了一定作用,但产量并不高,效果也不太理想。而且花工大,耕翻、施肥都不方便,种上几年后,土壤肥力就很快下降。如充分引用黄河水和开采地下水来发展浇灌,一方面把缺水、少水的草场充分利用起来,一方面实行豆科牧草与粮食轮作,既能提高土壤肥力,又提供了优质饲草,而羊粪又可作肥料,互相结合,则农牧业生产水平将会逐步提高。

三,黑垆土

黑垆土是钙层土中面积最小的类型。零星夹在侵蚀非常严重的黄绵土中间,以其有灰暗色、好像烧过的炉灰颜色土层而得名,也是由黄土母质形成的。主要分布在中国黄土高原的陕西北部、宁夏南部、甘肃东部三省的交界地区。往东穿过黄河,顺着吕梁山山脚向西北沿着长城一线延伸到内蒙古的赤峰附近,断续分散长约1500公里,常出现在土壤侵蚀较轻,地形较平坦的黄土源区。如六盘山东边的董志塬和洛川塬,分布得就比较集中,面积也比较大。也有少量出现在河流两岸的高阶地及个别残丘顶部的。在相邻关系上,西面与灰钙土连接,东边和南边都是暖温带的褐土,北面与栗钙土犬牙交错。

黑垆土地区气候暖和,年平均气温8~10℃,热量靠近暖温带;年降水量300~500毫米,与黑钙土地区差不多,但由于气温较高,相对湿度就小一些,属于暖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虽可进行旱作农业,但春旱现象比较普遍。

黑垆土土层深厚,热量条件又较好,故绝大部分都被开垦为农田,种植小麦、玉米、糜子、谷子、大豆、花生等庄稼,耕种的历史很长久。但由于没有及早注意水土保持工作,黄土本身又比较疏松,所以土壤侵蚀非常严重。地面到处都是大大小小的冲沟,绝大部分土壤都被侵蚀变成母质特征明显的黄绵土,不仅肥力、产量低,而且支离破碎的冲沟陡壁,根本没法利用。因此如何作好水土保持工作,就成了区内充分利用土壤资源的主要关键。应根据不同条件修筑各种水平梯田,营造各种水土保持林;把侵蚀很严重的闭耕,种植豆科牧草,扩大牧业生产的比重,农牧结合,为农业提供肥料来源,同时在一些有条件的地区修筑小型塘坝拦蓄雨水,既减少对土壤的冲刷,又可用来浇灌农田,克服春天生产上的干旱缺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