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青少年应该知道的水
10206800000028

第28章 上善若水——水与哲学

我们都知道,中国的哲学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而水又是中国哲学的基本底蕴,人类的水事活动必然影响到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中国古代哲学无论是道、儒、佛还是其它学派,都充满着“水性”的特点。而且水和人类治水活动与中国古代哲学呈现着一种互相渗透的关系,儒家和道家都以此为基础发展自己的哲学体系。

孔子在《论语》中倡导天地万物各行其道,顺其自然,要求统治者行帝王之道,以己德滋养民心。“无为”和“自然”是《老子》中的两个重要概念,要求圣人像水一样“无为”,人民归附就如百川之归海。倡导人们像水一样,无为、永不自满、顺从避让、以柔克刚、无微不至。这就是水的哲学,向人们传播如何以水之道,与人相处,开创事业,修炼心性,做一个水性十足的人!

在大自然中,最能体现自然之魂的载体就是——水。它逆来顺受,随遇而安。它柔韧不比,包罗万象。它深奥莫测,又乖顺舒缓。看似既来之则安之,又总是胜于无形之中水不但影响着人的素质,还给人以美的快感和美的享受。长期与青山绿水和谐共处,不断陶冶和强化着人对大自然的亲和感和审美意识,崇尚自然、追求自然之美这些都是华夏民族最重要的审美特征之一。

水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滋润着人们的心灵,对水的认识和感悟能使我们茅塞顿开,豁然开朗,心旷神怡。当人们站在大海边,航行在大海上,才会深切地感受到大海的浩淼、宽阔和蕴藏的无穷能量。水的性格、水的气魄被大海发挥到了极点,人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人的胸怀也会变得像大海那样宽广。

古人云:上善若水。它说的意思是有道德的上善之人,就像水的秉性一样。水善于利养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它停留在众人不乐意的卑下之处,所以最接近于道。上善之人处世所居要像水那样的善处卑下,存心要像渊那样的清静深沉,交友要像水那样的彼此相亲交溶,言辞要像水那样游刃有余,为政要像水那样有条不紊,办事要像水那样无所不能,举动要像水那样侍机而动。

也就是做人的最高境界就要像水一样,表面平稳如镜,内心却流动强大的力量。水不冲动,没有佛挡灭佛的气焰,但它有执着坚强的信念。水滴石穿的道理,只有如水样睿智的人才能够明白。正如“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水之所以能不受一切物质所阻挡,正是因为水的迂回形态。

水无常形,见势则分。湍急的河流中,当水遇到石块的时候,它并不急于强行突破,而是静静的绕过。易冲动的人或许并不太喜欢水的柔,但殊不知,这其实是一种以弱胜强的战术,当水明白自己与石头的力量相差过于悬殊时,这种持久战略显然是比强攻高明得多,有效得多。柔弱的水在突破一个个障碍后,最终百川汇流,波涛翻滚的“奔流到海不复回”,并最终在广阔无垠的大海融为一体,汹涌着一个又一个的旷世奇观。这是水的哲学,也是人应该拥有的处世之道。

一个人的德行要像水一样“与善仁”;一个人的心境要像水一样“心善渊”;一个人立身处世要像水一样“正善治”;一个人的言语要像水一样“言善信”;一个人的行为要像水一样“居善地”;一个人把握机会要像水一样“动善时”;一个人做事要像水一样“事善能”。

水给予我们的启示实在太多太多了,足以让我们受用终生。它坚持本性,坚定执着,无一不在告诉我们:做人就要像水一样平弱于外而汹涌于心!